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隐藏在外媒炒作背后的中国战略轰炸机

澎湃防务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6-06-04 07:5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编者按】

近日,中国的战略轰炸机再度引起外媒关注。据一向“不大靠谱”的《汉和防务评论》报道称,中国空军已正式立项研制隐形战略轰炸机,并表示军工部门已逐步攻克各种技术障碍,将在2030年左右形成战斗力。无论其真实性如何,这都算不上是一条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新闻。也许,让人疑惑的并非中国为什么要上马研制战略轰炸机,而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才上马。

世界第三支战略空军

早在2009年11月,即建国60周年之际,时任中国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和空军政治委员邓昌友在《求是》杂志即撰文指出:要加速推进空军战略转型,建设一支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维护国家安全相适应,全面遂行战略战役任务,有效履行解放军历史使命,“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现代化空军,加强战略预警、战略打击、战略投送和战略威慑能力建设,实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

从上述指导方针不难看出,中国空军从新世纪第二个10年开始,将着力“加强战略预警、战略打击、战略投送和战略威慑能力建设”。换言之,中国空军的目标已经锁定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第三支战略型空军。

近年来,随着“空警”-2000和运-20等机型陆续服役或首飞,中国空军的战略预警及战略投送能力初现端倪。考虑到中国的陆基弹道导弹力量隶属于火箭军,而不是如美国那样直接隶属于空军,因此中国空军的战略打击与战略威慑能力就只能依赖轰炸机部队。

可让人略感意外的是,尽管中国空军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升级轰-6中型轰炸机,却至今没有公开一个明确的战略轰炸机研制型号。随着歼-20、运-20等重点机型如雨后春笋般浮出水面,让人甚至不得不猜测是否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轰炸机发展规划。

可以合理推测,既然在建军方针里明确提出了战略打击和战略威慑能力,中国空军对战略轰炸机的需求和研发决心是毋庸置疑的。至今没有在研型号公开,无外乎三种可能:一是方案早已明确并进入型号研制阶段,但一直保密未公开;二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如在发动机与机体设计方面一时难以突破,不急于立项;三是方案尚未确定,空军高层对于战略轰炸机的性能需求和研发方式——独立开发还是与俄罗斯合作——等诸多问题仍未有定论。

考虑到近年来中国海空军新一代装备研发的透明度,第一种原因的可能性比较小,尤其是作为一款具备战略威慑功能的武器,在不涉及具体参数的型号名称上过度保密似乎并无必要。如果外媒的最新报道属实,那么之前的沉寂很可能是出于其他两种原因。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轰炸机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轰炸机?当然不可能是如B-52或图-95一般的老式战略轰炸机,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上马研制的对标型号至少也应是图-160或B-2。

在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国外媒体上的“轰X”。

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曾报道称,中航工业正在研制两型战略轰炸机,其中“轰-8”采用飞翼布局,“轰-10”则是一型高超声速空天轰炸机。美国“全球安全网”也指出,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受到F-117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影响,曾打算自行研制一款外形类似的隐身洲际轰炸机。相关预研在1995年启动,预计2005年完成研制,这就是神秘的“轰-9”战略轰炸机。但由于中国的隐身技术在2005年后才取得重大突破,且F-117在南联盟被击落一事一度让解放军对该方案信心动摇,因此项目随后被搁置。在此阶段,西方与俄罗斯又多次传出中国求购图-22M甚至图-160的消息。

客观地说,虽然外媒的上述猜测毫无事实根据,却也给出了中国战略轰炸机可能选择的研制方向:所谓“轰8”或者“轰9”都是亚声速隐身轰炸机,“轰-10”则是类似图-2000的空天轰炸机。可能引进自俄罗斯的机型则均为超声速非隐身轰炸机,其中图-22M比较特别,不具备全球威慑能力,但考虑到中国空军的现实任务主要立足于亚太,一款准洲际轰炸机配合远程巡航导弹也基本够用。该类机型还可以为中国海军提供有效的反航母能力,且技术难度相对最低,便于尽快形成战斗力。

然而,一款中远程轰炸机并不能从根本上弥补中国空军战略打击和战略威慑的短板。以轰-6K为例,该型机在换装发动机后将作战半径拓展到3500千米左右,但即便加上“长剑-10”巡航导弹约1500-2000千米的射程,轰-6K的威慑范围还是只能局限在中国周边,不要说美国西海岸,就连阿拉斯加与夏威夷都够不着。图-22M的作战半径稍远一些,也同样无法对美国本土构成实质性威胁。这使得该类机型无法在军控谈判或战略对峙中成为大国博弈有效的筹码。

因此,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否装备中远程轰炸机,中国空军都还是需要一款具备突防能力的洲际战略轰炸机。而在隐身突防、超声速突防和高超声速突防三大技术路线中,类似B-2的亚声速隐身突防方案在现阶段应该是最适合中国的。

图-160的2马赫高空突防或低空高速突防模式不一定比隐身突防更有效,B-2在美国空军中的地位远超B-1B证明了这一点。此外,超声速轰炸机的动力系统研制难度极大,尤其对于长期罹患“心脏病”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尽管通过歼-20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隐身设计方法,但发动机却仍然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至于更具革命性的高超声速轰炸机,提前预研显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将战略轰炸的赌注压在此类方案上,其结果可能导致中国空军在未来数十年内都不具备有效的战略打击能力,这样的风险军方根本无法承受。

