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印度公司”又回来了!这回它是老字号香料图书馆

2016-05-17 18: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Lucy Cheung

18世纪首部《英文字典》的编撰者塞缪尔·约翰逊曾写下:“我是个义无反顾的茶瘾君子,二十年来饭桌上只与此种植物榨取物为伴;热水壶日日难以消停;午后以茶为消遣,午夜以茶做慰藉,夜幕降临时以茶相迎。”

一批刚刚抵达的大吉岭红茶

1600年,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建立之初纯粹是“香料发现之旅”,公司全名其实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当时不列颠的食材资源贫瘠,食盐、糖、胡椒都是饭桌上的稀有物。

今日来到6年前重现江湖的伦敦“东印度公司”店,我脑袋里立时出现中学课本里有关大英帝国“原始积累”的段落。而与我同行的英国姑娘,认为“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当年不惜背井离乡,到未知之境去探索新事物,那是“接近英雄般的勇气”。后来我与伦敦的朋友聊天时发觉,在英国的中学历史课本里,是不存在“大英帝国殖民与扩张”这一段落的。

伦敦“东印度公司”茶叶店的店门口

这个发现,令接下来的视角换位显得颇有意思。

在今日东印度公司的官网上,我看到这么一句:“新加坡和香港皆由本公司建立。”轻描淡写短短一句话,包含了清朝闭关、“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碰壁、往中国倾销鸦片、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遭受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决定用武力敲开中国大门等一连串风云事件。到1874年解散之前,一度占据世界贸易额三分之一的东印度公司,还实施了对整个印度的行政管理。

今日伦敦新生的“东印度”,是一位印裔英国商人山吉夫·梅塔(Sanjiv Mehta)对这一400年“帝国老字号”的旧瓶装新酒之举。梅塔收购了解体后就闲荒的“东印度公司”,2010年以茶叶、零食、香料精品店的面貌重现江湖,还与英国国家画廊、中东几家航空公司等合作推出拼配茶品。想一想,当初“东印度”借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家特许状”将印度纳入殖民系统,如今却由一个印度人牵头延续香火,这完全可以写进歌剧脚本里了。

走进店内,红色大吊灯模拟亚热带雨林的异国风情,140款茶叶与巧克力、果酱、饼干,品种与香气纵深交错:草莓+胡椒味的果酱、正山小种茶叶+英国黄芥末这样的混搭,搭成了满满一间香料图书馆。阿拉伯的咖啡壶搁在柜子顶层,抬头,整面天花板涂着“东方之红”,采用的恰好是400年前东印度公司的logo用色。

店内用来给茶叶调味的花草干果

1637年,英国船队在广州第一次见到茶和茶叶,对于“茶”的译音,葡萄牙人的音译来自广州白话“Cha”,英国和荷兰的译音则来自厦门方言“te”或“tay”。不久,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收到了船队从中国带回的小包茶叶,但他从未见过此物,不懂该怎么用。幸好其妻、葡萄牙贵族之女凯瑟琳已接触过茶文化,张罗泡茶、品茶,一时异域茶香满皇室。查理二世欢喜之下,东印度公司在1664年获得了茶叶贸易令。

乔纳森·斯威夫特在开写《格列佛游记》之前,先写下:“茶,真是沾过魔法的水”。

茶价一时飞天,当时曾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的说法。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澳门十六柱),以白银换取茶叶。

17世纪时,茶是英国王公贵族的专享。但多次到华,英国商人逐渐通过对绿茶、红茶的熟悉,开始辨别出茶区的各异。到了18世纪下半叶,英国寻常家庭也渐渐开始消费茶叶,其中武夷茶成为在英国最畅销的茶种。18世纪纪实作家John Entick长期观察茶文化在英国的变迁,他记录:“一间典型的厨房里,以拥有一套中国瓷器、一把茶壶、一只茶叶罐(里面装有红茶和绿茶)为豪。”而且,这喝茶的风气,使英国人从18世纪时开始养成了午饭后晚一点增添的“午茶”习惯,那便是“英式下午茶”的灵感出处。

当年清政府严防制茶工艺向外泄露,英国商人罗伯特随船到广州,在中国住了5年,学好了中文,还偷偷乔装打扮成中国人去学种茶、制茶。到罗伯特离开中国时,他将一批中国人和2万株茶苗带上了船,驶往印度。这就是茶在印度的起源。后来,茶文化经印度传递到了斯里兰卡。

50岁出头的斯里兰卡人Lalith Lenadora是驻店的“茶艺大师”(tea master)。他从18岁开始钻入茶香世界,并满世界跑,研究茶叶近35年,最多每日要尝200杯茶。如今,Lalith直接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乃至新兴产茶地夏威夷进货到伦敦。Lalith告诉我一个数字:今天全英国日均消费1.6亿杯茶,算得上“全民喝茶”的国家。但是,英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产过茶叶,直到最近两年,在英格兰南部气候比较温和湿润的康沃尔郡,才开始慢慢开发出茶园。

1760年,一位印度画家绘制的东印度公司的官员

Lalith请我尝了一杯“春摘大吉岭茶”,说是一周前才在产地采摘下。每年第一场春雨前采摘的大吉岭茶叶,与“明前龙井”概念相似:都讲求叶小、色亮。茶叶到店后,熟客们电话、邮件应声而来,据说每年都引发伦敦一轮“抢茶潮”。

Lalith又请我尝浸过佛手柑和橙花油的伯爵茶(Earl Grey),一边讲述了关于伯爵茶的传说。伯爵茶今日通过“英式下午茶”而传遍世界。事实上,英国人在中国红茶中加入佛手柑油,以模仿品种繁多的中国茶品口味,这种做法至少从1820年代起就有记录。“伯爵茶”得名,背后有一段故事:1830年时任英国首相的第二代格雷伯爵(Earl Grey),查尔斯·格雷伯爵,一日收到了“东印度”某次远东淘宝归来的手信——加入了佛手柑油的茶叶。格雷伯爵尝过这种茶叶泡的茶,很喜欢,逐渐这茶就以“伯爵茶”之名传开了。据说格雷伯爵的夫人在伦敦为政客办小型沙龙时,喜欢以伯爵茶招待贵客。

现在的“香料图书馆”里,所有拼配茶品都是Lalith的“发明”:用两种以上的花果和茶叶拼配出色泽、香味、口感独特的茶。此外,店里一款印着英女王与菲利普亲王老照片的茶罐很惹眼。这是一个英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1953年,英女王夫妇环游世界旅行,1954年到达斯里兰卡,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在当地亲手种下了一株锡兰茶苗。此后每年在英女王生日和登基纪念日的宴会上,菜单上都少不了一道锡兰茶,而每年的茶叶都采摘自斯里兰卡那株沾过“皇气”的茶树。

The East India Company 

7 Conduit St, London;  

"Call via Hangouts" 44-20/32053395;

www.eicfinefoods.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