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名校访谈⑰:这所中学的校长是体育教师,还是武术运动员

澎湃新闻记者 肖茜颖
2016-05-13 07:56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洪

“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业时间越长,压力会越大。试问,我们何德何能有这样的使命去影响别人?教育首先是修炼自己。”有着26年教龄的沈洪5月11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如是感慨。

沈洪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作为体育教师的他特别重视学生们的体育课程,作为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的第二批学校,学校已开设6个项目,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健美操。

“不是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而是学校要给他们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沈洪说,“每周2次80分钟的课程,孩子们都很过瘾,高中三年之后也希望他们能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他,除了忙于学校事务,仍旧在一线为学生上体育课,“只有和孩子面对面沟通,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断感悟教育,为了能回归教育本源。”

工作之余,他喜欢看书,更偏爱中国传统的文化书籍、体育类书籍。当然,再忙他仍要见缝插针地运动,比如在办公室做做健身操。“时间挤挤总会有的。”

【对话沈洪】

校训是“尚理”,还得注重厚德

澎湃新闻: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是怎样的学校?

沈洪:学校前身是延吉中学,创始于1957年,2004年打造知识杨浦,三区融合联合发展,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办学,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上理工附中)。

理工见长,依托大学的管理资源、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引入学校整体发展中。2009年,学校面临“工见长,还是理见长”重新定位,最终确定以“工程素养培育”为特色。

我们的校训是“尚理”。我的理解为,探究自然科学之理、社会科学之理、精神世界发展之理。但其中还得注重“厚德”,因为“尚理”需要人文基础。

澎湃新闻:校方近年来在教育发展上有什么新尝试?

沈洪:学校努力打造“尚理实验中心”、“厚德人文中心”、“艺体教育中心”、“学生发展指导(心理健康)中心”四个中心。

厚德人文中心重在创设浓郁读书氛围,引导学生热爱读书,提升人文底蕴,开设丰富人文拓展课程,每年开展读书节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进取心和自信心,力争每一位学子都能达到“人文厚实”。

尚理实验中心以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和工程类教师为核心目标,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与学生学科与兴趣发展提供设备支持和技术服务,推进学校各类微课程和特色课程,每年举办科技节。

学生发展指导(心理健康)中心设置六个功能室,分别为“宣泄室”、“放松室兼测评室”、“个别咨询室兼沙盘游戏室”、“心理办公室兼接待室”、“生涯指导室”和“团体活动室”,运用心理学理论、技巧和专业设备,辅导和帮助学校师生保持积极健康心理,增强适应能力,指导学生学生规划,学会选择。

艺体教育中心包含艺术素质教育和体育素质教育,开设丰富艺体拓展课程,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

同时,四个中心分别与五所高校形成全方位合作:“尚理实验中心”背后有上海理工大学、“厚德人文中心”有复旦大学支持、“艺体教育中心”依托上海音乐学院及上海体院、“学生发展指导(心理健康)中心”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不仅开展课程和讲座,最重要的是让名专家引领我们的教师。

特色课程围绕工程素养做文章

澎湃新闻:学校有哪些独家课程?

沈洪:学校特色课程围绕着工程素养做文章:如机器人、创意思维、头脑OM等。

工程素养,源自美国的STEM教育理念,高中生的工程素养的构成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工程兴趣、工程思维、工程知识、工程实践、工程规范。

通过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学校已经拥有了较为完整的机器人课程与硬件环境。在机器人教室内,学校打造人机互动的探索型课程环境,让学生通过云端资源能够了解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此外,通过互动系统,学生的作品也将记录在档案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室前的大屏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进程,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操作水平,也可以快速分享作品。

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工程素养体验馆内,学生可以看到诸如智能交通、海关物流、机械手分拣等机械工程体验的装备。为了让学生有置身于国际性研发制造企业的环境,项目将提供基于体感技术、虚拟现实学习环境的学习系统。学生将操作虚拟现实中的人物在模拟建设的各个场景中体验参观,了解一所工厂从设计到研发到制造的各个环节,以及这些环节中可能会涉及到的设备材料,同时学生还可以与场景中的人物进行交互,对工厂的各个区域进行深度探索与发现。

“体育训练了骨骼与肌肉,在动作形成过程中必然利于脑开发”

澎湃新闻:学校希望培养怎样的学生?

沈洪: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发展。

高中是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节点。高中学习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让学生学会判断,更重要的是将来做怎样的人。

高中并不是让学生能产生明确的专业选择,而是让他选择专业的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有坚定的信心,每一个人养成规划人生的能力很重要。另外,希望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向上是一切基础。

澎湃新闻:你从事教育行业多少年?

沈洪:已有26年了。我曾是一名武术运动员,1990年-1994年,我在上海市第二十五中学担任体育老师;1994年-1998年,成为了该校的教导主任;之后去了思源中学做副校长,2013年开始成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不过我目前也参与一线教育,除了在本校上体育理论课,也在大学里兼职体育课。

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时间越长,压力会越大。因为对孩子的教育,要呵护他们的成长要立德树人,教育者本身需要有人文基础,还要通过人格魅力来影响他们。

澎湃新闻:怎么看体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地位?

沈洪:体育对于孩子学习与成长很重要,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也是一种智力开发,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不仅是健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

目前全民体育越来越热,这和城市经济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人们对体育越重视。同时,也和学校教育有关系,运动不是可有可无的,随着年龄增长,它显得越发重要。

体育精神也具有独特的魅力。体育竞技中永远只有第一名,所以也迫使参与者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是对孩子的锤炼。其中也牵涉团结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体育训练了骨骼与肌肉,在动作形成过程中必然利于脑开发。根本不是有些人说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喜欢运动的孩子,肢体语言、协调性敏捷性见长;但也有孩子会有短板,这时候提供公平、有选择的体育课程就格外重要。

澎湃新闻:体育教学方面,上理工附中的特色是什么?

沈洪:我们是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的第二批学校。目前开了6个体育专项项目,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健美操,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课,一星期上两次80分钟的课程。希望他们经过三年的专项体育课后,能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就拿网球来说,基本训练在学校完成,但学校的场地仍旧有限。所以借用离学校很近的杨浦区网球中心,学生5分钟跑步前往场地“热身”完,就可在专业场地进行专业教学,再跑步回学校,正好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专业训练过程。

除了本校网球教师,我们也外聘专业人士,希望打造更专业的课程。和传统的体育课对比,这类专项课需要有更精准的科学数据支持,如运动负荷、运动强度、练习密度等。

每一周,除了两次80分钟的专项体育课程,学校还有1次40分钟的身体素质课以及每天课间活动、两操。这样的运动量才是学校应该有的。

总之,这些课程能让学生发展一个兴趣陪伴他的一生,还促进他的体能发展,何乐而不为?

澎湃新闻:家长会顾虑长时间的运动量“霸占”主课时间吗?

沈洪:家长有疑问有担心很正常,但学校会通过“家长学校”一系列活动来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初衷。

具体包括周末向家长开放目前开设的课程,1月1次,让家长来感受并了解怎样教育孩子,因为正确的科学方法对孩子成长实在太重要。

作为一个校长,我很明确,家长在孩子成长当中影响力大于学校。学校要把家长资源引入学校,更好地发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