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大选︱南方:从政治角落到两党必争之地

木光
2016-07-04 15:30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何处是南方

美国南方,通常被称为迪克西(Dixie),泛指美国南部到东南部的广大地区。传统意义上的南方指的是联邦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最早的几个南部殖民地,包括特拉华州、佐治亚州、马里兰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合众国的扩张,南部逐渐成为蓄奴州集中的地方。美国内战期间,南部各州纷纷脱离联邦,加入新成立的联盟国,因此,如今人们所称的南方,往往指的就是曾经在南北战争中加入联盟国一方的11个州。

深红色的州是现在都会被划为南部的州,红色的是广泛意义上的南方州分,斜线条纹的州分有时会被视为南方的一部分。

从19世纪初开始,南方慢慢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南方已经自成一体,就像独立的国家一样。这种看法,正如布尔斯廷指出,大半出自神话想象。从地理上来看,南方与美国其他地区并没有什么不同,既有山川平原,也有沙地森林和沼泽,河流蜿蜒而过,海岸线绵延漫长。文化的情况也一样。这里并没有整齐划一的地区特色,反而以成分驳杂而著称。例如,路易斯安那州和佛罗里达州存有许多法国和西班牙的文化残余,除此之外南部还有老式的欧洲贵族文化和黑奴带来的非洲土著文化。

如果说有什么导致南方长期迥异于北方,那更多是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差异。在州权和蓄奴问题上,南北双方长期不和。南方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就十分注重地方权益和个人主义。在建国早期,围绕着国家体制展开的纷争中,强调州权而反对中央集权的势力主要来自南方。杰斐逊和麦迪逊是联邦党人最主要的反对者。除了州权问题,南方也拒绝在蓄奴问题上妥协。南北双方在这两个问题上的龃龉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对于州权和种族问题的固执,使得南方人拥有了与其他地区人民不一样的身份认同感。他们顽固地拒绝外来影响,在自己的田园里过着“安静缓慢”的生活。内战摧毁了奴隶制,却未能改变南方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战败带来的经济萧条和落寞感,使得他们格外怀念战前的“美好时光”。南方人以此来维系凝聚力,对北方代表的工业文明和商业文化嗤之以鼻。

在19世纪中后期掀起的移民浪潮中,很少人选择到南方来。当地人也不欢迎外人。19世纪50年代,一位南方的报纸编辑曾说:“(外来移民)是灾星而不是福星;他们往往是一群毫无用处的无赖——是我们特殊制度的敌人。”

时至今日,虽然南方已不再像从前一样封闭,但南方人仍然以保守而著称,对进步改变和新鲜事物的接受远不如其他地区。

从总统摇篮到死水一潭

南方在合众国建国早期的大选政治中曾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美国的前五位总统,有四位出自南方的弗吉尼亚州,分别是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和詹姆斯•门罗。除了以上四位之外,曾出任总统的弗吉尼亚人还有第9任的威廉•哈里森,第10任的约翰•泰勒,第12任的扎卡里•泰勒,和第28任的伍德罗•威尔逊。

八任总统中,除了威尔逊,其他七任总统的任职时间都在1850年之前。在威尔逊之后,再没有弗吉尼亚人当过总统。

弗吉尼亚州有“总统之母”的美誉

弗吉尼亚州是南方政治的一个缩影。南北战争之前,南方在全国政治中举足轻重,孕育出最多的美国总统。南北战争之后,受困于战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南方人在长达一个多世纪内都无法赢得总统大选,除非像威尔逊那样前往北方发展,或者如哈里•杜鲁门和林登•约翰逊一般由副总统晋升。直到1979年,佐治亚州州长吉米•卡特才打破了这一尴尬记录,成为自1848年的泰勒以来第一位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南方人。

内战改变了南方的政党生态。内战前夕,围绕着废奴问题,民主党就产生了分裂,许多主张废奴的北方民主党人对南方民主党人极为不满,转投刚刚成立的共和党。共和党以东北部为大本营,反对奴隶制度,要求实施高关税政策来促进国内工业发展,与南方的诉求背道而驰。1860年总统大选,代表共和党的林肯胜出,成为南北分裂的直接导火索。

内战结束之后,共和党政府曾在南方短暂推行激进的民主改革,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政治和文化传统。重建草草结束之后,共和党势力迅速退潮,原南部邦联的重要人物纷纷重返政治舞台。种族主义沉渣泛起,黑人被变相剥夺了选举权。出于对重建政策的不满和对共和党的怨恨,绝大多数南方白人都成为民主党的坚定支持者。于是,在数十年间,南方完全成了民主党的天下。原南部邦联11个州的州长和州议会均由民主党垄断,南方事实上已变成民主党一党统治的区域。

民主党对南方选举的控制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根据统计,从重建结束(1877年)到1948年,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几乎没有在南方的任何一个州落败。只有1920年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沃伦•哈定曾在田纳西州胜出,以及1928年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赫伯特•胡佛拿下弗吉尼亚州等五个边缘南方州分。胡佛之所以能在这五个州获胜,更多因为他的竞争对手是因信仰天主教而遭到南方排斥的艾尔•史密斯。除了这两次之外,每次总统大选,南方都毫无例外地支持民主党。

图为19世纪讽刺南部白人操纵黑人给民主党投票的漫画

既然共和党无法打入南方,民主党又不用担心失去南方,南方慢慢变成了竞选活动最不活跃的地区。人们对选举毫无兴趣。从1920年到1944年间,南方没有一个州的大选投票率超过50%,有9个州的投票率低于30%,有4个州的投票率甚至不足20%。曾经影响全国政治格局的南方,现在是一党统治下的一潭死水。

