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香格里拉对话|随笔①:美国防长的强硬,真是无奈吗?

澎湃防务特约撰稿 哈里斯
2016-06-03 12:1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当地时间2016年5月30日,美国华盛顿,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中)与奥巴马和海军将军约瑟夫·邓福德参加阵亡将士纪念日活动。

近日和一位前程似锦的美国初级军官闲话职业梦想,问及是否想成为阿什顿・卡特一样的五角大楼“掌门人”,没有一丝犹豫,他说并不羡慕美国国防部长一职,原因是上位后必须“听从各种声音”而全然不能由自己的意志来左右决策。当然,更为客观的情况恐怕是,这是一个文职岗位,职业军人自然无从出任,但这位青年军官的看法,多少道出了美国国防部长一职的“苦楚”。

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如期而至,同去年一样,开幕前各方又在纷纷揣测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先生会不会借着这一亚太地区高级别的安全对话多边场合,对中国发表强硬言论。至少在上周,他接连两次公开批评中国南海政策,更把美国与中国的战略态势拿来与美苏近50年的冷战类比。

中国外交部立即回敬之:固守冷战思维没有任何出路,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众所周知,卡特是一位学者型的国防部长。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毕业的他,曾通过阅读毛泽东的“人民战争论”及邓小平的“局部战争论”来提升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认知。

上世纪90年代末,结束完克林顿政府助理防长一职的卡特,和前防长威廉・佩里(在斯坦福大学执教)共同提出“预防性防御”的概念,意在通过良好地管理美国全球军事设施和资源对全球新的挑战者形成有效威慑,并在威慑失败的情况下能够赢得冲突。卡特当时的职务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旗下“预防性防御项目”联合主任,直至2009年入阁奥巴马政府。

两位曾和卡特有过深入接触和交流的中国资深军事研究人员,曾私下与笔者感叹过卡特出任政府要职后对华立场的强硬化倾向。之所以令人感叹,是因为即便在中美关系最为艰难的上世纪90年代初,深受前防长佩里思想影响的卡特曾在推动两军关系的深入和开放性方面不遗余力。

如此一个堪称“知华派”的学者型高级官员,不可能不知悉中美关系的广度和深度,更不可能不了解中美关系之稳定对于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在2014年底出任国防部长之后的两年不到时间里,他为何就迅速地大幅改变了自己的“中国观”?其曾经在中国的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何以转化为今天的“冷战思维”?谈及此处,这两位资深人士也只能用“屁股决定脑袋”的“无奈”给予解释。

对于卡特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前夕释放的一连串强硬言辞,新加坡的会议现场能听到两种基本的看法:一种将其视为行前的定调,预示着他将在对话会上延续“强硬论调”;另一种看法则截然相反,认为这是采用了去年的老策略,将最激烈的批评放在对话会之前全部说完,而在多边军事外交舞台上则竭力树立“地区安全稳定者”的形象。

不论如何,有了对“新闻爆点”的预期,各路媒体蜂拥而至自然不足为奇。主办方英国智库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或许同样乐见其成,至少全球的广告费不费分毫,影响力却蹭蹭往上涨。当然,这是玩笑话。

不可否认的是,外界给予极大关注的背后,实质是中美——这两个亚太最为重要大国——的军队借此重要多边场合,向亚太乃至全球释放何种信号。在同一场合正式或非正式的互动,则给全球防务界的“大佬们”近距离观察世界格局及其走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显然,中国军方代表团并非为了冲突而来。诚如3日早间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所言,中国参会的目的之一,是介绍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与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所作贡献,阐释中方在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上的立场看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周波在对话会前给新加坡《海峡时报》撰写的文章中更明确地提醒:香格里拉对话会不应该成为中美摊牌(showdown)的前奏。

明天(4日)上午9时,美国国防部长被安排在对话会的第一场全体会议上做首场演讲,他将作何选择,我们拭目以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