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没出新选手的《奇葩说》第三季,靠什么救了场?

林森森
2016-05-23 18:2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从诞生之初的尝试到成为年轻人周五必看综艺,《奇葩说》证明,嘴炮确实能打出一条路。

不得不承认,现在网络综艺热潮,跟《奇葩说》和马东不无关系。但这个原创,跟普通综艺区别太大,大概是很难复制。跟风的节目太多,多数意义不大,《奇葩说》在目前国内综艺节目混战里能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已经是事实。

上周,《奇葩说》第三季在逆袭的姜思达和专业级别的黄执中的对决中收官。前期有失水准,后面整体稳定,这一季历经波折。趁着节目收官,聊聊第三季观感和思考。

何去的新奇葩与何从的老奇葩

《奇葩说》到底是什么类型的节目?选秀?真人秀?都占一些,又不能全算。定义严谨一些,应该说是个素人选秀的说话类综艺,“奇葩”和“说”同样重要。辩论这个形式,完全是节目组原创,当然这与这个节目的几个攒局者有关。当马东找到黄执中、胡渐彪和马薇薇时,就决定了一定是以辩论呈现这档综艺。

辩论这个形式很是有想法,只是想操作成一档综艺,难度高。这其中的难度在于,令人放松的娱乐,和需要人专注的讲道理这二者的结合。再解释一下,就是取“show”与“比赛”的中间值。综艺的娱乐属性和辩论的价值观属性实际上很容易产生矛盾。在这个高难度的模式里,最重要的无疑就是舞台上说话的人。能把价值观输出变成综艺,就成功了。

从前两季的效果来看,红出来的选手肖骁、范恬恬、马薇薇和颜如晶,是掌握了这套玩法的。把道理变成段子,把论证变成鸡汤,把价值观变成金句,这个结合基本上就成功了。对于一个选秀节目来说,让选手红,是本分。不论怎样说《奇葩说》带来的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首先这个思考至少是由台上选手开始。

可是问题来了。哪有这么多会说话又有综艺属性招人喜欢的新人出现?后备力量这个头疼问题大概是每个选秀节目都得面对的事情。于是到了第三季,12个老选手还是站出来了。第一阶段里,新选手的糟糕表现观众和马东都有目共睹,这时候,忍痛割爱大幅度砍掉新选手是明智的选择。不论从给镜头的时间,还是发言时间,又或者选人出来比的准备里,节目组意图很明显——谁好看,就放谁。造成的结果是,新人没有参与感,老人又因为新鲜感地位尴尬,比如淘汰了又被捞回来的艾力和陈咏开。选择明智了,但人选匮乏的问题依然还在。

可能完整追第三季的人都知道,姜思达是本季最佳逆袭,如果不是决赛上碰到“宝岛辩神”黄执中这个级别的对手,冠军很可能就是他的。高晓松、蔡康永和马东也都集体认为,姜思达是这季最绽放光芒的巨星。他在“时保联是不是种暴政”这期里的表现,被评为整个第三季最值得看的片段也不为过。

这期节目里,在黄执中用腹黑理论诱导现场观众后,姜思达站起来只用几句话就把黄执中所有观点推翻了。接着开始立论,再从恋人、老板和父母的故事洒把鸡汤,最后上升到“我们常常忘了跟自己保持联系”的价值观高度。这一套完整招数几乎可以作为《奇葩说》教材。

这些被无数网友津津乐道和喜欢的“名媛之光”值得认可,但同时也不能忘了,他其实是第一季就出现,第二季继续在,并且曾在节目出柜、很有个人特色的老选手。

而与姜思达在决赛一争高下的黄执中可是节目最初的筹备者,只不过本季为了弥补选手不足才站出来,他可能是所有选手里最有辩论属性的一个,但说实话,他既不奇葩,也不是新人。

回想一下这季能有记忆点的时刻。是董婧吗?当然不是,作为一个民生记者,职业特点不会直接转化为人格特征。是欧阳超吗?绝对不是,奇葩说的选手都很喜欢这个警察,但隔着一个屏幕,超大脑洞只会带来超级尴尬。是史航吗?不停说道理的样子,微博里也看得到,没有必要了。这些是比较好的情况,差一些的,大概连名字都难以被记住。

从坐着辩论到站着对垒的奇葩们,占这个节目吸引力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姜思达的“蜕变”是真人秀好看的核心,但不断注入新人是绝对必要的事。因为可能没有哪个选秀节目可以理直气壮不断等老选手蜕变后炒冷饭。如果是无奈之举,能够理解,如果当成一个方向,说不过去。

