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释新闻|马里袭击的背后,那些你不太了解的细节与冷知识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杨一帆
2016-06-03 17:0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5月31日晚,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马里稳定团)位于马里北部加奥市的维和人员营区遭遇汽车炸弹袭击,1名中国维和人员在袭击中牺牲,另有5名中国维和人员受伤。

实际上,自2013年联合国马里稳定团成立以来,已经遭遇不计其数的恐怖袭击,近百名来自世界各国维和官兵身死异乡,马里稳定团已经成为联合国各维和部队里处境为危险的一支部队。

马里:烽火狼烟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袭击吗?

一位曾赴马里参与维和行动的中国军人魏禾(化名)在接受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已掌握的迹象看,这应该是一次经过长期侦察、精心策划的恐怖袭击。

首先,是恐怖分子对袭击时间的选取。据新华网报道,袭击发生在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20时50分(北京时间6月1日4时50分),恰逢中国第四批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刚刚换防不足半月(第二梯队一周前才到达营地),对当地情况还未完全熟悉。而且这名军人表示,袭击发生时间刚好是维和部队官兵结束一天的辛勤工作,开始休息的时间。

其次,这次袭击对目标的选择也十分精心。虽然对方想要冲击的是营区正门(警卫分队守卫),但通往正门的道路离工兵分队停车场的门(工兵分队守卫)很近,即便袭击者由于正门前沙箱和防爆缓冲区的阻挡无法冲过去,它的爆炸也会对附近工兵分队的站岗人员造成极大的伤害。根据事后统计,我国牺牲的战士正是来自工兵分队的申亮亮。

最后,汽车炸弹威力特别大。尽管营地门口的阻车钉距离门口哨卡至少10米,营房和哨卡之间还有宽阔的停车场,但营区内几乎所有房屋全被震塌,绝大部分车辆被毁。这名军人表示,连用于减缓冲击波的集装箱都被吹起,更不必说在门口执勤的哨兵了。

地雷、火箭弹、汽车炸弹……维和官兵面对的是怎样的恐怖分子?

由于马里局势持续动荡,维和官兵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时刻面临着遭受恐怖袭击的可能。据魏禾讲述,恐怖分子会采用包括地雷、火箭弹、迫击炮、汽车炸弹、路边炸弹等简易爆炸物在内的多种手段,对维和部队的巡逻与后勤补给车队、以及维和部队的岗哨和营地发起形式多样的突然袭击。

“许多恐怖分子除接受过‘基地’组织的训练外,还参与过利比亚内战,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魏禾表示,他们除了直接用汽车炸弹冲击维和部队营地外,还会骑着摩托车,利用快速机动的优势向维和部队的车队或岗哨发射火箭弹。此外,一些恐怖分子还具备较高的战术素养,会采取狡猾的策略对维和部队进行伏击。

“恐怖分子会在维和部队的巡逻路线上预先埋设好易被察觉的路边炸弹,维和士兵发现异常后会下车排查现场状况,以确认有无其他爆炸物,并为排爆做准备。趁维和官兵离开车辆、暴露于空旷公路的机会,恐怖分子就会突然发起袭击,造成维和官兵伤亡后又迅速撤离。”魏禾说。

“但是,还有更令人苦恼和难过的。”他补充道,“有些恐怖分子会以重金买通或武力胁迫当地民众(特别是贫苦民众),要求他们发动或参与对维和部队的袭击,如果造成维和人员伤亡还会得到奖励。”

恐怖分子何以防不胜防?

复旦大学联合国问题专家张贵洪教授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冷战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确实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新变化:冷战时期,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多为将交战的两个国家隔离,以停火促进和平;冷战后,越来越多的维和行动发生在一国国内的冲突中,而这些冲突往往伴随着尖锐的种族或宗教矛盾,恐怖袭击事件也越发增多。

张贵洪认为,相比于前者,后者的维和难度更大,因为前者往往只需要与两个或数个国家行为体打交道,而后者面对的是一个国家内部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行为主张各异的政治团体,而且这些国家往往因长期战乱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

