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麻省理工博士重拍老照片里的中国:有些场景已经难以寻觅

澎湃新闻记者 李看
2016-05-06 18:05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2016年年初,MIT博士生Dheera Venkatraman游历中国十多个城市,根据老照片中的场景,在同样位置上拍摄了一组照片。用相似的构图与老照片进行对照,展现了中国城市近百年来的面貌变化。

Dheera Venkatraman,麻省理工学院(MIT)本硕博连读毕业生,目前是IT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TO。Dheera是一个标准的极客,但他热爱摄影、旅行和登山,并将照片分享在了自己的个人网站上。这组被Dheera称为“中国百年时空穿梭之旅”的照片引起了中国网友的关注。Dheera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讲述了自己拍摄这一项目的起因和有趣的经历。

澎湃新闻:你是哪里人?

Dheera:我是世界公民,不太喜欢把世界分成国家或地区,实在没有这方面的归属感,也不希望被贴上国家地区的标签。我只有文化方面的认同,小时候一样在中华文化下长大的。

澎湃新闻:你多次来过中国,分别去了哪些地方?对这些地方的印象如何?

Dheera:说到去旅游,大多数人总是会想到一个目的地,比如去富士山爬山,或去清迈街头品尝泰式美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旅游通常意味着一次空间上的位移。热爱做与众不同的事情的我,平时去旅游不太考虑“地方”这个概念。其实“地方”是个不可数的概念,全世界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地方。我脑子里的世界地图其实不分国家,而是一个文化地图。比如,有些爱吃辣的区域,有些普遍讲汉语的区域,有些爱弹钢琴的区域。这些文化未必与国界线重合,不同区域也可以重叠在一起。反正我个人觉得“国家”这个概念,纯粹是个政治概念,不太适用于描述人和文化。

澎湃新闻:什么时候决定要对历史照片上的位置进行重新拍摄?在寻找历史照片时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如何选择要重新拍摄的照片?

Dheera:作为一个本科读过物理专业的人,看过不少科幻片,感觉实现一次“时间之旅”肯定是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去旅游总是要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

Dheera:除了网上到处挖老照片,几乎没做太多准备,而且我一直都有手机网络所以也没需要。这次旅游几乎都是到处坐火车和公交。

澎湃新闻:在重新拍摄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完全不能找到老照片上的景观情况?哪些地方的变化让你觉得有意思?

Dheera:北方有很多想拍的新老对比场景,但当时雾霾太严重,拍不出什么。夏天如能抽到时间再看看吧。

除了这几张照片还有无数个没成功重拍的,主要因为找不到老照片的拍摄点。比如假设老照片拍摄点现在位于私立场所或那些个不让拍照的场所,那根本无法重拍了。有些画面也被新建筑完全挡住。其实每张成功的照片有大约5-10张失败的。很多成功的照片也是从小山上或河边拍的。如果老照片是从某旧房子楼顶上拍的,那就没太大希望了。

澎湃新闻:你说这是一次在时间纬度上的旅行,你如何精确寻找旧照片上的位置?

Dheera:如果画面中有些参照物,比如一条河、山脉,或任何老建筑,转一圈可以找同样的角度。有些相对复杂的,比如武汉中山公园那张,因为最开始也不确定是哪一个公园,也不知道里面那座桥是否还在,转了半天才找到那个位置。有时候可以问些周边叔叔阿姨,可能对那个位置有印象。

我可能大概4 / 5的照片算失败,主要因为有的拍摄点现在位于私立​​场所​​,不让进,还有的因为变化实在太大,画面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当参照物。

Dheera:总是可以不停地进展吧。这次最不满意的是没能拍一些北方的些画面,希望下次有时间可以补充。

澎湃新闻:对于摄影的兴趣是怎么形成的?和你研究光学成像的专业选择有关系么?

Dheera:具体原因真的不太好说,从小都玩摄影,可能玩了一阵子就喜欢上了吧。我确实对光学是有兴趣。虽然通过做专业光学研究几乎不太需要分开学什么摄影技巧,但说实话摄影并不是一个技巧的游戏,这组照片换一个手机拍拍效果其实会差不多。还是内容为主。

我在一般生活中特别喜欢找些与众不同的思维,说白了“创新”跟“与众不同”是一回事,然后通过摄影可以把我不少的思维和角度记录下来并且分享给大家。

澎湃新闻:你的爱好非常的广泛,你是如何保持旺盛的经历和好奇心,如何管理和分配时间?

Dheera:其实我一直觉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非常重要。在我大部分项目上,时间和结果并没有线性关系,比如我一天工作8-10个小时的实际成果很可能比我工作15个小时的成果多,因为思维更加清晰,身体健康,而且最重要的是适量工作才能保持对工作充满有热情和乐意去做。我很多次都是在外面爬山骑车的时候才想到些工作上更好的方法,以及我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所以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平衡点,工作时间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业余项目也是。

计算器科学其实可以用在生活上。个人的时间管理,其实可以理解成最经典的装箱问题。所以比如周末假如有连续一整天的时间,应该优先把那段时间留给需要长时间的项目,比如登山,骑车,学新的技术等。假设把一小时的会议或聚餐安排到周六,整天没法做那些需要时间的事情了,那些应该先安排到平日,跟那些装箱算法一样。

还有一个可能让很多人比较惊讶的一点:我手机用得很少,一般只用来查些路上所需要的信息或地图,以及提醒我日历上的安排。出门时,我比较喜欢认真享受周围的环境,专心跟真人交流,围观各式各样路人独特的行为,注意周边人遇到的些障碍,等等。在路上经常喜欢一个人骑车走走,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在那些没人打扰我的时候才能远离大家的思维定势,多做些极端创新的计划,发现开始一直接电话回消息,一切创意灵魂就消失了。于是我电话,微信等其他通讯工具大部分时间都是关着的,一天查看几次回覆所有信息,需要进一步交流的约见,总觉得这样才能认真思考,认真做事,认真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