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支持女权的艾玛·沃森,这次触了一段南美独裁兼邪教史

阿水
2016-06-20 15:2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对于在争取女权等社会活动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大于电影的艾玛·沃森来说,即使接拍电影,她的目的性也非常明确——女权,必须与她的诉求一致。

近日,艾玛的新作《尊严殖民地》(Colonia)继去年在多伦多电影节亮相后正式上映。冒险、惊悚、邪教、女权,新作与她的上一部影片《回溯迷踪》(Regresión)非常相似。

《尊严殖民地》海报

好看吗?作为惊悚冒险片基本合格,有几处能让人屏住呼吸。置身1973年智利政变和“德国村”邪教组织“尊严殖民地”,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却仅仅活动着一张张扑克脸,原本可以深刻的影片却生生变成通关大冒险,深度分不合格。

故事是这样的:艾玛饰演的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空姐莉娜利用飞行假期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与久居此地的画家/摄影师男友丹尼尔(丹尼尔·布鲁赫饰)缱绻。丹尼尔嬉皮模样支持左派总统阿连德,谁知阿连德被军人夺权后身亡,铲除左派余党的风波迅速蔓延。二人在出逃的过程中被抓捕,丹尼尔因被指认出是“那个为阿连德画海报的德国人”而遭逮捕。辗转打听到达尼尔的下落——被羁押在有去无回的邪教国中国“尊严殖民地”(Colonia Dignidad)之后,艾玛决定扮成宗教狂热分子前往,寻机会救出男友。

《尊严殖民地》剧照,空姐莉娜与男友

在尊严殖民地,男、女、儿童分治,居民需服用抑制性欲的药片,从事艰苦的农事和手工劳作,在“教主”保罗·舍费尔(迈克尔·恩奎斯特饰)的统治下过着禁欲苦修的生活。

进入“尊严殖民地”之后,影片进入以时间划分的阶段。随着艾玛和丹尼尔在其中的日历一页页翻过,村中的生存画卷徐徐展开,二人也终于因为新上台的军政府领袖皮诺切特的莅临视察而得以在难得的“男女大游行”中见面。

以装傻(遭受酷刑后)掩人耳目的丹尼尔无意间发现整个村落的地下有一个巨大的地下工事,二人遂携一位村中同伴开展大逃亡。

影片的结构非常清晰——前半小时是圣地亚哥风情秀;后一小时是压抑的邪教组织生活;最后半小时指针拨快,二人波折逃亡,命悬一线。

作为爆米花电影和猎奇片来看,片中的智利政变、军政府上台排除异己、与纳粹遗老勾结在“国中国”制造枪支毒气、刑讯逼供政治犯足够满足普通观众的好奇心。但若求甚解,就会发现《尊严殖民地》的粗糙不堪。

首先是影片的硬伤之一——扑克脸的艾玛。这位出道至今演技仅有缓慢提高的高智商姑娘在影片中全程只有几个表情,大部分时间都是从各个角度展示她的倔强脸。这样一个来路不明满脸不满的姑娘,为何会被顺利接纳进入这个封闭团体,首先就是一个谜。

《尊严殖民地》剧照

情节上的硬伤就更多了。比如两位主角是德国人,为何全程说英语?比如假冒弱智的丹尼尔不食每日的药片而将之藏在床垫中最后被发现,他为何不干脆丢弃?窥视“男人聚会”的艾玛在被发现后逃回房间装睡,舍费尔巡视到此她恶狠狠地瞪他,这样也能逃过怀疑吗?硬伤不少,观影过程中可以慢慢发现以此为乐。

最重要的问题尚不在此,而在于影片不知何故未曾交代舍费尔的背景——效忠希特勒的前纳粹分子。

二战后,15万纳粹党人中只有2万人接受了审判。一份2000年被解密的文件显示:大批纳粹犯通过“敖德萨组织”逃亡南美,随之而去的还有大量资金、技术、实业。

在阿根廷、智利和巴西南部,居住着数十万德国移民。加上一战期间的大量德国移民,德国后裔对智利的影响如今仍然巨大。在智利,德企至今仍是品质的保证。

影片中的邪教教主舍费尔是二战后的德国移民之一。他将这块“殖民地”发展成了袖珍型的“纳粹德国”。这个“尊严殖民地”一度占地137平方公里,地处地理条件和德国山区极其相似的利纳雷斯省的帕拉尔镇附近,拥有300多“子民”,包括德国移民和智利本地人。当时的智利军政府赋予庄园特权,给予其慈善组织地位,既不纳税,也不允许智利军警进入。著名的纳粹“死亡天使”约瑟夫-门格勒就曾藏匿在那里并生活了一段时间。

《尊严殖民地》剧照

是因为这部影片由德国拍摄,因此故意隐而不提费舍尔的纳粹身份?

舍费尔最后的结局是死在狱中,“尊严殖民地”及所在的山谷成为旅游景点,进入核心景区还需收取门票。他的罪名主要有三:帮助军政府刑讯政治犯;猥亵男童;操控人心、限制自由。

邪教教主舍费尔(左)

然而除了缺失这个重要信息,影片中最出色的角色却属这位费舍尔。演员不仅形似费舍尔本人,而且操控人心的功力和上帝附体时候的高潮的确摄人心魄,影片中的数次高潮皆由他带来。

非常失败的是片中的反派皮诺切特将军。这位南美著名的独裁者形象被简化成一张扑克牌,一段复杂的南美历史怎可能如此黑白分明。

当年皮诺切特在CIA的秘密资助下(据解密文件说是100万美元)推翻左派的阿连德总统,逼迫总统在总统府被围攻时饮弹自尽(然而阿连德的死因至今扑朔迷离)。随后其疯狂铲除异己,阻止了左翼势力在智利的蔓延,并通过军事独裁强行推行新经济自由主义,取消最低工资,让企业全面私有化,为智利1990年代的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被认为是“智利奇迹”的重要推力。

2006年12月皮诺切特死后,智利人的反应复杂。他功过参半,夺权后数万人遭到刑讯逼供,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天平倾向权贵和资产阶级,令长期保持宪政传统的智利民主倒退;却也使智利避免成为另一个古巴,以铁腕保证经济增长。

适合南美地区的政经模式究竟是什么?谁都不好说。随着南美上世纪的军人独裁者政府纷纷倒台,左翼势力在南美逐渐抬头。比如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出了名的亲近贫民。然而他以国家石油换取的外汇购买商品再低价卖给民众的方法严重损害了国内产业的发展,超级低价的国内油价亦难以为继,坐吃山空的政策并不真能让穷人富起来。

总之,皮诺切特的形象复杂,这一段历史亦是。影片将他塑造成铁板面孔大反派,既无个性也无派头,实在被扁平化得相当可怕。

反思别人的历史,却掩盖事关自己的前情,不仅会落下话柄,而且常常不够深刻。倒是德国去年的一部影片《希特勒回来了》(Er ist wieder da)以切实的难民危机和德国人心现状作了一出可怕的政治寓言。虽是喜剧笑料不断,但前景触到痛处,才有现实的力量。如《尊严殖民地》,顶多予人惊险和猎奇的快感罢了。

再说艾玛。一心支持女权没错,但为达目的不断消耗过往名声,又不见演技和挑选剧本的能力有所提高,终有一天会让爱她的观众失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