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医孙悟空在西游记里开给朱紫国王的药靠谱吗?

李天飞(中华书局编辑,著有《西游记》校注)
2016-04-28 17:35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孙悟空在朱紫国,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给国王配了药。国王的毛病,现在看就是消化不良,吃了粽子后受了惊,无法消化。孙悟空看了病后,立即搞出了一剂“乌金丹”,猪八戒还笑说:“锅灰拌的,怎么不是乌金?”那么这乌金丹到底靠不靠谱呢?其实是很靠谱的。这里特别感谢下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无无亦无兄,为此文作了专业的把关。

招医榜文

乌金丹的几味药

孙悟空配的乌金丹,看上去什么锅底灰、马尿,很好笑,其实都是医书里有根有据的,比如第一味药,大黄:

行者道:“你将大黄取一两来,碾为细末。”沙僧乃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行者笑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你莫管我。”

大黄是一种重要中药,叶子像蓖麻,根像芋头,也称“川军”。关于大黄的药性,古医书中当然说得很多,但沙僧这段的原文,见于《神农本经会通》卷一“大黄”条和《雷公炮制药性解》。然而原文不是“诸郁”而是“土郁”。土郁是脾胃之气郁滞之症。孙悟空说的,也基本上是《神农本经会通》一些话的翻版。当然,这部书也是抄录的各种古代医书,只是贫道这方面知识不行,就不能一条一条验证更原始的出处了。

第二味重要的药,巴豆,也是这样:

行者道:“你去取一两巴豆,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来。”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行者道:“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快制来,我还有佐使之味辅之也。”

这一段话,基本也可以在明滕弘的《神农本经会通》卷二和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找到。巴豆,就是巴豆树的果实,形状像豆,治便秘、腹水肿胀等病,有毒。水谷之道路,相当于今天说的消化道。“巴豆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是金代名医张元素的话。其余的,如“为水谷道路之剂,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缓治为消坚磨积之剂,炒烟去令紫黑研用”,“巴豆大毒味辛热,藏府沉寒坚积结。治之水谷道能通,戒慎方中勿轻设”,“巴豆破結宣肠,理心膨水胀”,都见于《神农本经会通》卷二“巴豆”条汇集的各种医书。

然后药里用到了锅底灰,也是这样。孙悟空说锅底灰又名百草霜,据《本草纲目》卷七:百草霜又名灶头墨,是灶筒和烟炉中的墨烟。“其质轻细,故谓之霜”,“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消化积滞,入下食药中用”。这里治国王的消化不良,正好用到它。

马尿呢?马尿在医书里叫马溺,尤其是“白马溺”,“味辛,气微寒。破症坚积聚”,也是合乎朱紫国王的病情的。所以这几味药,还真有中医上的根据的。这猴大夫还挺靠谱。

正好,明代的大医书《普济方》有一个“香墨丸”,记载了一个治疗积食的药方,里面也用到了这几味药:

香墨(半两)、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川大黃(半两,锉碎微炒)、青礞石(半两)、巴豆(一分,去皮心,压去油)、硇砂(半两)。

为末同研令匀,醋煮糊丸,每服空心,暖干姜汤下五丸。

这里用到了香墨、巴豆、大黄。其实墨的成分是松烟,是松枝燃烧后的炭附着在棚子上,刮下来做成墨锭。锅底灰也是这样,灶底下烧的柴,炭附着在锅底。这两种东西,成分基本上是一样的。香墨丸既然用到了墨,当然也是黑色的。《本草纲目》里“墨”、“釜脐墨”、“百草霜”,都是放在一起的,药性都是味辛温无毒的。况且“墨”,《本草纲目》说又名“乌金”。所以“乌金丹”,恐怕就是从香墨丸之类的丸药改编出来的。

此名乌金丹

药引子

孙悟空制完乌金丹后,文武百官问用什么药引子吃药。书中这一段,也很有意思。

行者道:“药引儿两般都下得。有一般易取者,乃六物煎汤送下。”多官问:“是何六物?”行者道:“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六物煎汤送此药,你王忧病等时除。”

对于这些凡人来说,王母娘娘的搽脸粉、炼丹灰、玉皇的头巾,根本没处弄。紧水负的,就是在急流中游的。在急流中游的鲤鱼尿和在半空中放的老鸦屁,随撒随散,又上哪弄去?所以这根本就是出难题,似乎暗含着对当时庸医的讽刺。

庸医治不好病,就喜欢给病人出难题,要求的药引子,稀奇古怪,无所不有,总之你弄不到,那就不怪我。鲁迅有篇文章《父亲的病》,就有“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贫道看网上讨论这件事的很多,中医粉中医黑说什么的都有,其实个人认为,这和医理本身貌似没啥关系,不如理解为是医生治不好病,故意出的难题。因为逮成对的蟋蟀,本来不易;然而又要原配的蟋蟀,这就难上加难了。虽然鲁迅说他去百草园里,“十对也容易得”,恐怕只是在一个窝里捉来的雌雄蟋蟀而已。虽然当时是“在一窠”,如何证明“本在一窠”?要知道蟋蟀并不是一生只交尾一次的;一只雄虫,可以同时与几只雌虫在一起,鲁迅怎么知道哪位是原配?又怎么知道它们原本不在一窠,后搬过来的?除非同时监测雌雄两只蟋蟀从卵长到成虫,然后交配。中间没有任何外遇,这才能放心。所以要原配的蟋蟀,是个很难证实或证伪的事情。

