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名校访谈⑱|上戏书记:建平台型学校体现艺术为人民服务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16-05-18 09:26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上戏党委书记楼巍。

“艺术是属于人民、属于全社会的。如果上戏‘关起门来办学’,往往是孤芳自赏,不接地气,闭门造车。”近日,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谈及上戏的改革时表示,希望把上戏建设成为一所“平台型学校”,学校、社会双方都能分享开放的红利,充分体现学校“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

他说,上戏成为一个平台,就能给艺术打开更加广阔的大门,“这对于一所学校而言,需要的是一种境界和胸怀,同时也是建设平台型学校的一种良性机制。”

楼巍认为,过去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今天的教育已经步入必须“面向未来”的实质性阶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与人、人与事、人与地域之间联系,知识的更新也在呈几何数增长。如果以现在的知识体系来教育学生,学生四年本科读完毕业后,知识储备肯定会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与发展。要想使大学的人才培养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构筑“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他举例说,最近热映的大型舞蹈诗《红》再度广受好评,这是上戏2011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而创作的原创作品,与主旋律作品中常见的创作模式和表现手法不同,《红》采用的是一种现代的表现方式,用全新的视角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事业和发展历程,唤起观众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刻记忆。

“《红》是我们的一个全新尝试,希望用符合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真正做到把正义的历史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楼巍说,让他自豪的是,《红》的主创团队都是年轻人,70多位舞蹈演员全是上戏的在校生,年龄大多在17-20岁,整个剧目从创作源头便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更令楼巍欣慰的是,这部剧目吸引了众多热爱中国的外国人士。美国、俄罗斯、法国等纷纷抛来绣球,希望能够引进该剧在他们的国家演出。

楼巍认为,《红》的创新,也与上戏的治校理念一脉相承。在上戏,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变革正在展开。学校正在推进教育教学“三个转型”,即:从单向度教授知识技能向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内生动力转型;从加强学生管理向推动学生自治转型;从处理学生事务向提供支持服务转型。

“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必须有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楼巍说。

对话楼巍】

教育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跟上“高频时代”的步伐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究竟什么才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楼巍:过去我们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天的教育已经步入必须“面向未来”的实质性阶段。

主要是面临两方面大的背景,一方面,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从“低频时代”走向“高频时代”,这个“高频时代”的主要特征,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与人、人与事、人与地域之间联系,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在呈几何数增长。所以,教育教学方式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跟上“高频时代”的步伐。

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才培养也必须“面向未来”,这样才能抢占未来的先机与制高点。如果以现在的知识体系来教育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四年本科毕业后,知识储备肯定会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与发展。而只有构筑“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立于不败之地。

我认为,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 一是要紧密对接变化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知识储备、教育教学不仅要紧紧跟上,还应具有“超前思维”;不仅要走在时代前列,更要走在时代前头。

二是必须建立适应“未来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必须有“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对整个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与流程,基于新思维进行全面再造。

三是学生要有“面向未来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开放的、超前的,特别是要注重不断拓展适应未来的素质与能力,这个是带有根本性的。

改变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澎湃新闻:你认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才是对学生真正有利的教育?

楼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由教师安排教学、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一是必须打造“学习共同体”。这个学习共同体,不仅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育教学的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全面参与进来,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我们现在的课程设置中加大集体讨论的比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更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讨论中来。

二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习从“被动”变成“自觉”,比如,我们现在探索符合艺术类院校教学规律的学分制,推行个性化、自主性的“学生学习菜单”,让学生在选课、选师、选时等方面享有更大自主权。

三是要从“必须”教育转变为“可能”教育,以往教育教学教给学生更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往往是基于过去经验的总结,这是一种“必须”的教育;而“可能”的教育,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探寻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使之变为可能。

当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关的制度设计必须匹配。为此,我们正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三个转型”,即:从单向度教授知识技能向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内生动力转型;从加强学生管理向推动学生自治转型;从处理学生事务向提供支持服务转型。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

打造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型大学

澎湃新闻:你刚才提到了教育改革的目标,可否具体谈下上戏的改革?

楼巍:当前,上戏正加紧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包括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教育教学、科研创作、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改革。

比如,我们进一步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通过完善一系列制度设计,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聚焦高素质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探索形成教育教学新模式。我们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方向,是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着力把上戏打造成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型大学。

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将着力释放四方面“红利”。第一个是“改革红利”。这个红利主要体现在,围绕教育教育改革这一核心和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如1.5级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支撑,以资源配置改革为保障,形成“三位一体”的改革格局。通过一系列改革,重构学校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学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一系列制度创新中共享改革红利。

比如我们借鉴信息化时代扁平化管理的优势,探索建立介于一级管理与两级管理之间的“1.5级管理体制”,形成以服务平台共享、管理层级精简、办事灵活高效为特点的机制。基本考虑是:对学校管理相关职能进行科学合理划分,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原则,建立大部门制。在此基础上,推进机构再造、功能再造、流程再造。在院系层面,探索项目制或专业制改革,理顺“职能部门-院系-专业”之间结构关系。目的是通过优化校内机构设置,最大限度地避免职能交叉、合理压缩行政管理层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再比如人事制度改革也是改革红利的一部分。过去学校引进人才,大都引进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人,而对于正处于“爬坡期”的人才,重视还不够。为此,我们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有关教育理念,对爬坡型人才加大“前期风投”,并通过匹配一系列体制机制,注重其在引入期的表现,让优秀人才在我们这块土壤上出成果。

第二个是“开放红利”。我们希望把上戏建设成为一所“平台型学校”。学校、社会双方都能分享开放的红利: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平台,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包括国内和国际的资源,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平台,校外的各种主体也可以充分运用上戏的资源,充分体现学校“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

艺术是属于人民、属于全社会的。如果上戏“关起门来办学”,往往是孤芳自赏,不接地气,闭门造车;而上戏成为一个平台,就能给艺术打开更加广阔的大门。我感到,这对于一所学校而言,需要的是一种境界和胸怀,同时也是建设平台型学校的一种良性机制。

第三个是“解放的红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教学要从传统的模式和桎梏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面向未来的教育”。另一方面,学生要从以往教师设定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个是“思想红利”。思想管根本、管长远,上戏长远的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向思想要红利。比如,我们要把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求同存异”的先进思维方式,“讲团结、讲合作”的多赢战略,“讲和谐、讲宽容”的高尚行为美德,“讲真话、讲实话”的宽松政治环境,“讲实效、讲创新”的勇敢创业精神,“讲大局、讲奉献”的高尚思想境界,不断发扬光大,永远保持下去。

再比如,我们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通过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为上戏的长远发展不断注入思想的源头活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