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退朋友圈保智商?微信朋友圈4周年,创始团队晒出他们的初心

澎湃新闻记者 杨鑫倢
2016-04-20 07:45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在北大博士喊着“退出朋友圈保平安”的时候,微信朋友圈迎来了4周年。

4年前的4月19日,随着微信4.0版本发布,“朋友圈”功能正式亮相。当时有评论认为这是微信“社交平台化”的一种尝试。随着时间的流淌,如今的朋友圈除了有内心的花花草草,也出现了各种鸡汤文、微商、打车券、电子红包,还有褒贬不一的朋友圈官方广告。

“微信之父”张小龙今年1月曾说,如果这样的信息多了,慢慢地,看朋友圈的意愿越来越低。现在平均一个用户每天进入朋友圈大概有三四十次。“我们希望每次进来用户都不是很快的刷屏,而是看到的都是他愿意看到的内容。”

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发表北大博士文章《退朋友圈保智商》。文章说,“无效信息”在网络上泛滥。相比于部分意见领袖和媒体,普通用户因知识与经验缺陷,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弱,更易成为污染源,因此微信朋友圈里谣言比例远高于微博信息流。

有趣的是,在张小龙被曝光的饭否语录中,他曾写道,“今天一起吃饭的朋友也说,‘微博让人变傻’。其实微博本身不会这么厉害。”“他人即地狱,那么,微博是地狱的复数。”“微博是洪流,看似波澜壮阔,里面都是沙子。”

值得玩味的是,在4周年之际,张小龙的“闺蜜”和菜头在其微信公众号帮张小龙“辟谣”。

“我个人不大理解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关于龙泉寺的PR文章,每篇文章都要用张小龙偶遇扫地僧作为开篇。龙泉寺有一班高材生,使用网络,编制程序,用漫画卖萌吸引信众,这都不等于是佛法,只是佛法的广告部而已。天天在微信里看见有人拿龙泉寺僧众的学历、文凭和计算机说事,让我觉得不可理喻。”和菜头写下三大段,一一对网络流言进行驳斥。

关于“张小龙偶遇扫地僧”的梗,出于一个网络段子:几年前张小龙在龙泉寺西厢房小住,对几个技术问题苦思不得其解,一气之下把资料撕得粉碎。一僧人进来打扫卫生时帮他把资料重新粘贴起来,还写了几行字,于是,世上后来就有了“微信”。

4月19日,微信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微信派”发表了一篇《四周年,所有人问朋友圈》的文章。这不只是产品团队的一次复盘,文章还放出了多张微信创始团队自己使用朋友圈的照片,也许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提醒用户,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使用朋友圈。

以下是文章摘录:

今天,是朋友圈诞生四周年。

一切从照片开始。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小派搜刮出了微信团队一堆老照片,这些照片完整记录了朋友圈的诞生历程。

 机会难得,小派决定和所有人一起,详细拷问朋友圈初创团队成员们。

(注:以下出镜人员均为初创团队成员。)

Q:为什么要做朋友圈这个产品?

Kink:微信除了流通聊天信息以外,还可以流通什么样的信息?我们是带着这样的初衷开始设计这个产品的。

Q:当时产品团队有多少人?

Genie:当时我们创始团队是11个人,大家在情人节那天还在一起加班…吃米粉。

图中是微信创始团队成员叶娃

Q:你们做了多少个朋友圈测试版本?

Kenbin:一开始,开发团队选择用英文字母A、B、C来标注版本,可26个字母用完了,都还没有改出一版满意的,于是只能用阿拉伯数字接着标。到产品上线时,内部已测试了34个版本。

Q:“赞”和“评论”为什么要隐藏?

Ts:在最初的设计中,这两个按钮是放出来的,但观察发现对于朋友圈的极简界面来说,放上两个按钮过于抢眼了,为了保证内容在Timeline是主体,后续就把它们收到一个按钮中去了。

Q:朋友圈为什么要取消滤镜功能?

Kenbin: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Allen Zhang就是“微信之父”张小龙

Q:朋友圈诞生与桂林米粉也有关?

Kink: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米粉。

Kenbin:你见过凌晨4点的广州么...当时我们每天加班到这个时候就去吃桂林米粉,最后项目结束我都学会做米粉了。

Genie:致青春。

Wawa:当时Genie把人家老板娘的蛋都搬空了,米粉阿姨嘀咕,看过米粉加蛋的,但并没见过一板一板(一板30个)的点煎蛋的……这可怎么煎啊,钱也傻傻算不清。

Q:为什么要把发纯文字的功能隐藏?

Allen(张小龙):实际上,在第一个朋友圈版本里,是没有发纯文字的功能开发计划的,发送纯文字只是一个内部测试功能,目的就是不想让用户发纯文字。

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要他写一段字的难度远远大于他发一张图片,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是每个人都能用的,所以图片才是我们主推的功能。

Q:那你们去过龙泉寺吗?

Kink:不,我们只去过米粉店。

除了产品团队给出一些回答外,在网络上,也有小伙伴对一些关于朋友圈的奇葩问题给出了解答,比如:

Q: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是怎样的人?

网友A:“可能他想的是——你的生活我不想错过,我的生活你休想知道。”

网友B:“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村上春树说。

网友C:“大概是他没有微信吧...”

这里是彩蛋:想看看微信朋友圈产品团队早期的朋友圈是怎样的吗?

开会...

加班...

最后,还是没离开米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