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油价调整“六连停”背后的改革难题

2016-04-12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至今晚(4月12日)24时,国内成品油再逢调价窗口。然而不出意料的是,本次调价再次搁浅。据国家发改委通知,截至4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因此,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六条,本次汽、柴油价格暂不作调整。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由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月印发。依据其第六条规定的精神,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在40美元-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即“每10个工作日根据国际油价波动情况调整一次”。

回顾可知,进入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仅在1月23日实现调价,而在之后六次国内成品油调价的“时间窗口”,即1月27日、2月15日、2月29日、3月14日、3月28日、4月12日,均未进行调整。

毋庸讳言,目前全球原油库存有所攀升,加上受石油输出国组织冻产会议不确定性的影响,未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较长时间维持在每桶40美元这个地板价以下。因之,我国成品油调价迎来“六连停”是势在必然。可以认为,上述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根据国内企业的能力确定的,暗含了对国内油企利益的保护机制。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一直以来维持在60%以上,但新的定价机制却只以国内要素为主,这种机制有点“拧巴”。从趋势来看,国际油价很可能会较长时间在40美元以下,如此一来,就无法实现“每10个工作日根据国际油价波动情况调整一次”了。

应当说,当前的低油价使国内石油企业面临严重困境,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内石油开采企业遭遇的“冲击”愈加显现。2015年,中石化胜利油田首次陷入亏损,亏损额超过92亿元。而进入2016年以来,胜利油田仅今年1月就亏损29亿元。中石油的大庆油田,也在2015年开始减产,从2014年的4000万吨以上降为3850万吨。中石油财报称,受油价下挫打压,中石油2015财年净利润同比暴跌67%,销售额同比下挫2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跌26.7%。

从这层意义上讲,国内石油开采企业未来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这将倒逼国内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低成本发展,并不断进行自我改革与调整,以实现创效增利,抵御油价下跌带来的风险。

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面对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带来的宝贵“时间窗”,中国必须提升原油储备。国家石油储备是一个储备体系,它既包括国家战略储备,也包括商业储备。许多国家的石油储备体系都充分利用了两种储备方式,中国目前基本依靠政府主导。但这种政府为主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油进口权垄断形成了相互固化的格局。如果在国际油价低迷时不调动民营储备力量参与石油收储,不仅会形成很大的浪费,而且有可能错过低油价的时间窗口。

市场化改革是本届中央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一块招牌,能否落实到位,在石油进口垄断上是否放开,将是一块极好的试金石。如果中国仍然不打破石油进口垄断,就很难称得上是市场化改革。虽然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的“玻璃门”正被缓慢推开,比如2015年以来,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都在逐渐放开。但是目前看来,由于成品油上下游垄断已久,市场化改革并非易事。若上游开采、中间炼化环节存在的垄断问题得不到大幅改变,则成品油价格完全放开的过程仍将缓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