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邓亚萍:离开“国家队”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周建平 综合报道
2016-06-11 13:4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从乒乓球的国家队,到执掌搜索引擎产品的“国家队”,邓亚萍曾说,她要做的“是履行国家职责”。视觉中国 资料

邓亚萍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因为离开“国家队”。

6月9日,她宣布辞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职务,联手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王胜江,与俞敏洪、盛希泰打造国内第一家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平台——这是她从北京奥组委离开后,阔别七年重归体育圈。

从乒乓球的国家队,到执掌搜索引擎产品的“国家队”,邓亚萍曾说,她要做的“是履行国家职责”。当离开体育圈,面对她不熟悉的商界“红海”,她仍像那个世界冠军一样努力拼杀,但终究未能改变即刻搜索“合并重组”的命运。

从她以不是最完美的身材入选乒乓队员时,邓亚萍就与逆境搏击,惯常于“输赢”。这一次,在个人创业路上,她的新比赛又开始了。

华丽转身

2008年8月1日,中国北京,萨马兰奇在奥运村副村长邓亚萍的陪同下,参观北京奥运村。视觉中国 资料

4枚奥运会金牌,18次世界冠军,连续8年排名世界女乒第一,辉煌的战绩,让邓亚萍成为当之无愧的“乒乓女皇”。

退役后,从运动员到博士、官员,她完成了两次华丽的转身。

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外语系,邓亚萍只能勉强写全26个字母。11年后,她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剑桥800年校史中,她是第一位攻下博士的世界顶尖运动员。

2009年4月16日,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此前,她曾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

这年12月,面对媒体,邓亚萍“侃侃而谈,讲话四平八稳,颇具成熟官员的风貌。在闪光灯下,她大方地微笑,眼中已没有了当年赛场上的冷峻、凶狠和咄咄逼人”。

邓亚萍常将自己的“完美蜕变”归结于运动员生涯培养出来的品质。

进清华大学学习时,因为巨大的学习强度和压力,她视力下降得厉害,还大把地掉头发。但她丝毫未退缩,不断练习、练习、练习。“运动员的生涯养成了我的个性,就是敢于挑战困难。”回想起这段经历,邓亚萍曾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孩童时,邓亚萍因为身高问题未能进入乒乓球河南省队。“当时我父亲跟我讲的很清楚,你必须要比别人跑得快,这么大一张台子对于个子高的人来讲他跨一步就到了,对于我来讲我可能要跑两步才能够到球,所以你一定要比别人付出的多才能跟别人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因为本身你的身高不足。”

成为官员的邓亚萍,仍习惯将工作与乒乓球联系起来。谈到北京团市委副书记的职位,邓亚萍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她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会不断坚持创新精神,“就像我原先打乒乓球一样,没有新技术,就很难站住阵脚。”

《中国新闻周刊》曾如此评价邓亚萍的华丽转身:“她为万千运动员灌输信念——把命运中可把握的部分最大化。”

“国家队”

外界盛赞邓亚萍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个人品质,而她自己始终不忘把国家放在首位。国家的力量,在邓亚萍“可把握的部分”中占有很大分量。

1997年,刚到国际奥委会的邓亚萍,遇到对其工作能力的质疑。她想到的是“如果是我个人我也认了,但我身后是中国”、“我代表的是13亿中国人”,邓亚萍对媒体说,正是这种责任感迫使她不断学习。

在承认自己个人努力的同时,她强调“没有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也不可能有大家今天对我的评价”。2010年12月6日,邓亚萍在清华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说:“当你的个人价值叠加在国家的利益上,你的价值会无限放大。我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凭借个人的奋斗和体制给予的力量,邓亚萍在学术和政治领域延续着过去的冠军光环。

然而,随着她与体育圈渐行渐远,“可把握的部分”开始变小,光环亦逐渐变淡。体制犹如一把双刃剑,她越是突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曾经给予她支持的体制就越是变成一种束缚。