变化的意识形态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竞争时有变化更迭,但直到大萧条之前,势力版图和意识形态都没有大的改变。罗斯福通过新政重塑了民主党,把原本代表商业利益和南方种植园主的民主党转变为一个以农民、劳工和少数族群(尤其是天主教徒和黑人)为主要支持者的政党。不仅如此,罗斯福新政还使自由主义的内涵发生了改变。新政之后,自由主义在美国就代表凯恩斯式的社会福利和商业管制,传统的自由主义者,即支持小政府、低税负、发挥企业精神的人,开始自称为“保守派”。

罗斯福转向劳工和保护少数族群(尤其是黑人)权利的做法,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曾经由于南北战争而坚定支持共和党的黑人选民,如今开始倒向民主党;另一方面,则激起了党内保守派的反对,动摇了民主党在南方的传统根基。但由于罗斯福并未公开反对南方的种族主义,也没有推动反私刑立法,因而仍能获得南方民主党人的支持。

1948年总统大选,新政引起的民主党内部分裂加剧。左翼激进派和右翼保守派都对杜鲁门感到不满。右翼保守派以南方民主党人为主,对杜鲁门的民权政策尤其恼怒,宣布退出民主党,推举瑟蒙德为总统候选人。不过,在杜鲁门的努力下,民主党仍然保住了南方大部分州分,只有深南腹地的南卡罗来纳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和亚拉巴马州投给了瑟蒙德。此次选举标志着曾经铁板一块的南方开始分裂,不再是民主党理想当然的地盘。

杜鲁门之后,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总统。在他参加的两次大选中,均拿下数个南方州分。其中1952年大选,艾森豪威尔赢得了南方四个州的多数票和选举人票。统计显示,共和党在南方获得46%选民的支持,与此同时,民主党的得票率则由1948年的77%下降为54%。到1960年总统大选,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肯尼迪仍然能够拿下南方大部分州,但对手尼克松的得票率只比他低几个百分点而已。这意味着民主党在南方的一党统治已经接近终结。

从肯尼迪到约翰逊,两任民主党总统均以建设社会福利和推行民权政策为己任,与南方的传统价值观取向分道扬镳。尤其是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案,在南方激起了极大的争议。另一边厢,1964年总统大选之后,共和党在戈德华特的影响下,开始全面向右转,拥抱保守主义,南部选民就成为他们争夺的重点。1968年总统大选,尼克松实施南方战略,大获全胜。除了四个投给了独立参选的乔治•华莱士的腹地州,其他南方州分全部倒向了共和党,民主党第一次完全失去了南方。

尼克松在南方的佐治亚州展开竞选活动

南方倒戈的根源

1968年之后的四次总统大选,共和党都席卷南部各州,可以说南方已经从民主党的大票仓变为共和党的后花园。除此之外,从吉米•卡特开始,南方人再度连续占据总统宝座。1976年至2008年间,除了里根,所有美国总统均出自南方,包括以德州为大本营的布什父子和阿肯色州的克林顿。与此同时,南方也开始选出越来越多的共和党议员和共和党籍的州长。

南方在大选中的倒戈,既有历史原因和外在影响,亦有现实的社会经济因素。从历史上来看,南部白人一向坚持州权至上和种族主义,任何牵扯到这两问题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政治忠诚的转移。共和党曾经因为鼓吹废奴,并主导南北战争,失去了南方的支持。民主党则因为60年代的民权政策,引起了南部白人的不满和反戈。就像一百年前的南方人认为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南方的奴隶制一样,60年代的南部白人也认为1964年的民权法案是对州权的侵犯。

长期以来,民主党人在南部的统治都是建立在剥夺黑人权利,宣扬白人至上的种族分离政策之上。自从罗斯福实施新政,并改造民主党之后,民权就成为民主党的核心议题。在此之后,争取黑人选票就成为民主党领导人的关注重点。杜鲁门曾说:“民主党对不断增加的整个北方黑人选票的需要胜过对保守的南部种族主义白人选票的依赖。”约翰逊在签署民权法案的时候,干脆直接地说:“我们(民主党人)已经失去南方长达一个世代了。”可以说,南方的倒戈是民主党和选民相互选择的结果。

60年代以后,种族平等逐渐成为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无人敢碰。除了种族问题,南方坚守的州权问题和小政府、低税负,乃至后来的反堕胎反同性恋等,却正是转向保守主义的共和党的政策主张,两者一拍即合。

不仅如此,二战期间及此后,南方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也导致了意识形态的更迭。二战带来的军事工业刺激了南方的经济发展。战后大规模州际公路网的建设使得南方不再像以前那样闭塞,电气化和机械化则改变了农业的形态,大豆和玉米取代了棉花,成为南部最主要的农业作物。70年代后,南部经济再度起飞,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食品加工业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南方从二战之前落后贫穷的农业区,一跃成为全美经济发展最快、工业发达的阳光地带。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分布和阶级构成的变化。根据统计,从1950年到1980年,南部黑人人口从原来总人口的25%下降到20%,自外移入南部的白人则从原来的8%上升到20%。1980年,传统的农村下层阶级只占南部就业人数的3%,新兴工人阶级站45%,中产阶级则占52%。人口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使得党派认同不再如从前一样死板。从1952年到1984年,南方选民对民主党的总体认同率从76%下降到40%,对共和党由10%上升到25%,对独立竞选者由14%上升到35%,表明南方的政治选择渐趋多元化。

南方如今成为两党争夺的重点区域

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南方势力版图的更迭,反映了南方社会的发展变迁。从曾经的民主党一党统治,到后来的共和党票仓,再到现在的两党相持不下,背后是南方一百多年的变革。如今,共和党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在南方腹地的大选投票中取得了优势,但民主党仍然控制着许多南方州分的议会,双方竞争激烈。南方不再是昔日无足轻重的政治角落,重新成为总统大选的必争之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