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霍金要让人类飞行器每秒飞6万公里,我们该如何参与?

曹俊
2016-04-14 18:29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4月13日,霍金与俄罗斯富翁米尔纳宣布启动“突破摄星”计划,研制数百个邮票大小的飞行器,由地面激光阵列,驱动极轻薄的纳米光帆,几分钟内加速到五分之一光速,用20年时间飞到比邻星,拍下影像并传回地球。扎克伯格参加了启动发布会,显然他将是金主之一。

五分之一光速是多快呢?2013年“旅行者一号”飞出了太阳系,花了36年,用五分之一光速的话,只需要3.6天。

这个计划能成功吗?原理上是可行的。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由物理定律确定的边界,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在此范围之内,技术则有无限可能,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判断,否则会只会束缚自己。在一个异想天开的共同目标下,聚集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发生智力的共振,从全新的视野思考科学与技术。我坚信,仅仅是它的副产物——研发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思想,就会足以回报其投入。因此,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值得尝试的。

“突破摄星”项目开发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更实际一点也许是数十年。米尔纳将先期投入1亿美元,整个项目研发可能耗资50至100亿美元,所以项目仍在寻找投资者。

2012年米尔纳设立了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奖金300万美元,被称为“超级诺贝尔奖”。后来扩展到生命科学和数学,改称“科学突破奖”。他所投资的几个公司老总,脸书的扎克伯格、谷歌的布林、阿里巴巴的马云加入了捐助人行列,苹果董事会主席莱文森担任基金会主席。米尔纳还投资了京东、推特、小米、滴滴打车、Airbnb 和 Snapchat 。“突破摄星”与“突破奖”,名字上也一脉相承。

这个项目研发带来的新技术将会造福人类,但具体的公司不见得能直接受益。米尔纳与这些科技大佬固然富可敌国,100亿美元的高风险投资依然是无法承受之重。论知名度和公众的信赖程度,米尔纳远不如霍金。因此,霍金4月12日开微博圈粉,4月13日就宣布这个计划,倒是不遮掩。这是个民间的项目,也许各国政府不会直接参与投资。圈钱方法也许是众筹,也许是向大佬们募捐。

中国最近提出要发起和领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领导”的意思,一是实际主持研发工作,二是提出核心思想和方法,掌握核心技术。即便是不领导,不是我们提出方案,也是值得积极参与的,只要投入与回报相匹配。

回报有两种。一种是科学成果,如论文,或者一个壮举,如登月,这是“面子”。另一种是研发过程中带来的新技术、培养的人才、创造的就业机会,这是“里子”。“面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影响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品牌,是软实力,但“里子”的回报更具体,风险更小。

在高能物理的大科学工程中,按国际惯例,国际合作的投入一般以实物形式(in-kind)贡献。比如我们参与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中国负责的探测器部分由中国设计、在中国生产,拿到欧洲去组装集成;去年获得“科学突破奖”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美国有重大投入,他们负责的探测器在美国加工生产,拿到中国来集成。

这样,各国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新技术、培养的人才都留在国内,有助于学科发展,也给国内创造就业机会。投入与具体回报两者相抵,实际上的“净投入”和风险是比较小的。但也有一些项目,虽然提供实物贡献,但没有参与设计,组织零零散散,没有留下多少东西,还有的项目甚至是纯资金贡献,最终只收获一点“面子”。

对参与“突破摄星”计划,我们不应抗拒,将自己封闭在技术前沿之外,但切忌纯资金贡献——没有组织起来,大量个人的小金额现金投入资金用来资助美国的研发、创造美国的就业机会,技术留在美国。无论多少,一定要坚持以实物贡献,能在国内研发新技术,或者拿到国外技术转移,在国内生产。也要尽量参与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培养人才。

(本文作者曹俊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首发于科学网博客,由作者授权澎湃新闻转载使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