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鲜肉、渣特效,仙侠玄幻剧爆发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杨茜
2016-06-10 12:2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当90后彻底成为互联网的拥趸,电视观众群体彻底被描述为大妈大爷后,如何抓住这帮孩子的心,似乎成了整个电视剧产业链中从决策到编剧到制作,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关注点。传统婆媳剧在电视上依然不间断上星,而另一个空间中不停冒出的“爆款”却是玄幻、仙侠和直白而不带含蓄的爱恋。

看看刚过去的一年,几部爆款剧《花千骨》《九州牧云记》《我的奇妙男友》《欢乐颂》,以及今年上海电视节上摆着巨大海报,即将开播的《择天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老九门》……要么题材上是在网文网站上收到网友“月票”(指喜欢小说为将其顶上阅读排行榜而投出的票)最多的仙侠玄幻剧,要么是本身极能引起网友吐槽欲望的“网感”剧。

这两天正在举行的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不论是编剧论坛还是制作人论坛,不少主题都涉及所谓有“网感”的爆款剧的流行,和年轻一代的看剧口味。

到底什么是今年不少制作人挂在嘴边的“网感”?为什么大制作老是要改编玄幻IP?这些玄幻剧的特效为什么老被骂?用偶像做演员对年轻观众和制作方各自影响有多大?

不知道“网感”都不好意思做影视了

与VR能同时登上今年电影电视节热词儿头条的大概就是“网感”了。《太子妃升职记》制作水准不堪回首却在网上红得前无古人,《我的奇妙男友》明明就是“星你”翻版但弹幕评论量超大。许多从业者都在谈这两部剧带出的“网感”,那到底什么是爆款前提的“网感”?

在电视节开幕尖峰论坛,腾讯影视部的负责人王娟展示了几张有关年轻人观剧行为数据的PPT,其中显示在手机端和PC端看剧的数据从2014年的5:5转变到为2016年的9:1;有22%的学生群体完全不看电视;剧集讨论热度不仅来自确实看了剧的人,没看过的也会加入,比如《欢乐颂》的观看流量有四分之一仅仅是一些关键词造成;对为何要追这部剧的理由,演员颜值爆表仅占17.4%,74.3%更关注故事类型和情节……这些数据不能代表网感的定义,但却是年轻人心态和习惯转变的外化表现。

《花千骨》制作人唐丽君认为一部网剧要红“要具备三个元素:爆点、槽点、痛点。成功了两个,这部剧就可以活。其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槽点、痛点。槽点把握不好,就会显得雷、low。痛点也是非常难,因为有时候你认为的痛点,根本不是痛点,你的痛点不是别人的痛点,不是社会的痛点,或者说这个痛点已成为过去。”

而目前国内年轻人最大阵地哔哩哔哩网站运营Carly将其解释为“要带着敬畏的感觉融入他们。这一代人见过太多世面,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太多,想了解他们最重要的是要多在一起混,你会发现,他们选剧的唯一标准就是内容是否认真。”

和用IP替代“原著改编”一样,“网感”出现其实只是对爆款剧能的特征总结,编剧白一骢就不太认同这个概念:“这是个伪概念。到今天为止,所有在网上吸引人最根本的东西是没有变过的,很碎片的,很精炼,又能触动到你的东西。在看的时候,产生表达的欲望,这个就是网感。”

另外在华策主办的论坛上,《我的奇妙男友》这部剧被当做经典案例来复盘,制作人龙亚提及自己没有特意找网感,“只要不敷衍自己,观众都能感受到。”她顺便吐槽目前国产剧就是“想太多做太少”:“不要一天到晚思考规律,好的剧本才是王道。”

对“网感”的探讨每个论坛几乎都在进行,但实际上用最近口碑爆棚的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举例就会发现,这个概念并不能总结出一二三个具体特征,并不是能被吐槽、打到年轻人痛点就叫网感,《欢乐颂》打人痛点的阶级讨论后,更多得到的是对这个主题过于“显”的诟病。在满屏被花美男占领的时代,大概真诚的同理心才是唯一被每个人都提及过的特征。

《我的奇妙男友》总制片人杨娜(左)和《花千骨》制片人唐丽君

制作人和编剧也想“吐槽”那些剧的特效和负分演技

同一时段播出,仙侠剧《花千骨》的微博热度为转化为数据是247,826,171点,现代都市剧《偏偏喜欢你》的微博热度则是21,211,162点,本质上都是爱情剧,但微博热度差了2亿多点。

在“玄幻仙侠与现实题材的对撞”论坛上,新浪娱乐负责人抛出了这样的数据对比。

而哪怕是并不幻,但依然和玄沾边的《盗墓笔记》,尽管口碑不好,微博热度也比同期播出的都市剧《两生花》高出20多亿点。这大概就是目前玄幻仙侠剧和都市剧的收看状况缩影。

为什么题材上的差距能导致这么大的影响?仙侠玄幻题材早有,为什么近两年有燎原之势?

