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华社评申亮亮灵柩回国:让倒在海外的军人都能体面回家

新华网
2016-06-09 20:33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6月9日,维和部队烈士申亮亮灵柩回国抵达吉林长春龙嘉国际机场。 澎湃新闻记者 权义 图

据新华网长春6月9日消息,目睹了申亮亮灵柩回国仪式的人,心中都多少有些许的安慰。因为,他们看到了,当一位年轻的士兵不幸倒下之后,有人接他回家。

在中国的百年历史上,中国军人有过多次境外作战的经历。远征军入缅作战,10万精锐折损过半,阵亡将士若能有块木制的墓碑,即为幸运,多数只能就地草草掩埋,早已没有踪迹。志愿军抗美援朝,牺牲将士11.4万人,多数在朝鲜境内集中安葬,少数安葬在韩国一侧。

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多少埋骨异国的忠魂,已经渐渐湮入历史。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若是暂厝他乡,那必是条件所限,无奈之举。生死之间的兄弟,若真有那么一口气,也一定会把死去的战友带回国来。

近年来,不论党和政府,还是民间组织,都在牵挂着这些仍然安葬在海外的烈士。一方面拨款捐资,修缮墓地;另一方面,通过军事交流,将经过DNA鉴定的烈士遗骸分批移葬回国,妥善安置。

很多人都还记得,在2015年的清明节前夕,68具裹覆着五星红旗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在解放军空军战斗机的护送下,由大型军用运输机运送回国。68名身着军礼服的解放军军官,一路护送前往烈士陵园安葬。在场见证的亲属、记者无不动情,潸然泪下。

作为军人,只要穿着军装,风险必然存在。古人们曾用了诸多大气磅礴的诗句,来描述军人这个职业的悲壮豪迈,也用了“古来征战几人回”的直白,告诉我们,选择这样一个职业,无论是军人本人,还是家人,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今天的中国军人,多数是家中独子。对于国家,他们只是一个士兵,而对于一个家庭,他可能就是全部。让每一名为国捐躯的战士体面地回家,不仅是一种人文关怀,更是一支军队的气场所在,必将激发官兵与子同袍,同仇敌忾。

与在国内的牺牲事件不同的是,维和行动是新时期我军在海外最主要的军事行动,也无疑是风险最大的行动之一。除了武装冲突和恐怖袭击,车祸、空难、疾病和各种意外都可能面对。联合国开展维和行动以来,已经有3400多人不幸遇难,其中中国有11人。

中国目前有2882人分布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包括工兵、医疗、警卫、运输等分队,还包括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关乎上千个家庭,也体现国家的形象。他们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国家对风险的控制处置能力,对军事力量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特别是去年,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作出了6点承诺,包括组建8000人的维护待命部队,并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给予更多人力财力方面的支持。这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中国维和军人和军兵种走出国门,履行维护和平的使命。

而危险不会因为人们善良的祝福而走开。一旦不幸不可避免,剩下的话题,就是能让每一名倒在海外的烈士,体面地回国。

6月9日的长春机场,当身着礼服的将校,举手向一名士兵的灵柩敬礼时,上士申亮亮,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军人用生命换来的荣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