尝试选择张昊玥、王韵壹、王嫣芸这类自带标签的人已经被证明不太靠谱,如果节目要一季一季做下去,如何找到合适的选手们应该是所有问题里的第一个。

另外,对“华丽绽放”的思达来说,实际上严重的问题,是他的未来。

这季比赛一结束,马薇薇的新节目《黑白星球》接着在优酷开播,马东、黄执中、胡渐彪、周玄毅等几个最初攒起《奇葩说》的人也开发了新产品《好好说话》。看到了吧,相比于前两季结束时的小水花,这一季,马东头脑清楚,不想白白浪费了人气。

经历过唱歌选秀时代后都知道,真把选手扔进庞大的华语乐坛里,能真正扑水说话的没几个。其实《奇葩说》相对来讲竞争压力比较小,因为这些因为会说话被选出来的人,未来做什么太头疼。演讲好说,主持人是最好的路子。辩论呢?太难。

看了一下马薇薇的新节目,印证了之前的担心,这样开发,不合适,会把这群选手都毁了的。脱离了《奇葩说》舞台,辩论这个技能可以发挥的作用很有限。足够好的观点,要在足够密集的反驳声中传给观众才得到效果最大值。换句话说,有输赢,才有看头。

议题选择有多重要?

经历前期崩坏后,第三季后半程算是比较稳定。这当然首先归功于大幅度放弃新选手,为了好看不得不依靠老选手出来救场。另外在话题选择上也更加宽泛,比如“爱上人工智能算爱情吗?”“该不该设置女性专用停车位”……

在网上引起最多讨论的,是一场关于生死的话题,话题一出,一片沉默。

这期节目比较典型,可以说一说。

此前的议题为了可辩性,大多规避生死、宗教等比较敏感的问题,集中于社会问题、脑洞问题和感情问题几个方向,但这期节目打破规则,聊“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

说实话,一看到这个议题设置就知道,这期节目里,选手们可能不是主角。最终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其实之前也出现过这样沉重的议题,比如贾玲参加那期“一艘船上是贾玲,另一艘上有一百人,按下爆炸按钮,只能救下一艘船,选谁?”,又如“有家庭的东博士和没家庭的米博士谁应该为拯救人类牺牲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意义已经脱离了综艺,是为《奇葩说》担负的另一项责任,输出价值观。

《奇葩说》现场有红蓝键选择,给现场观众用来投票给说服自己的那个选手。实际上这个选择是什么不太重要,类似于这两个议题最后的结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对多元价值观的认可和包容。

现场票数时时浮动,这不是什么对某个观点,某种价值观的彻底认可,只是能接受他人观点的表现。仅仅是不停选择的过程,就是建立多元价值观的过程。自然,这种拷问心灵的题,更能体现这个过程的价值。

因为话题过于沉重,马东最后终止了比赛,说了几句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些关乎和马季的父子情。

这期节目被许多观众称为“震撼心灵”,原因是这个议题设置引发的思考和马晓康三个人的发言。

很典型,这是突出《奇葩说》节目议题重要性的一期节目。不得不说,节目组很冒险,这个议题设置带有主观性、禁忌性,拷问心灵,会引发生死论战,容易带动观众,但同时,也最难控制。

《奇葩说》的操作模式,是一组人彩排时,另一组人回避。尽管组内人知道每个人的说辞,另一方实在不能控制。这个情况下,对沉重议题的反驳尺度很难掌握。另外,这个做法彻底把娱乐属性部分扯掉,仅保留价值观问题的探讨,效果能如何,录和播之前,谁都不知道。

这种冒险最终被马东以不计输赢终止,这是明智的做法。

体现《奇葩说》娱乐外壳下的本真,涉及我们不太思考的禁忌话题,并让马晓康和嘉宾都展露真实自己,这个冒险挺值。《奇葩说》第三季可能有无聊无趣的部分,但这个话题至少贡献了一期不应该错过的节目。

当然,这期节目也可以看作它三季以来人气不断增加的核心原因——在原创的综艺辩论模式下,可思考的议题体现出有观点的选手和不能复制的马晓康三人组。

马东、蔡康永和高晓松这三个人的组合确实难得。蔡康永的惯用路数是清新鸡汤,高晓松据理力争,马东负责逗比。实际上,金星在第二季相比之下稍逊色的表现也证明他们三人组的成功。都出身名门,有极好家庭教育,人生经历丰富,也有同样丰富的学识,跟得上时代,但却还是有趣好玩不古板。最后两期节目,马东请来了郭德纲,不知用意是否请他做导师,可明显的是,从来没在台上失过嘴的老郭,在《奇葩说》上露怯了。

所以你看,只要有好的议题,选手的不完美和赛制的小缺陷都还可以挽救。如果有下一季,哪怕选手问题还没解决,参考这一期的成功,《奇葩说》还是值得期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