给病人出难题,借此抽身,谓之“退场”。比如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二载姚文燮、汪继培晚年患痴呆症,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了。医生称得一百匹活马之脑,吃了就能好,但是根据军制,马是有定额的。上哪弄一百匹马去?“盖明知疾不可为,姑为大言以欺世耳”。又说,“治噎膈用狮子油,治耳聋用啄木鸟亦皆此类,啄木鸟尚一见之,狮子油从何得哉”。这和原配蟋蟀一样,都是难题而已。

“六物煎汤送下”的六物,固然非凡间所有;而“无根水”在医书中本有其义,但作者借孙悟空之口故意曲解,不许用井水而必用雨水者,因雨水并非即时可得,药效便难以当时检验,庸医即可借机逃走,故也可以用作“退场”。

这六物煎汤的药引子既然弄不到,那无根水呢?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有大问题。因为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水泉井》:“出甃(zhòn,井壁)未放曰无根。”大概就是刚从井里舀上来,不要久放的水,大概久放的话,里面的矿物质会沉淀。不管如何,对无根水的理解,朱紫国官员和孙悟空是明显不一样的:

多官道:“我这里人家俗论:若用无根水,将一个碗盏,到井边或河下,舀了水,急转步,更不落地,亦不回头,到家与病人吃药便是。”行者道:“井中河内之水,俱是有根的。我这无根水,非此之论,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无根。”

其实官员的理解是接近医书的。除了不落地、不回头有些巫术意味,舀了水立即回家给病人吃药,这个其实就是不久放的意思(当然久放和不久放是不是真有药效上的区别,不在讨论范围)。翻遍了医书,似乎就没有无根水是雨水的说法!

所以这无根水,似乎也是讽刺出难题的大夫的。因为不是天天下雨。假如碰上贫道住的大北京,或者宁夏、青海这种地方,朱紫国这种西域国家,几个月不下雨也是常事,难道几个月不能吃药吗?到那时,该好的也自然好了,该死的也自然死了。药效也就检测不出来了。

接无根水

孙悟空的脉理

孙悟空给朱紫国王搞了一个悬丝诊脉。其实这悬丝诊脉的道理,和听诊器也差不多,就是用三根细线系在病人手腕上,用手触摸细线,来感知那头的脉搏。但理论上虽然可以,但实际用起来不知这玩意到底有没有效。总之是小说家言就是了。

但是孙悟空说的脉理,贫道求证过学中医的朋友,看起来还不错。原著说:

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诊视毕,却将身抖了一抖,把金线收上身来。厉声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脉弦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症。”

这里的弦、紧、涩、芤等,都是脉象名。分为七表、八里。七表为浮、芤(kōu,浮而中空)、华、实、弦、紧、洪。八里为微、沉、缓、涩、迟、伏、濡、弱。又如强、牢、滑、结等也是脉象名。中医在病人的寸、关、尺三个部位各用浮、中、沉三种手法切脉,合称九候。

据《脉经》、《伤寒九十论》等医书记载的脉象:“浮而滑者宿食”、“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迟而涩,中寒有症结”。“牢为气结”,“数而牢,心中烦满不快”。“六脉皆沉涩而缓,按之无力,乃胃病,非血病也”,“紧而弦,肝虚中寒”。这些都和孙悟空所指的对得上。

八百八药,四百四病

这一回,孙悟空叫医官满城药铺买药,医官说:“药有八百八味,人有四百四病。”这个说法,也是有来历的。但不是我国的医书,而是佛经。

《佛说佛医经》称人身中本有地水火风四病,从此四病,起四百四病。旧题宋琼瑶真人《针灸神书》卷三:“人有四百四病,药有八百八般,各有以源道。”这就是借用了佛教的说法,又加以延伸。其实中药何止808种,《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物将近2000种。《中华本草》记载的中药共有8980种。如果加上其他少数民族用药,约有12800余种。808种只是一个好听的说法。

至于是哪四百四病,《孔雀经音义》说:

四百四病,不出冷热二种。冷病有二百二,藉风而起。热病有二百二,藉地而起。地难消故生熟。《十一面经疏》云。四百四病。随四大起。是一一大。各起一百一病。

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各起101种病,地、火是热病,有202种。风、水是冷病,有202种、合起来是404种病……话说,贫道终于知道为什么网页犯病就显示“404 Not Found”了!

(李天飞的个人微信订阅号“xianer-xianer”也会发布西游记相关文章。)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