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名校访谈⑳|虹口实验学校:证实弱校短期内能明显进步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16-06-02 10:15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胡培华(男)校长向出席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党工委主办的“长三角德育研讨会”的嘉宾们做学校分层教育的报告。

2016年5月18日下午,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和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的代表们,他们是来上海出席“长三角德育研讨会”的嘉宾。他们此行的目的有一个:取经。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育也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党工委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进行了学生个性差异教育的研究,从学段分层到基层学校实验的两个方面进行了7个维度的探索。

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校长胡培华在校园内介绍了学校分层教育的经验——关爱全体、润泽生命。

8年前,胡培华受命出任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校长,当时的虹口实验,是一块名副其实的“教育洼地”——由两所初中、一所小学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当时,胡培华对教师讲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把百姓的孩子高高举起”;第二句是“信心凝聚力量,努力就有希望”;第三句是三个梦想,即学校三步走的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成为虹口曲阳地区最好的公办学校之一;用5-8年成为虹口区公办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优质学校;用10年左右时间成为上海市有影响力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8年过去了,胡培华带领整个学校团队提前完成了目标:2009年,建校仅半年,学校即成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2011年入围首批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并成为首所公开向全市展示优秀办学成果的学校,也是虹口区初中唯一一所新优质学校; 目前,中考升学率从8年前的全区比较困难的位置到现在的名列前茅。

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多人,是虹口区规模最大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创造了被业界称道的“虹口现象”。胡培华认为:“当一个团队有了新的愿景和期待之后,奇迹自然就会发生。”

胡培华是教育心理博士,深谙教育心理,曾在虹口区的另一所名校——上海市长青学校工作了26年。在胡培华看来,教育是一项有崇高理想和充满温度的事业,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拥有成就感、幸福感,就是一所好学校。

如今的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生源数量每年都有较大比例增长,已经成为了众多家长和学生向往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外区的家长也纷纷慕名而来。

让更多家长津津乐道的是胡培华的学生观:不拒绝、不抱怨、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改变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发挥作用的。”

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的教师向出席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党工委主办的“长三角德育研讨会”的嘉宾们做报告。

【对话胡培华】

让每一个孩子更优秀不是写在墙上的口号

澎湃新闻:学校门口有十个大字“把百姓的孩子高高举起”, 为什么会把句话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胡培华:这句话是合并前前任校长留下的,我将之传承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如果追溯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的前身,从1951年开始,经历了三所小学:邯郸路小学、运光第一小学、运光第二小学;两所初中:运光第二中学、虹口初级中学;以及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运光学校,六所学校几经建校、转制、合并而成。

随着学校的发展,我对办学理念有了新的诠释,即“把百姓的孩子高高举起——让每一个孩子更优秀”。“更优秀”就是指每个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哪怕这种进步极其微小,孩子的点滴进步就是“更优秀”。它不是以分数计量,也不是所谓成功能替代,而是以追求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作为重要标志。

我1982年至2007年在虹口区长青学校工作,后来虹口区教育局进行教育重组,要将两所初中和一所小学合并,要合并的三所学校恰恰是曲阳这一教育高地上的一个洼地,但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虹口实验学校,我就是那时受命担任校长。

对我个人而言,当时是有些犹豫的,因为我是从虹口区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领导岗位转到比较薄弱、重组的教育集团来,然而,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作为一位老党员我就来了。

我分析了当时学校的一些状况,合并前的三所学校各自发展中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困难之一是生源,外地生源比例高,小学部的外地生源比例高达85%以上,中学部的外地生源比例也达到70%以上,以外来务工子弟为主。教师队伍也相对比较困难一些,三所学校加起来被区里认定的骨干教师只有一位,高级教师的比例相当低,老师习惯于把责任归咎于生源,老师们告诉我,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我们生源不好。

面对这种状况。我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告诉老师,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生源,要改变的不是学生群体,而是我们老师自己。进入我们学校的学生,不管是来自哪个家庭,来自哪一个省份,都应该是教育服务的对象。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些孩子高高举起,让每一个孩子更优秀,让孩子每天都有进步。

学校理念不仅仅是写在墙上的,更应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办学理念的确立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能有效推进学校管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更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把百姓孩子高高举起的办学理念,赢得了家长、学生和政府、社区对学校发展的高度认同和评价。

“我们用信心和行动创造了奇迹”

澎湃新闻:学校新成立不久就获得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是怎么做到的?

