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什么?看上海的菜场书屋和移动剧场

澎湃新闻记者 邢春燕
2016-04-15 17:1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4月15日,2016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中华艺术宫举行,会议报告了2015年上海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情况和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会议强调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使作为重大文化设施的艺术殿堂成为“文化的课堂”,使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市民的精神家园。

会上通报了《关于命名“第二批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决定》。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和闵行区入选第二批市级示范区,静安区“市民剧场”、静安区“公共文化数字配送与互动服务系统”、虹口区“菜场书屋”、青浦区“清阅朴读”全民阅读推广项目、奉贤区“唱响贤城——群文四季歌”等五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市级示范项目。

虹口区“菜场书屋”启动于2010年,是为了满足菜场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设立在菜市场内部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文化阅读空间。

“菜场书屋”的概念最早始于2009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期,虹口江湾镇街道图书馆从福赐菜场的管理人员处了解到,摊主们非常希望不出菜场就能全面了解世博会的相关知识与动态,于是街道就在福赐菜场开辟了一个世博宣传角。

此后,菜场摊主们纷纷表示希望能放些报刊书籍在里面。于是,2010年虹口区图书馆与江湾镇街道图书馆将图书送到菜场,虹口区第一家菜场书屋应运而生。由于这项文化惠民举措大受欢迎,2011年9月,虹口区首批16家菜场书屋的建设启动,并逐步把“菜场书屋”模式规范和固定下来,向区内其他标准化菜场推广。

作为上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微型版,如今,“菜场书屋”已全面覆盖区内22家标准化菜场,让数千名菜场务工人员在经营买卖之余有了精神食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菜场务工人员子女解决了就近阅读的场所问题。去年年初,“菜场书屋”积极转型升级,推出“e厘米——掌上图书馆”项目,实现了移动终端服务,足不出户就可以阅读书籍。

2009年,静安区创建了以戏剧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平台——“现代戏剧谷”。2011年,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代戏剧谷正式创建了戏剧公益品牌项目“市民剧场”,目前已成功运作五年,区文化局每年从静安文化发展基金中划拨专款以保障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市民剧场”着眼为广大有戏剧梦想的戏剧爱好者、普通市民、青年白领、在校学生、在职人士等不同群体提供均等、开放、公益的戏剧体验与服务。开创性地将时尚秀场“改造”为创新型的多功能“移动剧场”,并把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民间传统文化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与内容引入剧场。

据悉,静安区文化局每年投入“市民剧场”的经费为200万元,主要用于剧目演出资助补贴。截至目前,近15万人次先后参与了“市民剧场”项目的现场活动。其中,2015年市民剧场剧目数量51台,演出场次78场,观众人数约30,000人。

市民剧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