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区域协调发展要将心比心

2016-06-01 19:31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大城市病困扰着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诸多大城市。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所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一体化问题,如果做得好,将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其他跨地区规划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北京的发展不能仅考虑北京市的利益。过去曾经采取的一些产业转移做法无法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周边地区利益考虑不够所致。河北、天津环境污染了,生态被破坏了,在同一地区的北京同样难逃厄运。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只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联系在一起。城市副中心选择在北京市的东边建设,可以理解为这是在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中心。协同发展的极致是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虽难以一步到位,但仍应作为努力的方向。

京津冀最终要实现一体化,应该做到一地规划与他地联动,甚至统一规划。协同发展是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规划的视野因此需要进一步打开。事实上,如果一地规划不考虑另一地,那么规划将很难落地。不考虑其他地方一地规划的落实即使采用非常规手段,也只能管一时,而无法长期有效。规划必须调动三地的积极性,必须在地位更加平等的基础之上进行,要突出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三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需求不能漠视。京津冀三地中,公共服务较落后的河北省可能更需要教育资源的共享,更需要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心比心,三地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同一级别的一地政府是不可能命令另一地政府做事的。执行主体缺位,规划是无法落实的。从一地规划到跨行政区协调规划必然挑战多多。协同发展更多了,行政区划的调整终将水到渠成。

大城市病的出现和城市功能的贪大求全有关,与城市管理水平不够匹配有关。城市的发展受到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约束。人口密集城市的发展正面临下一步选择的困惑。采取行政办法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可能在短期内有效,但城市人口最优规模是多少,非规划者所能知晓。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都决定了城市人口最优规模不那么容易确定。即使要控制人口,用什么标准控制也是一个难题,毕竟城市良好生态的形成需要各种类型的人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