胡培华:学校是2008年9月1日成立的,同年有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评比。

作为由三所学校刚合并而成的新学校,我也斗胆去申报。我的意图不是说一定要评上,而是让所有老师学生去经历这个过程,让他们看到我们在朝这个目标迈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不出意料,我们的申报材料最初被退回来了,后来经过与相关领导的沟通,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在2008年12月初来到我们学校,专家说,没想到这4个多月学校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师生对于学校的未来抱有一种信心,精神面貌非常好。我很感谢德育专家组,正是他们对一所学校的肯定和鼓励,才使我们评上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这对我们全体师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澎湃新闻:学校是怎么创造“虹口现象”这一奇迹的?

胡培华:升学率对一所学校的声誉有较大影响,通过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到了2009年6月合并后的第一次中考,我们一下子就进入在虹口区公办第一集团。而合并之前两所学校中考分别排在虹口区比较靠后位置。

当第一年中考成绩揭晓后,全体老师振奋,看到了我们是能创造奇迹的人,周边地区的百姓也对我们刮目相看。

2009年12月30日,上海市教委基教处、上海市九年一贯制教育发展委员会联合在学校召开现场交流会,各方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说这就是“虹口现象”:一所薄弱学校,在短时间内有明显进步,并非不可能。

《学生权利公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澎湃新闻:学生们说他们很喜欢学校推出的《学生权利公约》,为什么要出这样的公约?

胡培华:“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坦率地讲,目前的基础教育距离充分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益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如何尽快地认识并能向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教育要关注这个话题的意义所在。

学生有没有权利?学生有哪些权利?如何尊重学生的权利?应该引起今天所有与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学校倡导每一个孩子是重要的,每一个孩子是可以改变的,每一个孩子是能够发挥作用的。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业困难的、被孤立和拒绝的、有过错的、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不仅如此,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正是因为学校倡导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所以制订了《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学生权利和义务公约》,充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认为,应该“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应该接纳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权;积极赞赏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权;鼓励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参与权。作为承担政府教育职能的公办学校,我们没有理由去挑选生源,而是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包容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捍卫学生的意志,抵御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异化,维护学生的权利,尤其是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学校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德育助理、队长学校、校长有约、班级自主管理、自强少年、安全技能训练、走近博物馆、我为家庭添欢乐、我为社区作贡献”十大学生活动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行为规范、自主管理、主动参与、道德实践、安全保障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学校的管理中,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由自律到自育的重要转型。只有学生参与的管理,才是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

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的学生们。

“一所学校好不好,不是靠校长,而是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澎湃新闻:学校如何给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胡培华:我始终认为,一所学校好不好,不是靠校长,而是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建校之初我就发现,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处于相对弱势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看到的是未来的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激励朝这个目标迈进,并非简单地提高待遇,所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一所学校应该要坚持的目标。

学校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以共同追求学术价值为目标,开放、信任和支持的合作性教师文化,教师队伍得到明显提升。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8年前刚组建时只有1位骨干教师,现在有了6位骨干教育师。学校搭建不同平台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成长的舞台上得到精彩的展示和提升,涌现了一批市区校的骨干教师。

邬明敏副校长获全国英语教育能手称号,学校有3位上海市名师基地成员,13位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4位区听课专家组成员,不少教师在全国、市、区教师技能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学校是上海市初中英语学科高地,形成了英语、数学两门强势学科,体育艺术类特色学科。学校成为虹口区见习教师培训基地,先后接待了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及全国各地的教育代表团。

委托管理是双赢之举

澎湃新闻:学校还委托管理了崇明三星中学,委托管理可以为学校发展带来什么?