“心脏病”亟待突破

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战略轰炸机平台本身的设计并非最棘手的问题——作为后发者,国外有足够多的现成经验供我们参考。关键的问题是,为这么一款可能重达200吨以上的飞行平台配备什么发动机?它不仅要能够驱动这架“大飞机”高速飞行,同时必须保证尽可能低的油耗来实现1万千米以上航程——这才是摆在中国轰炸机研制团队面前最大的挑战。

战略轰炸机必须能够突破敌方的防空系统,也就是在敌方防空火力的威胁下拥有足够的生存能力。战场上,更快的速度永远是保护自身的有效手段。因此,虽然同为“大飞机”,但即便是亚声速的战略轰炸机,其飞行速度也普遍比运输机快得多(B-52和图-95等老式轰炸机除外)。如依靠隐身突防的B-2轰炸机最大速度为0.95马赫,运-20的最大速度就只有0.75马赫,至于图-160和B-1B等超声速轰炸机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新一代战略轰炸机普遍采用脱胎于战斗机动力系统的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要想超声速飞行一般还得有加力燃烧室。

中国航空工业目前所能提供的最成熟的自研涡扇发动机是WS-10系列,该发动机具体的性能参数尚未公开,不过有消息称WS-10A的性能与俄制AL-31FN相当。后者的最大加力推力为12.5吨,军用推力7.8吨。相比之下,B-2采用的4台通用F118-110无加力涡扇发动机单台军用推力达8.6吨——F118是在F101-X基础上研制的,后者是B-1轰炸机上的F101发动机的战斗机型号。俄罗斯正在研制的PAK-DA轰炸机第一阶段则计划采用4台117S发动机无加力改进型,而117S已装备苏-35,并计划装备第一阶段的T-50,其军用推力为8.8吨。

比较来看,即便中国未来的战略轰炸机不要求超声速突防,4台WS-10无加力型仍然明显“气短”。当然,中国也可能选择在更先进的WS-15基础上研制轰炸机用发动机,WS-15是为歼-20配套开发的型号,其性能可望达到美国普惠F119的水平,即F-22“猛禽”装备的发动机——其加力推力超过15吨,军用推力为10.5吨。此外,WS-15在研制时即考虑配备隐身战机使用,对于一款亚声速隐身轰炸机来说,这样的低红外/雷达信号发动机(或者其核心机)是非常合适的。可问题是,中国目前尚无法保证WS-10的可靠性与产量,从中国计划引进苏-35来看,更先进的WS-15在研制中恐怕遭遇了技术困难。

中国的发动机困境决定了其第一款战略轰炸机很可能不具备超声速突防能力,果真如此的话,倒是与俄罗斯目前的PAK-DA计划类似。但也不排除意外,即由于轰炸机自重很大,因此其发动机更加侧重于提高推力,而不用像战斗机那样对推重比斤斤计较。考虑到这一点,轰炸机版的WS-10/15还有更多潜力可挖。

当然,如果中国想拥有一款与“海盗旗”类似的大型超声速洲际轰炸机,就必须全力研制更强大的专用动力系统了。图-160的4台NK-32涡扇发动机单台军用推力就有14吨,为了保证超过2马赫的突防速度,其加力推力甚至可以达到25吨的惊人水平。

如果中国采用更具革命性的轰炸机设计,则其动力系统也必须是革命性的。苏联末期研制的图-360战略轰炸机计划采用6台液氢冲压发动机,可携带10吨武器载荷以6马赫速度突防。之后的图-2000空天轰炸机方案沿用图-360上的液氢冲压发动机,但数量增加到8台。冲压发动机在将图-2000加速到6马赫后,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将飞机进一步加速到25马赫并进入亚轨道空间。

中国已进行过多次高超声速飞行器试验,不过很难相信这些试验与其战略轰炸机计划有关。毕竟2009年空军领导人提出的战略打击与战略威慑需求是非常现实和紧迫的,而上述轰炸机方案显然太“科幻”了。

难以替代的大国重器

必须指出的是,即便在引领装备发展潮流的美国空军,其内部对于未来轰炸机项目也一直存在争议。2009年,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甚至建议取消该项目。一年后,五角大楼重新规划的LRS-B更趋于保守,其性能需求融合了隐身和有限超声速突防,却并未与正被不断炒作的“一小时打遍全球”计划有任何关联,且明确否定了无人方案。看得出来,LRS-B仍会是一款务实的传统战略轰炸机。

相比于陆基或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轰炸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不仅可以应对大国之间的核战争,也适用于地区常规武装冲突,也包括类似阿富汗战场上所进行的反恐战争。战略轰炸机具备良好的任务弹性,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效费比。

对于中国来说,爆发于周边的常规战争与全面核战争两类威胁是并存的,而一款具备有效突防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将使北京在面对任何形态的战争时都握有更多、更合理的战略与战术选择。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王宏亮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力求在兼顾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在前瞻性、敏锐度上更上一层楼,每周一期,不见不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