去年做出《花千骨》的制作人唐丽君在论坛上表示,当时她决定拍《花千骨》是出于考虑西方文化对现在年轻人的影响,她认为:“中国仙侠剧的地位相当于西方人的科幻剧。中国仙侠的东西实际上是具有全球流行趋势的,西方的科幻剧很多也是受了中国仙侠剧中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

但能和西方文化对接的类型实际上有很多,悬疑、爱情也属于,可只有新玄幻这个类型突然大量涌出。对这个现象,唐丽君解释这其实跟国内影视市场喜欢跟风有关,“一部剧火了以后,可能一大批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最近横店四五十个剧组都是仙侠、玄幻这种,上天入地的。”但她认为这股热潮并不一定是坏事,“有这样的大爆发以后,市场才会迅速趋于理性,这跟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柠檬影业负责人杨晓培补充说,明星演员的配备和特效效果也是重要原因,“一定是选择了顶级的小鲜肉,另外会涉及到更多特效,有更大视觉冲击。”

演员秦海璐和严屹宽认为,可操作性的提高是关键问题,“《西游记》能看到的特技在那?看到一股烟。可是《花千骨》的特技是什么?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字中描述的东西能够更切实际、五彩斑斓、丰富多样的表现出来。”

谈及特效制作问题,实际上《花千骨》的特效当时也依然被诟病。玄幻剧流行,但特效跟不上,是目前存在的巨大隐患。

唐丽君谈起《花千骨》特效“吐槽”这其实是国产特效团队的问题:“大家看过《花千骨》里面有食人花吧,一开始出来就是塑料花,真的品质差到极点,这是我们中国团队做的,不能见人。”而后期特效水平上来,是有美国好莱坞团队做的,“就是给《地心引力》做的那一家,那我觉得那个特效是五十块的。”

并不是只有唐丽君诟病国内特效团队问题,编剧白一骢也开始“吐槽”审美问题,“特效想做好,钱不是第一位,第一位是审美。现在国内的问题是,特效公司的人员有技术,不是说他们审美不好,但他们的审美未必和我们要的风格贴切。”

另外他补充说工期太紧是个重要因素:“我们曾经合作过一些所谓国际的好莱坞的大神级的特效总监,他们在我们团队当中,我们给他们起外号是NO、NO、NO。因为每到现场,他们永远是NO、NO、NO,这个拍不了,不行。但是发展到后来,我们国内团队说甭管,我们拍吧。为什么?因为我们整个制作的周期确确实实太紧了,这是国际和国内最大的区别。我们总是在做挑战。”

在记者看来,特效差也并不是玄幻仙侠剧流行度和口碑相反的最重要原因,比如《太子妃升职记》中的特效简直连一毛钱都没有,全是用鼓风机吹蚊帐吹出来的,但这部剧的热度相信没有几部玄幻仙侠剧能相提并论,其中的演员演技是它与其他剧的最大差别。主角全给了鲜肉们,演技却长期不在线是目前大玄幻IP的常态。

对玄幻剧必配人气顶级的小鲜肉这件事,白一骢笑说自己最有经验,因为参与制作的戏几乎捞尽了目前人气最高的几个偶像,比如李易峰、陈伟霆、张艺兴,“这中间有一个人气先行的问题。有一些人气偶像演技不怎么样,但为了他的人气,我们可能还是会选择他。”但白一骢也毫不客气得说这些人气偶像根本不算演员, “有一大半都不算演员,就是偶像,当一个演员来到一个剧组拍戏的时候会跟你聊怎么处理戏。明星过来的时候他的经纪人会告诉你,今天几点要走,几日有假。明星不会管拍什么,只要看自己帅不帅就好了,真的是这样的。”

他说自己知道这对整部剧演技方面的负面影响很大,但凡可以不用就不想用,“我也不怕得罪别人,我觉得那些所谓的偶像,市场认可他们固然是好的,但对于行业来讲没有什么太好的积极作用。他们占据了一个投资的40%甚至50%以上,提供给我们这样垃圾的服务,我真的希望有一天这个榜砸掉,让我们用演员拍戏。”

白一骢甚至透露一部制作200万的剧号称要追加到800万时,多出来的钱并不是用于制作,只不过多加了几个人气演员,“因为大家都疯狂”。这个话可以对应到好几部这两年人气很高的玄幻剧,唐丽君开玩笑说:“你这么一说,我们都不敢看你。”

有网感也好,玄幻IP有保证也好,实际上对制作方来说,这种题材和方向的转向并不完全自愿,不少传统编剧至今也仍然抗拒从制作方接到一本高人气网络小说。但在IP热潮来临已经两三年的风口,大量资本的涌入意味着制作人员自由权的丧失,除了《北平无战事》《少帅》这样少数的优质传统电视剧,大部分有机会拿到大制作的制作人和编剧都逐渐成为90后口味的追逐者,而不再是观众口味的引领者。这样身份转变的背后丢失的不单单是模式的改变,而是拥有话语权、选择权的群体从专业决策者们变成年轻观众的交接过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