2009年,《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要采访邓亚萍,她的丈夫答复:“过去我可以替她做主,现在不行。她是领导干部了,得按组织程序来报批。”

次年10月,邓亚萍进入人民日报社,担任人民搜索(后改名为“即刻搜索”)总经理。她接受了一个艰难的任务:把这支搜索引擎的“国家队”打造成“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网民规模相称的搜索引擎”、“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及维护网络主权、争夺制网权。”

“当时,一些体育部门对邓亚萍也抛了绣球,邓亚萍的选择还是很多的,至于其最终选择即刻搜索总经理一职,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因为18次让国旗飘扬在世界各大赛场上的明星人物,在内心,代表国家做事,还是有一个梦想的。”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我就是要打服别人”、“凭什么输给你”,2005年,邓亚萍还不是团市委副书记,也不是总经理,面对《人民日报》记者,她俨然仍是一位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霸气女皇,惯于面对输赢并力求打败对手。

不过2010年,进入商界的邓亚萍,在人民搜索的新闻搜索1.0上线时却说,“我们本身代表的是国家,你(百度)不用打败我们,你应该多帮助我们,多给我们出主意。我们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履行国家职责。”

辞职

2011年11月22日,西安,邓亚萍以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网总经理身份前往西安交大招兵买马。视觉中国 资料

在任上不到三年,邓亚萍的形象发生了转变。2013年,即刻搜索被重组清算,邓亚萍“败光20亿元”的传闻爆出。许多人质疑邓亚萍“不懂市场”、是互联网“门外汉”。

有媒体评论称:“在即刻搜索这片全然陌生的阵地上,邓亚萍面对了一场错误的挑战——她的知识积累、职权内能控制的管理模式及人力资源,无法应对这片红海。”

也有媒体援引“多位接近人民搜索的人”说,“邓尽管有干劲和冲劲,十分敬业,但技术、管理以及市场经验是其软肋。”

面对质疑,邓亚萍选择了沉默,她似乎“消失”了。

直到2015年10月,她才在奥地利第三届贝肯鲍尔论坛第一次做出正面回应:“公道自在人心,谣言终会破灭。”

腾讯新闻援引了一位跟随邓亚萍工作多年的助手的说法:作为公职人员,邓亚萍接受采访都要通过审批,“败光20亿”新闻流出后,《人民日报》内部并未做出“即刻搜索失败”的认定。而即刻搜索与盘古搜索合并期间,国家审计署曾对即刻搜索做出相应审计工作,官方结论没有出来。

而关于“20亿”的传闻,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以即刻搜索的那点流量几年花费20亿元是不可能的,几个亿还差不多。”

第一财经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2012年得到的数据是,即刻搜索的前期投入在2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没花多少钱,更多是花在人才的储备上,他们最高峰时大约有600人。“这也是邓亚萍的必然选择,因为没有互联网经验的她必须崇尚技术的力量。”

但“一位前即刻搜索内部员工”对财新网说,“她事实上很难左右即刻搜索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环境里,可能换了李彦宏来做,也很难做起来。”

关于邓亚萍在即刻搜索的这段经历,外界众说纷纭。而多位“内部人士”、“消息人士”的话,并未让确切的事实浮出水面。

6月9日,在邓亚萍宣布辞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职务当天,《人民日报》发布公告称,“在(即刻搜索)三年多时间里,她利用有限资金,吸引技术精英加盟,完善搜索体系和内容平台,使即刻搜索拥有了一批核心知识产权和一支技术团队,网站日均浏览量峰值突破1300万,移动客户端总用户达到658万激活量,网站市场占有率排名从全国三万多名提升到三百名左右。”邓亚萍的成绩得到了肯定。

然而,她的退场却有些悲剧英雄的色彩,“2013年9月,因业务需要,即刻搜索合并重组,邓亚萍负责善后工作,现已完成人员安置和产权清理工作。”

不知道对邓亚萍而言,重返体育圈是一次回归,还是一次出走。

(资料参考:《中国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人民日报》、《新民周刊》、《第一财经日报》、财新网、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