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勿忘切尔诺贝利

2016-04-25 19:31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30年前的4月26日凌晨,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

人类掌握核反应技术以来,除了美军使用于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攻击,和平时期发生的核安全事故有十余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

30年的时光,足以让人忘掉太多的痛苦和不幸,但切尔诺贝利却是个例外:700万人受到辐射,数千人遭受过量辐射,被污染的土地达数亿公顷。

一直到今天,当初受到严重影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继承者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仍在付出惨重代价:受辐射影响的人多疾病缠身,陆续死去,到底有多少人因核辐射而死,无法统计;受核泄漏影响的土地无法居住,更无法从事农业生产。30年后的今天,已遭废弃的核电站仍需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防止核污染的再次泄漏。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可以避免,但是又无法避免。可以减小损失,却又无法减小损失。

首先,切尔诺贝利电站采用的是建设成本较低的水冷却式的石墨慢化反应堆。而一旦水冷却系统发生渗漏,又没有及时关机的话,就会发生石墨燃烧引起大火,从而引起核燃料泄漏。此外,这种反应堆由于循环使用燃料,要有通口,不能在反应堆外建造厚厚的安全壳,一旦发生事故,因缺少防护措施而造成更大损失。

前苏联之所以选择这种安全性能差的反应堆,主要原因是这种反应堆能在发电的同时,生产出制造核武器用的钚。前苏联把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都用在了发展军备力量上,发展军备,忽视民生的思路,甚至都体现在核电站的设计理念上。

负责调查和处理此次事故的前苏联列加索夫院士说:“在到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后我就得出了一个绝不会引起歧义的结论:切尔诺贝利事件是由于个人崇拜及在我国延续了几十年的错误地进行经济活动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引起的后果。”

其次,事故发生后,处置失当导致损害程度扩大。核电站爆炸发生在4月26日凌晨1点24分,到4月26日晚间,全世界都知道了苏联核电站发生了事故,但莫斯科处在沉默之中。一直到4月28日,苏联当局才终于开会研究是否告知公众。一直到晚间,才在电视中轻描淡写承认发生事故,但并没有说出现核泄漏,也没有提示居民进行防护,乃至5月1日,乌克兰当局仍然组织大游行,不明真相的市民不加防护地走上街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其他城市也举行了庆祝活动。直到5月中旬,苏联塔斯社才提醒市民上街要戴帽子。而此时在波兰已开始禁止出售吃青饲料的奶牛产的牛奶,还给波兰东北部各省的婴儿和儿童提供碘制剂,以防止放射性碘进入人体。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远不止造成当世人大量的人体伤害,而且环境污染祸延子孙,长年累月的经济负担更不必说,该地区的人民的精神文明和历史传统也遭到严重打击,其文化、种族、宗教传统,手工艺和民俗及社区之间的传统纽带遭到毁灭。

从核电站的选址、设计、运营,事故发生后的处置方式方法,无一不暴露出前苏联体制的种种弊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因之成为摧毁前苏联的重要事件之一。30年后再看这片废墟,令人唏嘘不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