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本外长将时隔4年半访华,希望推动改善中日关系

澎湃新闻记者 沈靓
2016-04-27 10:3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将于4月末访华,计划于30日在北京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谈。访华前夕,岸田25日在东京发表演讲,对今后改善发展中日关系做出了很多积极表态,但同时也提及中国军力发展、海洋活动等问题。

中国外交部26日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战略意图是透明的。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开展的活动完全正当合法,无可非议。尤其在南海问题上,作为域外国家,日方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停止对中国指手画脚,更不要总是跟在某些国家后面做不利于维护地区稳定的事情。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岸田此次访华具有象征意义。中日在热点问题上可以直接交换意见,通过外长对话以拉动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但日本制衡中国的战略考量不会改变,如何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关键还得看日方。”

时隔4年半访华

据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官方网站刊登的25日演讲稿显示,岸田是在“读卖国际经济恳谈话会”上发表了演讲。他在演讲中介绍了过去和当前的中日关系,以及对今后中日关系的展望。

“日中关系到明年(2017年)将迎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后年(2018年)将迎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岸田说:“日中是无法搬家的邻国关系。通过‘友好’与‘合作’一道努力为世界做出贡献。”

他表示,中日两国要建立符合新时代的中日关系。“我坚信,通过与中方各层人士进行不懈的坦率对话,再经过双方的不断努力,建立起符合时代的日中关系是可行的。”他说。

日本TBS电视台25日报道称,除去出席国际会议的场合,岸田此次出行是日本外务大臣时隔4年半的访华。

“总体来说,岸田此次访华具有象征意义。中日在外长这一级将实现会谈,充分听取对方意见,对热点问题进行直接交流。对朝核问题的解决会取得一些共识。”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告诉澎湃新闻:“此外,对中美之间的关系改善也起到间接作用。”

促成中日经济合作

访华期间,岸田将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谈。共同社报道称,由于应对全球经济将成为5月七国集团(G7)伊势志摩峰会的主要议题,岸田此次访华旨在促成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

岸田在演讲时提到,目前,日中两国是世界第三、第二的经济大国。日本与中国正在日益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日本而言,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对中国来说,日本则是第二大贸易伙伴。

他特别提到了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污染以及不良债权的处理等。此外他还提到了防灾领域、少子化和老龄化、节能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课题。

“这些都是日本在高速经济增长时期或泡沫崩溃时期曾经遇到或克服的。日本的有些经验可以给中国解决课题助一臂之力。”他说。

“通过中日外长对话以拉动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合作,这具有积极意义。对话机制建立之后,可以期待促进经济等领域的合作。”胡令远指出,中日外长会谈至少能让中日关系在朝着建设性的轨道上走。

日本战略考量不会变

尽管岸田文雄在演讲中对今后改善发展中日关系做出了很多积极表态,但同时也提及中国军力发展、海洋活动等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25日的报道称,今年4月在日本召开的G7外长会议声明中,表达了对东海和南海问题的担忧。报道指出,当前各方正在关注5月份的G7伊势志摩峰会首脑声明,以主席国日本主导的形式将如何提及海洋安全保障问题成为焦点。

中国外交部26日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战略意图是透明的。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开展的活动完全正当合法,无可非议。尤其在南海问题上,作为域外国家,日方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停止对中国指手画脚,更不要总是跟在某些国家后面做不利于维护地区稳定的事情。 

“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应约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后,中日关系一度改善,但近期又因为日本插手南海问题而陷入冷却状态。”胡令远说。

胡令远表示,在中日两国外长会谈时,肯定会谈到推动习近平与安倍会面一事,“但现在机会还不成熟”。《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分析,日本政府计划借9月G20会议之机举行首脑会谈,以促成年内在日本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谈。

“日本出于自己的战略考量,制衡中国的战略不会改变。”胡令远对澎湃新闻说,“但如果通过此次外长会谈,日本在G7伊势志摩峰会上不再像以前那样固执,针对中国有所收敛,那中日关系有可能会往前走一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