就马里当地环境而言,接受采访的维和军人认为,马里的恐怖分子之所以尤其嚣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维和部队营地位置靠近人流密集区域。此次遇袭地点是维和部队的东战区营地,其大门靠近当地交通干线N8号公路。这条公路人流车辆密集,增加了及早发现行为异常人员及车辆的难度,利于恐怖分子发起突袭。其次,也是最麻烦的一点,恐怖分子善于隐藏。这些恐怖分子经常混迹于普通民众当中,如果他们不表现出明显敌意,很难把他们与当地普通民众区分开来,故而难以识别,早做预警。再次,袭击手段多样。恐怖分子除了发动近距离突袭外,还会利用迫击炮、自制简易火箭弹对维和部队营地与哨卡发起远程攻击。

维和:治本为上

维和行动的准则是什么?

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成立之初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因此在1956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哈马舍尔德提出了著名的“维和三原则”:第一,维和行动不得妨碍有关当事国之权利、要求和立场,需保持中立,不得偏袒冲突中的任何一方;第二,维和行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实施;第三,维和部队只携带轻武器,只有自卫时方可使用武力。简单概括下,即中立原则、同意原则和自卫原则,并称为哈马舍尔德三原则。

维和部队的交战守则遵循哈马舍尔德的维和三原则而来,即只有在受到明确攻击或即将受到明确攻击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出自卫性反击。“只有在明确受到致命性攻击或威胁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致命手段进行反击。反击的力度必须与对方的攻击力度相对应,不可以过分使用武力。”魏禾表示。

既然恐怖袭击总是防不胜防,那么如此严格的规定会不会有自缚手脚之嫌?张贵洪说,联合国曾经在索马里尝试突破传统的三原则,但遭到惨痛失败,血淋淋的教训迫使联合国维和行动在那以后仍总体上坚持三原则。“如果主动进攻、卷入冲突,维和人员很可能将会有更大、更多的牺牲。受当地现状与联合国规定的制约,(维和部队)只能从加强防护做起,与当地政府加强协调和合作。同时,需要更多的情报支持和信息分享。”

维和准则是否会得到调整?

维和行动总体环境的变化也引起了联合国的注意。去年,联合国对维和行动进行了全面评估,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今年5月中旬联大还召开高级别主题辩论,讨论如何落实这些建议。这些建议的主要内容有三点,即政治解决、以人为中心和全球-地区伙伴关系(political solution, people-centered, partnership)。“总的来说,就是强调可持续和平,以及预防冲突、维和、建和、冲突后建设的协调。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张贵洪表示。

维和部队是否应配备重装备?

根据维和三原则,维和部队一般不能配备重型武器。如果能够携带重型防御装备的话,是否有利于增强防御力量呢?在魏禾看来,目前装备的步兵战车与重机枪已算是重型武器,就应对恐怖分子的挑战来说已经足够。“对于维和部队来说,目前在执行维和行动与作战任务时遇到的主要挑战并非装备的问题,而是恐怖袭击的突然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持续和平的建构确实是实现地区和平的最好途径。

应对:国家与国民,怎样面对大国的担当?

国际社会、国家以及民众应怎样应对维和行动中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呢?

由于维和三原则决定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必须在联合国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因此无论遇到何种情况,维和部队只能担负维护当地安全的防御性任务,而无法执行反恐行动。

尽管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6月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支持安理会讨论有助于加强联合国维和行动安全防范的倡议。”但这种讨论很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

在联合国有效的应对措施出台之前,包括中国军人在内的各国维和士兵在马里都时刻面临着危险,随时可能牺牲在异国他乡。但是,“尽管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但我们对国际社会应当有所贡献”,张贵洪表示,“这是大国担当,也是人类道义。虽然很残酷,但是国民应当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此外,对于此次事件,“我们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这是针对中国的恐怖袭击。”张贵洪说道。从马里的局势可以看出,“恐怖分子针对的对象依然是联合国维和部队(无论国籍),依然是人类的良知与和平。”所以,中国无法越过联合国、也无法越过马里政府擅自作出行动。

“目前,营区的当务之急是重建营区防御设施,严防第二次袭击。”接受采访的前维和部队军人不无担心的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