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忆保育钧|拍板刊发“小平,您好!”照片,推动“私产入宪”

保晓冲 朱一卉/《三角洲》杂志
2016-05-31 11:40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写在前面】

澎湃新闻获悉,知名报人、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因患肺癌于5月31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74岁。

保育钧,1942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蒙古族。5月31日上午,南通网发布了《三角洲》杂志一篇旧文,以此纪念。《三角洲》杂志系由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通日报社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期刊。

以下为全文:

保育钧

2012年3月6日下午,我们来到港闸区秦灶新村35幢东头的二楼公寓,登门采访了从南通走出的一位资深“老记”保育钧。3月5日晚,保育钧从北京乘火车护送年逾九旬的母亲返通,虽然在一个通宵的旅途中,保育钧没有很好地休息,上午安顿完母亲,又会见亲友,身体很疲劳,但仍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艰苦的中学生活 锻造了坚强的毅力】

1955年夏,13岁的保育钧带着乡下孩子洗不脱的泥土气息,考进了离家10里多路的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三年后,第一初中设立高中部,并更名为南通市第三中学。就这样,保育钧和其他几位同学因成绩优异,被“保送”留校继续读高中,成为市三中的首届高中毕业生。保育钧说,无论是一初中时期,还是市三中时期,办学的条件都无法与当时的通中、市一中相比,但艰苦有艰苦的好处,那就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可以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生活乐趣,锻造别人锻造不出的坚强毅力。

保育钧是寄宿生,先后四易住处。先住望江楼旁的民居,几十个学生挤在打通了的平房里,床分上下铺,蚊帐一挂就像躲在蚕茧里的小蚕蛹。一年后,又搬进菩提庵,每天伴着如来佛和18罗汉睡觉。再后来,又搬进延寿庵,那庵内竟停放着一副棺材,一到夜幕垂空,人人胆战心惊。直到1960年快升高三了,校方才照顾首届毕业生搬进校内办公兼住宿的一幢二层楼房里。

保育钧回忆说,他在市三中念书最难忘的是1960年和1961年。那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农村闹饥荒,有许多农民因吃不饱得了浮肿病,甚至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城里的情况虽然好一点,但口粮供应标准相对减少,严格按照定量供给,加上副食很少,人人都有吃不饱的感觉。而他们这班高中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饿不起啊!市三中的校领导和老师们宁可自己少吃,也不减高中毕业班的口粮供应,还组织学生到农村、菜场拣白菜帮子做代食品“小球藻”,掺和到面粉里吃。

尤其令保育钧感动的是,学校为了保证近百名高三毕业生有充沛的精力迎高考,坚持教学与生活两手抓。一方面邀请通中、市一中的资深教师来校作辅导,另一方面让食堂师傅在既有粮食定量之外,增加炒菜,给同学们补充营养。一边是高考生端着热饭菜狼吞虎咽,一边是教职员工只能半饥半饱。保育钧说:教师就如同父母那样,宁可从嘴里省下来也要让孩子吃饱!

保育钧说,那时候,每年夏季,学生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下乡“双抢”(抢收抢种),冬季则植树造林修水利,还到大生八厂(通棉二厂)、韬奋印刷厂做工。这一切都是无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尽管如此,同学们都干得很出色。什么原因呢?缘于那时的精神鼓励很有吸引力!

当时的学校里有黑板报、墙报,每个班也都有班报。学校墙报由学生会、团总支负责,班报则由各班级自编自出。那时学生中有什么好人好事,都能通过诗歌、散文、快板等在墙报这个“平台”报道出来,互相激励、互相学习,营造了一种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的竞赛氛围。保育钧就在编辑班报的过程中,对新闻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后,他省吃俭用,攒钱订报,认真阅报。高考前,他最终决定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立志做一名为民鼓与呼的好记者。

【“文革”中简报失实事件的教训 令他时刻警醒】

保育钧告诉我们,他参加工作实际上是从接待进京的“红卫兵”开始的。1966年“文革”爆发前,他与应届毕业的同学正在各地报社实习。6月中旬,大家陆续回校等待毕业分配。可是,当时的学校已经乱了,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关心国家大事”去了,没人来理会毕业分配这“小事”了。

1966年8月初,外地来京的红卫兵已多达数万人。为了接待这些“毛主席请来的客人”,中央成立了“国务院和北京市联合接待站”,从中央和北京市有关单位抽调干部负责接待工作。就在这一背景下,保育钧接到班党支部书记陈锡添的通知,于8月10日被人民大学“校文革”派到接待站报到,诚惶诚恐地接受了接待红卫兵的任务。

接待站最初设在南河沿大街上的中苏友好会馆内,主要任务是给来京串联的红卫兵们安排食宿、交通和医疗服务。红卫兵乘坐来京火车及到京食宿交通一概免费。一个多月后,迁至先农坛体育场办公。因为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后,全国各地的红卫兵都争先恐后地涌向北京,每天接待七八万甚至十几万红卫兵,一个小院子根本容纳不下,而先农坛体育场十分开阔,离天坛公园也近,安排不了住宿的外地红卫兵就在天坛公园内“安营扎寨”。

