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晋“亏损王”武钢:让在位不在状态的干部有“下”的压力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16-04-29 17:02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武钢工人报》29日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阻碍了部门的工作,耽误了公司的改革发展,影响了公司扭亏增盈的进程。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钢铁行业进入“冰冻期”,正在促使这个行业的企业内部发生裁员、精简部门、优化人力资源、提高队伍素质等各种变化。武钢这家在2015年亏损达75亿元的央企也不能例外,在裁员的同时,领导队伍也需要加强。

4月29日,《武钢工人报》发文,提到武钢近日出台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意见(试行)》(下称“《意见》”),而重点是明确下的标准、规范下的方式、疏通下的渠道,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

“能下”也是一种激励

上述文章表示,要通过着力解决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环境。

《意见》全文共21条,适用对象为公司各层级管理人员。对干部下的4种渠道、干部问责的9种情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15种情形及相应的问责、调整程序等作了详细规定。

同时,《武钢工人报》同日发表的另一篇评论文章称,在武钢转型发展、克难攻坚的战役中,关键是要管好用好干部,让能者上庸者下,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该评论文章指出,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阻碍了部门的工作,耽误了公司的改革发展,影响了公司扭亏增盈的进程。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畅通“问责追究”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渠道。让在位不在状态的干部有“下”的压力、有“下”的途径。

干部“能上不能下”这项人事制度改革,一直被视作激发国企活力的途径之一。2015年7月,中央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要求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今年3月底,《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提到“能上”是一种激励,“能下”同样是一种激励,但难点是“真下”。

目前,干部“能下”的6种情形中,退休免职、任期届满离任、健康原因调整和违纪违法免职,基本都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对那些“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但在其位不谋其政、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如何调整、如何对待,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的重中之重。《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提到,过去干部能上不能下,原因不仅在于“下”的情形不明确、管道不畅通,更在于“下”的执行力度不够大。

去年6月11日上午,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向武钢领导班子反馈专项巡视情况。彼时,武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强在表态发言中就提到,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5万人将被分流安置

对钢铁三大央企之一的武钢来说,过去的2015年可能是成立近60年来最煎熬的一年。早在2015年6月份被免职的武钢原董事中邓崎琳在8月底被公布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一时将武钢推到了风口浪尖。2015年全年亏损75亿元,又让武钢股份暂时位列新晋“亏损王”。

值得注意的是,对武钢来说,不仅干部面临着“下”以提升领导队伍的能力,员工也面临着“出”的大难题。

在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马国强在今年两会期间透露,在“十三五”期间,武钢青山本部产能或从现有的1800万吨减至1000万吨,比例约44.44%。马国强同时认为,化解过剩产能难点主要在于人员的妥善安置。

2016年4月上旬,人社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对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主要包括企业内部挖潜、转岗就业创业、允许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兜底四大措施。

其中,特别提出,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之内、再就业有困难的,在职工自愿选择、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可实行内部退养。由企业发放生活费,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由职工继续缴纳,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然而,马国强对媒体透露,“武钢符合上述条件的大概有1万人,其他的人员分流及再就业就比较困难,矛盾出在,长期以来国企收入水平相对比较高,而到社会上再就业想找到同等待遇,是很难的”。对此,马国强称,武钢提出“要让每一个愿意工作的武钢人都有岗位,并采取了多种办法帮助愿意继续工作的职工寻找岗位。”

超过六成的武钢职工将被分流,这是武钢最为迫切的问题。马国强对外表示,“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这8万人不可能都炼铁、炼钢,那么只能有3万人炼铁、炼钢,可能有四五万人要找别的出路,这就是武钢在做的事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