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河北正定到北京,习近平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三重境界

张鹏/中国青年网
2016-06-12 09:4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南海 >
字号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2日消息,昨天是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习近平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从河北正定到首都北京,他用自己独特的执政智慧和文化情怀,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巨大力量。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用古人诗句,形容治学的三重境界。从地方到中央三十多年来,关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习近平不断思考、探索与实践,也走过了三重境界。

境界一:身体力行保护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存文化火种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在一块块秦砖汉瓦、一件件甲骨竹简上堆垒而成的。缺少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就无从谈起。不管是主政一方,还是担任国家领导人,习近平都把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执政理念中一道牢不可破的底线。正因为他的重视,多地多处历史古迹免遭破坏,而他保护文化遗产的言行,也成为了文物保护史中的精彩一笔。

1982年,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任职。这个号称“赵云故里”的冀中县城有九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各县屈指可数,却长久失修。习近平到任后,“不拘一格求人才”,推荐熟悉当地文化的贾大山出任县文化局长,为正定文化系统找到了合适的“掌门人”。在东晋古迹隆兴寺院西侧,习近平看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名碑“本命长生祝延碑”上沾满泥土,缺乏保护,当即找到主管领导,并提出严肃批评。习近平说:“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

1990年时,习近平在福州任职。福州有两千多年建城史,自古是东南重镇,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习近平到任不久,就保护、修缮了林觉民、谢冰心故居。此后,习近平还对市内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普遍做了政府挂牌保护。

1990年6月8日,习近平在福州华林寺调研。

2000年元旦,新世纪第一天,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发布了一份重要的省长令:保护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当时遗址尚未定为文物,一家大型企业马上就要在那里炸山开矿,习近平接报后紧急批示企业“立即停止爆破”,批示当地政府“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洞穴遗址群的保护”。两个“立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从炸药包下抢救了文化遗产。

浙江地属江南,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在浙江工作期间,习大大足迹遍及浙江全省各县市区,也留下关心浙江文化遗产的身影:他两次去跨湖桥遗址考察;专门为浦江上山文化作出批示;为了更好地还西湖于百姓,他三提建议。

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情况,也牵动着习近平的心。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来到平安大街东不压桥,看了玉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展览和古河堤遗址,沿着修葺一新的河道边走边了解河道恢复和四合院修复情况。傍晚,习近平又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在“燕蓟神韵”“国际都会”“日下积胜”等展区,他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前驻足,认真听取介绍。在珍贵馆藏文物展台,习近平提醒因为忙着拍照而离文物过近的记者们:“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傍晚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在“燕蓟神韵”“国际都会”“日下积胜”等展区,他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前驻足,认真听取介绍。在珍贵馆藏文物展台,习近平提醒忙着拍摄的记者们“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幽默话语引来大家一阵笑声。 新华社 资料

境界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除了保护,还要发挥好文化遗产的教育后人、传承文化的功用。关于如何更好发挥文化遗产作用,习近平也有着深入的思考。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 新华社 资料

2014年2月,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在其他场合,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对于肩负爱国主义教育使命的抗日战争文化遗迹,习近平格外重视。2014年9月,一份反映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遭破坏的报告送到了习近平的案头。总书记对此写下大段批示,责令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落实对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的维修改善工作,尽早恢复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并指出“有类似阜新情况的,务必抓紧进行维修,切实做好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让文化古迹活起来”,还意味着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

2014年10月22日,“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习近平为展览题写序言指出,这次展览展出来自中国27家博物馆的450多件精美文物,从多个侧面展示中国汉代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传递中华民族不断进行文明创造的智慧结晶。从这份中国文化珍贵遗产中,法国和欧洲观众能够更为形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丝绸之路文物展、中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展等一系列文物展,正作为“外交使者”“国家名片”,日益成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活起来”的文化古迹,正走近百姓、走向世界。

境界三:深化保护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新挑战,古城风貌千篇一律、文物保护方式过于简单化、盲目化等问题不断出现。在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的历史进程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

面对矛盾,习近平对文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更深切的关注、更深入的思考。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他在序中写到:“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特别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

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就对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对立起来的行为提出警示:“如果说以前无知情况下的不重视还可以原谅,那么现在有认识情况下的不重视,那就是意识问题、政绩观问题。”

2013年8月,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上,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2013年11月,习近平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报告作出批示强调,“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014年9月,在一份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缺失的相关材料上,习近平批示指出,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这些思考与探索,是对文物保护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更高要求。经过实践的检验,它们正逐步成为我国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遵循。真实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发展中保护,一幅城镇化与历史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