起初,保育钧具体负责为红卫兵开住宿介绍信。后来,涌到北京来的红卫兵越来越多、头绪越来越复杂,他就被指定当秘书、编简报,每天深夜都要向前来检查工作的接待站最高负责人、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汇报情况。

一天,保育钧听说几个区负责供应馒头、面包等食品由于衔接不好,未及时送到红卫兵手里,霉变浪费,让红卫兵挨了饿,即未经核实写进简报。周荣鑫阅后很生气,在一个深夜的汇报会上,严厉批评了商业部和北京市。商业部副部长不服,和他顶起牛来。周荣鑫大怒,拍着桌子,又狠狠批评了商业部。

事后,经核实,保育钧发现事实没有简报上说的那么严重,情况被夸大了。为此,他深感不安,想找个机会向周荣鑫作检讨。但未能如愿,因为不久周荣鑫及那副部长也被揪出来批斗打倒了。

简报失实事件给保育钧的教训非常深刻。从那以后,他十分注意如实反映情况的问题,不管别人说得如何,他都要尽可能通过别的渠道加以验证、核实。保育钧说,后来我在人民日报社工作30年,写稿编稿无数,从未出现失实事件,恐怕就是得益于这件事情的教训。

【果断拍板刊发“违纪”照片,“小平,您好!”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

1984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大会上,北京大学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时,几个大学生突然打出事先写在床单上的标语:“小平,您好!”几个站在金水桥头上的记者抢拍下这个镜头。

时任人民日报编委的保育钧决定刊登这张“小平,您好!”的照片。

当晚,时任人民日报编委的保育钧值夜班,负责主编二版。快到签字付印时,一位编辑从图片组拿来这张照片,问他敢不敢放在二版刊出。他问:新华社有没有发这张照片?答:没有。

保育钧说:这就怪了,这么如实反映群众情绪的好照片怎么不发?

有人说,新华社是按计划发稿的,北大学生擅自夹带游行标语,肯定不会为他们发稿。

按照宣传纪律,必须刊发新华社统一发布的图片,但经几分钟的考虑,保育钧决定刊登这张照片,哪怕是明天挨处分。

他认为“小平,您好!”这张照片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的感情。第一,没有称职务,而是直呼其名显得亲切;第二,不是高呼万岁,而是一声“您好”道出了人民与领袖之间的平等关系。

果不其然,照片见报后收到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响。本来,有关部门还正在追查北大学生这一“违纪”行为,学生正在写检查。有关方面看到人民日报刊发了新闻照片,追查“违纪”才作罢!

“小平,您好!”从此传开、叫响!拍摄这张照片的人民日报记者王东也因此多次获奖受表彰。

【三次为全国工商联起草要求 修改宪法、保护私有财产的提案,推动“私产入宪”】

1996年1月,保育钧调任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

到全国工商联工作后,他自我加压,潜心研究中国的民营经济。不知不觉间,他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国内一批经济学家交上了朋友,对改革开放后新出现的民营企业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一批民营企业家。

通过调研,他认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市场化、民营化、民主化、法治化,并为之奔走呼吁。

保育钧为此做了两件“热闹”的事。

保育钧筹备了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

一是负责筹备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与会海内外华商5000多人汇集江苏南京,大会开了两天半,为海内外华商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推进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是三次斗胆为全国工商联起草要求修改宪法、保护私有财产的提案。保育钧说,那是缘于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承认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保育钧如此评价这两件事:前者工作量大,累人;后者风险大,累心。但比较起来,还是两次起草提案促成“私产入宪”意义更大,累心而无憾!

保育钧第一次起草提案提出“私产入宪”是在1998年3月,那时他已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他认为,既然承认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标志着过去被排除在体制外且处于补充地位的个体私营经济已进入体制内;既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表明“公有”与“非公有”应当一视同仁、平等竞争、共同发展。那么就应当对宪法第13条中关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等含糊表达进行修改,明确提出“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一体保护。

提案送上去后,既未被采纳,也未受批评。他认为,恐怕是时机尚未成熟的缘故。然而,这个举动却被一些“左派”人士视为大逆不道,抓住提案内容大做文章,以此攻击中央关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

1999年,保育钧再次在“两会”期间提交了“私产入宪”的提案。这一回,有了回音,答复是:有关方面正在考虑。

2002年后,痴心不改的保育钧再次提出“私产入宪”,并以《健全财产法律制度,加强私有财产保护》为题,通过全国政协向中央写出三条建议案。此次提案送上去后,终于2004年在全国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保护合法私有财产,尊重并保障人权”被明确载入宪法。

保育钧坦言:提出“私产入宪”,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也不仅仅是他所在的工商联,之前、之后都有一些团体和个人提出过,而他仅是众多提议者之一。唯一不同的是,他的提出较为执著、较为理性。

当时,身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的保育钧,还在全国各地奔忙,为经济的民营、政治的民主、社会的法治鼓与呼。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