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阿里去世为何让邹市明如此痛哭?对于中国拳击他远不只是偶像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2016-06-05 12:34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拳王阿里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众多拳击人陷入悲痛,其中就包括中国拳击的领军人物邹市明。这个在拳台上的“硬汉”,在得知阿里离世后泣不成声,“我想拿了冠军之后去见他一面,但再也见不到他了。他一直激励着我,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对中国拳手和中国拳击来说,阿里并非只是一个“偶像”那么简单。

除了曾激励无数中国人爱上拳击,阿里还曾数次来访中国,并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接见。此后,他为中国拳击贡献良多。可以说,在中国拳击“复兴”的过程中,也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9年12月,应国际管理集团亚洲分部的邀请,刚刚从职业拳坛功成身退的阿里访问中国,在北京与邓小平握手交谈。

三度为拳击来到中国

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上,1971年的“乒乓外交”常常被人提起,但阿里所进行的“拳击外交”也同样重要。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非正常状态。同年12月,应国际管理集团亚洲分部的邀请,刚刚从职业拳坛功成身退的阿里访问中国,且在北京与邓小平握手交谈,一时间成了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大事件。

彼时的中国,由于政治运动和拳击伤人事件,拳击运动仍然延续着自1958年以来的“被禁”状态。

虽然那一次阿里逗留的时间很短,据当时现场跟随采访的《体育报》记者杨昌忠透露,阿里一共只在北京待了8小时左右,对于中国拳击来说,这次阿里的访问,就意味着“破冰”的开始。

杨昌忠回忆,在那次访问期间,“拳王阿里念念不忘推广拳击,他用自己的夺冠实践,阐述了拳击运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甚至在邓小平副总理接见时,拳王阿里再次表示,他将尽自己所能帮助中国培养拳击运动员……”

阿里为中国拳击的“破冰”之旅并未就此结束。1985年,他第二次来到中国,这一次他在中国停留超过5天,再次得到大量关注。一年后他第三度踏上中国,同一年,拳击运动正式在中国“解禁”,世界拳击的舞台上才又有了中国的身影。

和阿里交过手,是王守忻最值得骄傲的回忆之一。

曾和数位中国拳击前辈“过招”

退役之后,阿里经常出访世界各国,为拳击运动的推广而不懈努力。在中国拳击刚刚起步的岁月,也正是阿里让国人第一次近距离见识到了“拳王”的风采。

在1985年来访中国时,当时43岁的阿里就在北京和有着“新中国第一代拳王”之称的王守忻切磋了一次。王守忻对《法制晚报》透露,虽然阿里当时身体状况已经下滑,但面对众人的邀请,还是欣然走上了拳台。

同一年,阿里又访问了上海,并且和有着“南拳王”之称的周士彬进行了一场表演赛。当时周士彬已经是58岁高龄,阿里对其相当敬重,比赛后,连声将其称为“中国拳击大师”。

在访华期间,阿里还和中国的另一位拳击前辈,有着“北拳王”之称的张立德有过交流。据《新民晚报》报道,当时他参观了其手下学生的训练,并对这帮学生大加赞赏。

此外,和周士彬一样,张立德也和阿里在拳台上过招,并且留下了现场影像资料。面对当时已年过花甲的张老,阿里同样表现得颇有风度。

阿里谦逊的性格,给当年跟随采访他的《新民晚报》记者葛爱平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澎湃新闻记者回忆,“当时我和他交流的时候,就感觉他像一个邻家大叔,从来没有大明星的感觉。”

事实上,当年来到中国的阿里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巨星。葛爱平曾邀请他去报社参观,结果阿里现身当天,“报社门口一直到马路对面都挤满了人,连车子都过不去。”

他还收了中国“弟子”

阿里对中国拳击的贡献绝不仅仅是访华,在背后,他也为中国拳击的发展付出了不少心血。

“对于阿里,大部分中国拳手都对他有特殊的感情。他在中国办过很多拳击培训班、裁判培训班,给中国拳击事业的发展提供过很多援助。”中国拳手杨连慧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

“可以说我们这批中国拳手能成长起来,多少借了阿里的光。”

与此同时,阿里霸气的拳风和坚强的性格,也成为了许多中国拳手奋发向上的最大动力。例如听闻噩耗后失声痛哭的邹市明,就将这位老拳王当作了自己的人生榜样。

他曾对人民网表示,“拳台上他征服了所有对手,还不畏强权地站出来为黑人说话,甚至将千辛万苦夺回来的金牌扔进海里。我一直在朝着他的方向努力。”

而中国拳坛的另一位名将熊朝忠,与老阿里甚至还有着“师徒”之缘。2012年,熊朝忠拿下了首个职业拳王头衔后,在墨西哥的WBC全球年会上和阿里见面。

“年会上,阿里让他夫人找到我,说要收我为徒,因为他曾经有过承诺,如果中国出了第一个职业拳王,他就收为徒弟。”熊朝忠对新华社表示,“我虽然和阿里没有举行过正式的拜师仪式,但在心里,我一直把他当作师傅。阿里的精神会一直感召我们拳手战斗到最后一刻。”

当得知阿里逝世的消息后,熊朝忠也在自己的朋友圈悼念:“一路走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