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乏味的影像三分钟都长,动人的影像两小时仍短

朱洁树
2016-05-13 16:5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把这块脏东西从墙上拿下来。”勒梅特先生第一次买下当代艺术作品带回家的时候,没能得到勒梅特太太的认同。那是他在西班牙昆卡发现的一位艺术家费尔南多·索贝尔(Fernando Zobel)的作品。作为一位好丈夫,让-康拉德·勒梅特把画送回了画廊。3个月之后,他没能压抑住内心的骚动,买回了同一位艺术家一幅更大的作品。这回,伊莎贝尔学会了闭上嘴巴,并尝试着开始理解丈夫的感受。

阿拉什·纳西里作品,德黑兰-吉利斯,18’09’’,2014

20多年过去了,勒梅特夫妇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影像艺术收藏家之一。“直播Welcome to my life——勒梅特夫妇影像艺术收藏展”正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行,这是他们的收藏在中国巡回展的第一站。

勒梅特夫妇出生于法国的传统家庭,收藏一直以来就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不过,起初他们的品位相当传统,蚀刻版画、古代画册、传统绘画,均有涉猎。对于勒梅特先生来说,1983年,在西班牙昆卡抽象艺术博物馆的发现是一次醍醐灌顶的经验。

那年夏天,让-康拉德像着了魔一般,频繁访问马德里的画廊,寻访他在昆卡发现的那些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代理人。他很快就对后佛朗哥时代的西班牙绘画如数家珍。有一回,一位画廊主向让-康拉德展示一幅自己私藏的Jordi Teisidor的小画。让-康拉德倾心不已,立刻说服对方出让这幅作品。

“你等在这里,我去银行取钱。很快回来。” 伊莎贝尔回忆道,她可以想象当时那位画廊主的表情,这么爽快的买家实在太难得了。当时的西班牙艺术界,画廊的生意并不好做,收藏家都会把该付的钱拖欠个十天半月。那个时代,当代艺术的市场还没有蓬勃发展,马德里的私人收藏家也屈指可数,勒梅特夫妇很快成为西班牙当代绘画的著名藏家。

尼赫·乔普拉作品,拉贾吉加访问斯利那加市拉尔区,12’,2007

勒梅特先生供职于国际金融领域,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为工作的关系,勒梅特一家需要不停搬家,在不同国家生活,到不同的国家出差、旅行。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收藏当代艺术作品成了他们了解、亲近当地文化的方式。

1990年代中期,在伦敦生活多年的勒梅特夫妇已经和当地艺术圈打得火热,喜欢交际的他们经常在家中开派对,邀请相熟的艺术家、策展人参与其中。他们发现,一些摄影艺术家开始尝试影像艺术的创作。1996年,他们收藏了第一件影像作品,那是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的作品。此后20年,影像成了他们的收藏核心。

比阿特丽斯·吉普森作品,一首必要的乐曲,30’, 2009

“我们都是电影迷,有一段时间,一天要看三四部电影。”伊莎贝尔表示,“当我们接触到影像艺术。收藏和电影,这两项终生的爱好终于合二为一了。”

而今,勒梅特夫妇已经拥有超过160件影像艺术作品,在2014年的“拉里名录”上,他们是“十大影像和新媒体收藏家”之一。在他们的收藏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马克·渥林格(Mark Wallinger)、塔奇塔·迪恩(Tacita Dean)、艾萨克·朱利安(Isaac Julian)……起初,他们关注那些已经成名的艺术家,而今,勒梅特夫妇更喜欢发掘、支持年轻艺术家。

杨福东作品,后房:嘿,天亮了,13',2001

眼下,位于上海浦东的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厅被分为大小不一的空间,勒梅特夫妇收藏中的23组正在这里同时呈现,展览的名字叫作“欢迎进入我们的生活”。在勒梅特夫妇看来,建立影像收藏就像是建立家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趣味,就像邀请别人到家中做客。当然,他们确实经常这么做,和亲密的友人在家中一起欣赏影像艺术,不过,现在的勒梅特夫妇更喜欢和不同的美术机构合作,这样,他们就可以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乐趣了。

“乏味的影片三分钟也会嫌长,动人的影像两小时仍然让人意犹未尽。”勒梅特夫妇的这句话成了展览最好的宣传语。

恩里克·拉米雷兹作品,行走的男人,21’,2011-2014

介于电影和艺术之间,对于不少人来说,影像艺术的地位似乎常常显得有点尴尬。它不像绘画那样一览无余,它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观众拥有足够的耐心驻足停留。它也不像电影,通常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的形式更为多样,观众无法预期自己将会看到什么。

23组影像自顾在展厅内流淌。这些作品无始无终,没有观看规则,观众可以随意走动,左右环顾,也可以戴上耳机,沉浸入黑暗之中。

很多影像讲述了不同国家的人的处境,它们是勒梅特夫妇在全球游历的证明,也曾经在历史的某一个时刻打动收藏家的内心。这些影像,它们也许会让人体验超现实主义的梦境,也可能让人突然认清生活的现实。相对其他艺术门类,欣赏影像艺术是一件比较孤独的事情。但也许,在片刻的沉默之中,观者有机会离开喧嚣的现实,感受自己血流的脉动。

汉斯·欧普·德·贝克作品,决心,7’50’’,1998

在连贯两个展厅的一段通道尽头,有一件名为《决心》的作品,影像中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焦急地向前奔跑着,却似乎一直都在原地,哪儿也没去。收藏家是否从这件作品之中看到了自己呢?

“我总是说,如果不是因为收藏,我的丈夫也许……也许不是临床学的死亡,也许是内心的死亡。艺术拯救了他。”伊莎贝尔坦承,“金融工作严肃而枯燥,是收藏,让他获得了另一个维度的平行生命。”

勒梅特夫妇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我们起初收藏版画,最终收藏影像。但是我感觉二者有相通之处。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吉莉安·韦英的作品。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没有最喜欢。建立收藏就像造房子,我没法说出到底喜欢厨房还是客厅,它们都是家的组成部分。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我们去展会、学校、画廊,好奇心引导我们去发现新的艺术家。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150多件。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寻找、发现,其次,是分享。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我并不特别喜欢这个叫法,但也没有其他叫法了。我们只是对于艺术和影像充满热情,收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与分享。也许可以这么说,我们是寻找者、分享者。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我们不会考虑挫折的部分,只会考虑成功。

Q:有一天能放弃你的藏品吗?

A:我们还在建立收藏的阶段,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太年轻了(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