胡培华:委托管理其实是一种双赢之举,目前我们受上海市教委的委托,管理崇明三星中学,两校的教师在共建中共同提高,协同发展。

我们将学校“把百姓的孩子高高举起”的理念引入到三星中学,我们以校园节日文化为载体,拓展教育空间,两校共同举办了“梦想,从这一刻起程——初三队员主题活动”、“健康促进,快乐成长”运动会、“点燃读书激情,助力少年梦想”读书节、《放飞梦想 携手成长》联合庆“六一”活动等;以教学研究,聚焦课堂增值,通过两校教学月,实现学科对接、师徒对接、公开课对接。

在委托管理后的中考中,三星中学由较长时期以来一直处于崇明中考水平的最后几位,进入中等水平,并获得“教学优良奖”;以三星中学坐落于西滩湿地之边的鲜明区位优势,学校在华东师范大学西滩湿地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确立了《西沙湿地水资源探究活动课程》的课题研究,依托课题开发课程,目前已完成了《西沙湿地水资源探究活动课程》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地理、劳技术等学科的探究活动方案;学校通过租赁的方式承包了两亩试验田,建立学生生态农业的实践基地。开发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初探》的校本课程。

在两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委托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接受了上海市和崇明县专家组成的评估组的评估,委托管理工作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认可。去年上海市第五轮委托管理工作启动暨新闻发布会就在三星中学举行。

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的学生们。

丰富课程让学生爱上学习

澎湃新闻:学校的“男拳女舞”、 足球基地开展得很有特色,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哪些创新之处?

胡培华:一个学生走进学校,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看到的每个场景,其实都是一种教育——学校的全部生活就是课程。通过课程的浸润,使内心世界丰富而充实,这是一所学校能够成为优质的核心。学校本着“把最优质的教育奉献给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提出了学校课程目标:希望每一位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样艺术特长、精两种体育项目、会多项科技制作”。

学校设立了“两性四型”的课程框架,一个是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一个是选修的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又分提高型、兴趣型、实践型和研究型。学生不仅能在40分钟课堂里学得比较扎实,也能在离开课堂后的学校里学习,无论是在操场、在射击场、还是在体验中心、在图书馆,学生可以学到更多,体验更多知识带给他们的力量。

2015年我们新推出了星期五的“学生主动发展日”,腾出星期五三节课开展半日活动。在主动发展日上,我们向全校师生提供近七十门课程,所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上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

我们构建了每月一次的大型主题活动和五大节日,即读书节、班主任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台湾的高校联合开设科技课程。还开设了十大社团:“红玫瑰”女子足球社团、“快乐” 韵律操社团、“千里马”田径社团、“小精武”武术社团、“爱乐”手风琴社团、“激扬”打击社团、“十环”射箭社团、“百灵鸟”合唱社团、“红领巾”广播社团,“红读会”读书社团。社团活动已成为学校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社团活动的舞台上,得到了锻炼,获得了自信,取得了成功,赢得了荣誉。

澎湃新闻:课外活动开展的成效如何?

胡培华:我们是女子足球基地学校,女子足球在上海市是一支非常优秀的足球队。近两年,也开发了男子足球,形成从一年级到八年级完整的足球课程教学。此外还有射箭,我们是全国射箭重点学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排入课程,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我们还倡导“男拳女舞”,所有男孩子打拳,所有女孩子跳舞,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女孩子的美丽气质。

在艺术培养上,我们的特色是手风琴,学校提供既小型又好学的手风琴,作为上海市爱乐乐队下面的爱乐手风琴团队,经常参加市区的比赛,也有同学在国际上获得奖项。舞蹈班出来的孩子都是抬头挺胸,个个机灵活泼,一看就很自信,很善于表现自己。打击乐也是我们的特色,虹口区管乐队比较多,我们就错位发展,主攻打击乐,与上海市一些打击乐团队合办,几年下来,成果丰硕。

“三独时代”,教育的诸多矛盾源于家校沟通不充分

澎湃新闻:怎么处理好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胡培华:一是成立家长学校,请家庭教育领域好的专家,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包括我自己,因为我是上海市东方讲坛的讲师,构成一个平台跟家长沟通。我认为当今教育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家校关系,党和政府对教育投入了那么多,但是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有时还是不高,主要就是家校互动不充分。目前教育进入了三独时代,学生、教师、家长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一定要做家庭教育的研究,要告诉家长怎么做好爸爸妈妈。

二是教家长怎么对孩子进行教育,我提出每个家长争取晚上和孩子一起吃饭,借由饭桌来跟孩子交流。很多白领家长把孩子推给老人管,家庭困难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些家长教育非常简单,要么溺爱过度,要么没有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短板。我认为孩子开始上学后一定要父母自己带,每天至少要有两个“一”:一小时和孩子吃饭,一小时锻炼,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是要交流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