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枞阳耗资两千万计划新增土地九百亩,村民称土地不增反减

任梦岩/央广网
2016-04-22 18:2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06年,国土资源部向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下达了“第二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包括枞阳县汤沟镇大新圩土地整理项目。按照原定计划,当地将通过填埋沼泽等方式,整理土地700多公顷,其中新增土地近60公顷,也就是大约900亩。

近日,当地听众向中国之声反映,这一土地整理项目,从2006年施工至今,本该填平的沼泽、疏浚的河道原封未动,为灌溉农田所建的设施早已荒废,其他设施多数也无法使用。投入了近2000万资金,枞阳县大新圩土地整理项目究竟整理成了什么样儿?当地国土部门又会怎样回应?

大新圩土地平整计划的规划图现在还矗立在田间,从规划图中可以看到,工程完工后,原来阻塞的水沟经过疏浚后将变成河道,河道上还会架设桥梁,田地上修建田间路、生产路,原有的沼泽被填为田地,新增的泵站和排涝站将在不同的季节保护农田,此外,还有斗渠、农渠、灌排两用沟等等农用设施。村民钱先生说,当初建设时,整个计划共涉及四个村,其中江庄村和大新村的土地,就根本没有按照图纸施工。

钱先生具体介绍,“这些河它没有啊,以前那些小的塘,有的地方有塘,有的地方没塘,他要把它整个串起来,在下围造个大型的排灌站,最后他把这个工程省略掉了。十一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要有一座桥,这个也被省略掉了。这里有个大型的灌站,也省略掉了,就做了两台放着。所以下雨的时候来不及了。秧苗一半在水里,有的是整个都漫起来了。”

钱先生带着记者按照图纸挨个查找建设项目,一出门,先看到了田间的灌溉沟渠,大多都已经被泥土阻塞,钱先生说,当时挖好的沟渠,从来没有用过。

记者找到了灌溉泵站,从外面看,泵站里堆满了杂草,无法看到任何机器,能看到作为灌溉设施的仪器,只有露出泵站的一根管道。钱先生介绍,大新圩地块距离长江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距离,当地仍有不少无法耕种的沼泽,按照计划,新增的60公顷合900亩土地,应该填沟而成,可至今大新圩地区仍有不少沼泽。在钱先生看来,本该增加土地的项目,非但没有增加,还挖了很多没用的沟。“资金没有了,这边呢,这些塘,这些荒的地方,还有沼泽,这一路的沼泽都没有做。塘没有填,那你哪来的新增耕地面积,你反而还开了沟,开了这么多纵横的沟。你又没有塘填,你这不是虚报。他是用卫星测的,就是整个一下子测量多少,除掉原有面积,就是全剩新增的了。那你塘还填了,你不填,你的新增在哪里来的。”

当地多位村民告诉记者,国家给他们新增土地的工程,几年下来,沟挖了不少,土地没有增加,反而“亏了”。

几位村民说,2006年前是什么样,现在仍然是相同的情况,土地减少了,也没得到补偿。

根据《枞阳县汤沟镇大新圩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意见》显示,2013年11月,该项目并未通过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的验收,直到2015年11月才最终验收通过。村民钱先生告诉记者,“(工程)2008年竣工,2013年,省国土资源厅来验收,没通过。2015年11月13日,就被验收掉了。”

从2006年土地整理计划启动到现在,已经过去近10年了,十年来,国家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当地村民却反映土地没有增加。那么工程的负责单位——枞阳县国土资源局,对此又如何回应?枞阳县国土局局长左志刚告诉记者,情况并不是这样,举报者反映不实。“这是很早的项目,2008年的项目,那有的方面只能是这样子了。还要稍加改造,还要改造、投入资金呢。建设十年了,过程中肯定有毁损的。肯定有毁损,有不是刚刚建的,对吧?”

按照左志刚局长的解释,该项目建设已经有近十年,所以泵站、沟渠有毁损。但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的文件显示,该项目在2015年11月刚刚通过验收,面对记者的问题,左局长说他正在开会,便挂断了电话。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4月22日下午,枞阳县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该项目建设时,枞阳仍隶属于安庆市,而去年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枞阳县目前隶属于铜陵市,所以两市已经同时派出调查组前往大新圩,对村民反映的情况进行核查,并将适时公布调查结果:

这个情况播以后,两边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视,下午已经派人来到现场去了,肯定要根据报道情况一样一样进行核查。

整理700多公顷土地,其中新增900亩,为何村民的实际感受和官方数据相差甚远?去年底才验收通过的土地平整项目,却出现了不少毁损,又该如何解释?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一种通过以土地整理和复垦等手段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方式。也就是说,是否增加了有效耕地,这应该是项目能否通过验收的重要标准。可是枞阳县汤沟镇大新圩土地整理项目在2013年接受验收时并没有通过,而在两年之后,也就是去年11月,项目通过了验收。究竟是土地条件大大改善,还是验收标准变得宽松了?从报道中提到的整理之后的土地现状当中,我们不难得出答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