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雪域童年|支教日记①:语文老师为两个年级上课随时切换课程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发自甘肃镇原
2016-06-03 14:55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有风 温柔地呢喃

有土 孕育着枝杆

有云 依偎在纯蓝

有光 是你的试探

即使要离去

也留下一束灿烂

唤满天繁星

与我唱晚

——志愿教师 王玉婷

这首诗,是2016年雪域童年支教是团成员王玉婷在支教第一天写下的。

6月3日,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方山乡高粱小学,由东方早报/澎湃新闻与上海联通共同发起的雪域童年支教活动已经歩入第五天。

由于学校常年干旱,唯一一口井水每四个小时只能打上来两桶水,支教队第一天到达学校后,7个支教团员早晚两次的洗漱用水一共只用了半桶。“真是没想到,在家时一个人洗漱一次都要用掉半桶水。”有志愿者感慨。

开拓孩子们对世界的视野,教会孩子们长期有效的学习方法,带给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是志愿者们设计课程的出发点。

这次,支教教师竭尽所能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课程:除了语文与数学,还有生理卫生、国防教育、急救包扎、灾害防治、音乐、美术、手工、法律常识⋯⋯

2016年6月2日,甘肃省镇原县高梁小学,志愿者王玉婷在教授学生乐理知识时,和学生玩游戏。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权义 图

课程每天根据孩子的接受进度不断调整,大多数志愿者为了备课,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但看着孩子们第一次学会唱谱、第一次自己完成科学实验、学会第一首英文歌、第一次知道了刷牙洗手的完整顺序、看着他们原本羞涩腼腆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志愿者们的心时时被感动浸润着。

听说有支教教师来,附近小学的教师也赶到高粱小学,听课取经。曹湾小学的一个26岁的数学老师就和数学专业的志愿者交流起了个性化教学。

出发之前,志愿者们也精心挑选了体育用品、烧水壶、保温杯、地图拼图、墙贴、毛巾、科学实验器具、建筑模型等带到学校。他们也带上了包括缘音琴行的尤克里里、悠百佳的食品等社会爱心人士的物资支援,分发到师生的手里。

在已过去的四天支教生活中,志愿者们不仅承接了大部分的课表,而且和全校师生一起完成了一场迎六一文艺表演,一场六一节趣味体育运动会。平日平静规律的黄土山峦里时时传出孩子们的读书声、欢笑声和歌唱声。

正如支教成员李阳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让孩子们能够领会哪怕一丝数学之美、体会至少一次经典阅读的乐趣,尽可能多地陪伴他们,是我正在做的事情。雪域童年支教活动是短暂的,但对贫困地区的关爱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更长久。”

2016年6月1日,甘肃省镇原县高梁小学,志愿者王玉婷和董春艳在教学生们夏威夷小吉他。

【支教日记·第一天】

志愿教师李阳:从上海到满天繁星的黄土地

带着“能为贫困山区孩子做些什么”的心愿,我同另外11名来自社会各界的“雪域童年”支教队员一起来到了高梁小学,一个地处甘肃庆阳镇原县方山乡黄土高原深处的贫困学校。

朝发夕至,经过12个多小时的辗转,从阴雨绵绵的上海来到了满天繁星、凉爽干燥的黄土地。旅途疲惫的8个男人挪开教室的桌椅,放下睡袋席地而睡。

当周一早晨5点30分的闹铃响起,鸣奏了整宿的个性鲜明的呼噜声已让彼此加深了了解。卷起铺盖,洗漱完毕,刚来到学校门口,已经有学生从远处山道走来,时间仅仅是6点刚过。当地有不吃早饭的习俗,学生7点前都会来到学校早读。于是乎,那天后每日晨起的闹铃就被设为了5点。

参加完升国旗仪式,大家各自分散到不同班级旁听当地老师授课。我听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5、6两个年级的15名同学在同一间教室上课。立马惊讶老师能够每几分钟就切换到不同年级课本讲授不同内容,更震惊于笔直端坐的孩子们似乎完全无视另一年级同学课堂活动“干扰”的存在,专注于自己年级的课业。

