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几部电影,听上去就很美

刘行
2016-06-14 13:3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影片中不乏绝佳的原声配乐作品,视觉之外,若能再多一层听觉享受,岂不更值回劳心劳力抢票的辛苦?除了《我们是X》这样主打音乐的电影,以下再为大家推荐五部影像与音乐十分契合,且原声音乐风格各异的好电影。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这部由东西方的两大音乐才子坂本龙一和David Bowie联袂主演的影片的原声音乐自然不同凡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它的配乐跟David Bowie没有半毛钱关系,全由坂本龙一一手打造。

这部原声作品还成就了乐坛的一段佳话:影片的主题音乐“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自此成为坂本龙一的代表作,日后被收录进他的n张精选集中;而英国Art Rock代表人物David Sylvian以此旋律填词的歌曲“Forbidden Colours”虽然没有出现在电影中,但后来被收录到原声专辑里,同样成为其最著名的作品,也是逢出精选集必收;更难得的是,他们从未为这首歌的版权之类撕过逼,而且多年来一直断断续续有合作。

不过,一直令我耿耿于怀的是为什么坂本龙一没让David Bowie唱这首歌,其实两位David的气质和声线都很相近。唯一的解释是坂本龙一和David Sylvian私底下关系实在太好了,两人毕竟是从1980年David Sylvian在Japan担任主唱时期就开始合作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是必须的。

《魂断威尼斯》(Morte a Venezia)

据说,当年托马斯·曼是听了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后,才猛然发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然后根据和妻子去威尼斯度假的真实经历写成《魂断威尼斯》。《第八交响曲》创作于马勒发现爱妻艾尔玛出轨之后,注入了自我的隐忍,或许与托马斯·曼对于美少年的克制的爱有异曲同工之处。小说主人公恰恰跟马勒同名,身份又是作家,足见《魂断威尼斯》的私小说属性。而当身为同志的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后,主人公奥森巴赫的身份从作家变成了作曲家。

有人曾说这个角色意在影射马勒,但我坚信身为妻奴的马勒对美少年绝无非分之想。更合理的推断是,作曲家的身份令影片中大肆安插的古典音乐显得顺理成章。不过,马勒的音乐的确在影片中有很强的存在感,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献给艾尔玛的第五交响曲,其第4乐章柔板在结尾奥森巴赫之死中响起,将整部影片推向高潮。不过,影片并不仅仅引用了马勒的作品,其他还包括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李斯特的《巡礼之年》、莫扎特的《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 K364》、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没错,清一色德奥作曲家的作品。

《十诫》(The Decalogue)

《十诫》是继1985年的《无休无止》后,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与作曲家普莱斯纳(Zbigniew Preisner)的第二次合作。相比《无休无止》,《十诫》中的音乐要多得多,可以说这次合作也为基耶斯洛夫斯基之后的所有作品的音乐奠定了基调。

《十诫》系列每部影片的片头音乐都采用第九个故事(第九诫:不可觊觎人妻)的主题音乐“Do Not Take Another Man’s Wife”,后来这段音乐还被用于《红》的主题音乐。影片中特意提到这段音乐出自一位19世纪末的荷兰作曲家Van den Budenmayer之手,这是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中,《两生花》与《蓝》中也曾提到他。当然,后来我们知道这只是普莱斯纳的化名。他曾在采访中透露,基耶斯洛夫斯基原本想在《十诫之九》中使用马勒的音乐,但他们没钱付版权费,于是普莱斯纳决定自己动手写点有古典味道的配乐,两人商量杜撰一位已逝的作曲家,显得更像那么回事。

基耶斯洛夫斯基曾表示:“普莱斯纳是个很特别的作曲家,他有兴趣同电影的拍摄一起进行创作,而不是在看完电影的成品后再考虑如何用音乐体现。”或许因为这个原因,普莱斯纳的音乐总是与画面非常契合,比如第五个故事(第五诫:不可杀人)片尾的小提琴与钢琴协奏曲,明明是万物复苏的清晨,小提琴却重复着令人心碎的旋律,反差感格外强烈,却契合着目睹了法律夺走生命的年轻律师的悲恸,待到钢琴旋律出现,仿佛是在安慰绝望的律师和被他感染的观众。多年以后,即便遗忘了电影的内容,只要听到普莱斯纳的音乐,这样的画面仍旧会浮现眼前。

《最后探戈》(Un tango más)

很遗憾,我没能抢到这部关于阿根廷的探戈舞者Maria Nieves Rego与Juan Carlos Copes的纪录片,所以我打算狠狠地刷几遍Sexteto Mayor的各张专辑,然后脑补Maria Nieves Rego与Juan Carlos Copes翩翩起舞,彼此相爱又彼此辱骂的画面。

六人探戈演奏团体Sexteto Mayor于197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成军,2003年曾获格莱美奖,初始成员有不少已去世,补充新鲜血液后,仍维持六人的配置,分别是一位钢琴手、一位贝斯手、两位小提琴手和两位班多钮琴手。虽然皮亚佐拉对探戈音乐的改革影响深远,Sexteto Mayor跟他也有过合作,但他们的演奏风格还是更偏向于发端自卡洛斯·加德尔的阿根廷传统探戈音乐。

《最后探戈》中采用了13首Sexteto Mayor的作品,最著名的《Quejas de Bandoneón》之前曾出现在莎莉·波特自导自演的《探戈课》(The Tango Lesson)中。

《演员龟冈拓次》(俳優 亀岡拓次)

近年,大友良英扎根NHK,为电视剧贡献了不少让观众耳目一新的配乐,比如大热的《海女》、浅野忠信主演的《漫长的告别》、悬疑剧《昭和64年》及最近播出的《小豆豆电视台》。或许这些剧集我不会再看第二遍,但大友良英的配乐却总是百听不厌。

这些配乐的创作风格大都是将他酷爱的Free Jazz和影像的氛围相融合,有时玩嗨了,会显得有点喧宾夺主,让喜欢他的乐迷不由感叹:“果然是大友良英啊。”

好在电影《演员龟冈拓次》的剧情本身就很有戏剧性,大友良英的音乐放在里面想必不会有突兀的感觉。从预告片来看,他最拿手的急速变奏的Free Jazz还是继续在玩,新意是融入了Lounge Music,营造出一种昭和时代的怀旧感。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