志愿教师杨奕:语文老师的坚守让我钦佩

山里的黎明来的早,清晨我们站在山腰的校门口迎接小朋友们。

晨读后,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带领5个学生认字。授课老师约莫60岁,夹带当地口音,一手极其规整的板书,时而提示,时而鼓励。钦佩那份认真和坚守,尤值得我们90后年轻人们思考。

孩子们渴望知识,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然而,看到他们新奇看着教科书上的大海、贝壳,面对贝壳的“贝”想不出新词组的时候,我多么想帮助他们打破这种环境闭塞带来的局限,告诉他们外面还有一个大大的世界。

我们都有类似的童年,却不曾经历过这种资源的匮乏。除了眼前的层峦山丘、黄土高坡、无尽梯田,他们的视野可以更加开阔,未来也可以更多可能。

志愿教师董春艳:女生分享打工父母的电话生日祝福

来到高粱小学之前已经给自己做过心理预设了,这边的孩子肯定和大城市的孩子非常不一样,但是当真的来到这个距离上海1300多公里伫立于山顶的小学后,孩子们超过我预期的单纯、成熟、懂事以及那些真挚而渴望的眼神深深震撼而且感动着我。

有一节语文课的主题是分享《父母的爱》,三年级小女孩站起来说:“今年我生日的时候,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分别给我打了电话祝我生日快乐,爸爸那头电话里是嘈杂的工地声音,妈妈那边明显听到人家在喊着服务员服务员……但是他们在工作那么繁忙的时候还给我打电话,我觉得他们非常爱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后鼻子一酸,酸的不是她的生日没有蛋糕和礼物,而是小小年纪可以那么理解和体谅自己的父母,并且满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一点就算我是一个大人,也真的不一定能够做到。

2016年6月1日,甘肃省镇原县高梁小学,志愿者金洁婷在教幼儿园手工课折叠小青蛙。

【支教日记·第二天】

志愿教师李阳:一袋豆筋

早读时间,在临时充当支教队员办公室的毛坯房门口,听到了不远处的一年级教室窗口传来一阵“阳阳老师、阳阳老师”的呼喊。发生了什么事?我快步走到窗前。一个小同学对我说,“阳阳老师,赵同学给你带什么东西来了”。当我还在努力分辨那个当地口音的专有名词时,身材瘦小的小赵同学从书包袋子里翻出一袋东西,从窗口递了出来。看了看,原来是当地的一种可以下饭的豆筋。

“谢谢你,但是老师不能要。”我把那袋豆筋推了回去。“给你、给你”,小赵同学推了回来。来回几次,不论我劝说什么,他嘴里只是不停说着“给你”两个字。望着孩子越发执拗的神情,我的眼睛湿润了。“好的,老师收下来。你快回座位读书。”看着我接过那袋豆筋,孩子带着灿烂的笑容跑回座位。

一袋豆筋,也许只值几块钱,但更是小孩子几顿饭的加餐。而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你对他好,他对你好,孩子淳朴的心中就是这么简单。

支教教师杨杰雄:深感没有实验器材的无助感

我被安排给孩子们上科学课,由于之前的准备的教具并不是很能派上用场,而学校更没有一点实验器材。有的班级虽然有科学课,但由于师资和器材的缺陷,科学课也只能用来自习。在备课过程中,虽然想为孩子们更多的利用实验来阐明科学原理,但深深感受到了没有实验器材的无助感,因此只能通过一些易得的材料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

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虽然实验很简单,但同学们对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匮乏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感觉的无力。当同学知道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才成功研究出一个实验时,跟我说,我以后也要向老师学习,做实验失败了不放弃,只要总结原因,坚持一定会成功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虽然不能教给他们很多的科学知识,但是能让他们理解对科学的态度,我想这次支教的目的就达到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