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波兰期待中国投资和中国市场:习主席来访会尝到最好的苹果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发自波兰华沙
2016-06-17 08:2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华沙老城。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图

“波兰近几年发生的变化太大了,但到底有多大,大概只有有过相似经历的中国人才能真正理解我们的意思。”

当时速140公里的汽车飞驰在刚刚建成、纵贯南北的A1高速公路上的时候,华沙向导毕达(Piotr Karpinski)试图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细数波兰近年来在经济上获得的巨大发展,但他似乎一时间也无法说尽这个东欧国家正在发生的方方面面,最后选择用这句话做了结语。

在冷战的丧钟敲响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世界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真正保持了不间断的经济增长、且英勇地挺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对于频频出现负增长的欧洲大陆来说,有了一个例外:波兰。

希望为习主席呈现最好吃的波兰苹果

波兰苹果。

“波兰需要在西方之外寻找一些新的市场和机会,纵然欧盟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但为了波兰的快速发展,欧洲对我们来说已经太小了。”波兰总统发言人马利克·马耶洛斯基(Marek Magierowski)在由波兰驻华使馆组织的考察活动中,向中国媒体表示。而中国,无疑就是华沙方面在跳脱出欧洲范围后首个被投以炽热目光的对象。

波兰方面透露,波兰总统杜达将在总统府设宴款待习近平主席。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图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6月13日宣布:应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尼科利奇、波兰共和国总统杜达、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17日至22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其中,习近平将于19日首度对波兰开展国事访问。

对于这场被称为能为中波关系带来“决定性推动”的出访,波兰各级部门已经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虽然波方表示尚不方便公布习近平此访的具体行程,但却不约而同地向媒体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中国将在6月20日正式解除对波兰苹果进口的限制,中国的消费者或将能很快在各大市场中购买到来自波兰的苹果。

波兰方面透露,波兰总统府的“白厅”或将是波兰总统杜达与习近平主席进行重要会谈的场所。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图

谈及这一可能成为习近平主席访问关注点之一的“明星水果”时,前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董事会顾问斯拉沃米尔·马伊曼(Slawomir Majman)笑称,对于目前的波中经济关系来说,苹果无疑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性的水果”。

作为世界上曾经的出口苹果第一大国,波兰的苹果出口受到了2014年以来俄罗斯的反经济制裁的打击。截至目前,俄罗斯依然限制从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进口包括水果在内的食品和农产品。而在经济制裁实施之前,波兰出口俄罗斯的苹果曾一度达到国内产量的50%。

焦急的波兰果农因此在近年来发掘了许多包括新加坡和越南等亚洲市场,而对于最大的亚洲市场,中国却一直因为国内对农产品进口的严格政策处于缺席状态。

“这次习主席一定会有机会尝到波兰苹果,而且我们还会为他和中国代表团呈现用各种方式制作的波兰苹果,当然我们还希望中国代表团能够发现波兰其他食品的美,希望能够和他们分享波兰最好的东西。”波兰外交部副部长卡塔泽娜·卡茨佩尔契克(Katarzyna Kacperczyk)表示。

紧密政治关系背景下的巨大贸易逆差

位于罗兹的集装箱码头,这里是蓉欧铁路(成都-欧洲)的其中一个起点。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图

然而,苹果仅仅只是波兰希望能向中国实现出口的众多产品之一,作为欧洲食品加工行业最强大的国家,波兰有着一长串引以为傲的出口食品清单,但鲜少能打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波兰在苹果出口上的努力仅仅只是中波之间巨大贸易逆差的小小缩影。

据统计,目前,波兰每年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大约是中国从波兰进口货物的10倍,中国是波兰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国产品占波兰进口产品的11.4%;而在波兰的出口贸易伙伴排名里,中国却只位居第21位,对华出口仅占全国出口的1%。

目前,中国和波兰之间已经开通了两条常态化运行的货运铁路线,其中最为频繁的成都到罗兹的“蓉欧快铁”已经可以实现每周2次往返,最快只需要10天,满载着中国货物的列车就可以横跨欧亚大陆,来到波兰,但目前这两班列车都依然无法实现双向满载。

马伊曼表示:“现在波中贸易的比例是1:11,我们并不会幼稚地希望这个比例变成1:1,但我们希望至少能变成1:5或是1:6的水平。”

早在2002年,为发展波中经济,鼓励中国企业在波兰投资,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就成立了波中经济合作中心,为了向澎湃新闻强调波中合作的“独一无二”,熟谙中国事务的马伊曼甚至坦言“你知道,我们的外国朋友可能不会对此很满意,因为我们只有一个波中合作中心,却没有波美中心或者是波日中心。”

但即便如此,中国同这个东欧大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却亟待加把劲,才能像两国政治关系那样紧密和强有力——现在最多只能算是“温和”。兰国际事务研究所专家贾斯汀娜·塔塔尔(Justyna Szczudlik-Tatar)如此评价道。

2011年,中国和波兰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令中波政治关系迎来了最佳的时代。

去年11月,刚刚上任不久的波兰总统杜达选择中国作为其在非欧洲地区的第一个访问国家,他更前往在苏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令这一原本只维持在政府首脑间的峰会上升到了国家领导人级别。

作为中东欧国家最为主要的经济体,波兰不仅积极地推动着和中国的“16+1”机制,更以无可比拟的热情参与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此外,波兰还是唯一一个加入“亚投行”项目的中东欧国家。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东欧研究所副教授宋黎磊认为,在继中国和波兰在去年成功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之后,此次习近平主席的访问不仅将进一步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预计将具体落实一些经贸合作的细则,“中波的政治关系是一个框架,有了这个很好并且明确的框架,中波之间的经济合作才能够进一步细化展开。”

中东欧市场,中国在加速

波兰北部格但斯克的深水港枢纽。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图

“欧盟援助波兰的基金将会越来越少,伴随着欧洲市场的饱和(欧洲市场占到了波兰贸易的80%)和中国作为亚洲中心的崛起,这意味着华沙必须更加重视亚洲市场。”塔塔尔写道。

但在波兰市场,甚至是中东欧市场,中国相比其他西方国家,甚至是自己的邻国日本和韩国,或许要进一步加快速度。

波兰北部的格但斯克港,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散货集中港,拥有波兰唯一的深水港。

格但斯克深水枢纽港财务主管亚当·左诺沃斯基(Adam Zolnowski)介绍称,2000年开始,大量的外国投资开始进入波兰,从最早的美国和德国,到后来的日本和韩国,如今波兰已经成长为最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之一。

“多亏了韩国在波兰投资的三个中心,现在波兰已经成为了欧洲首位的家电生产国家,大量韩国电视机都是在波兰进行组装。”

对比之下,中国目前对波兰的直接投资,仅仅只占到了所以外国对波投资的1.2%。

“虽然,‘16+1’合作模式是在华沙提出的,但坦白说,中国在中东欧‘迟到了’。”马伊曼说,“但‘16+1’的确是中国重新发现中东欧市场的好办法,我们在16国经济中占比40%,波兰没有理由不支持‘16+1’。”

对上述“迟到”的说法,宋黎磊则认为中国到达波兰的时机“恰逢其时”,“波兰2004年才成为欧盟成员国,当时他们自己都需要和欧盟的经济体系和法律规则进行对接,而中国的到来正好赶上了欧债危机和欧盟自身的众多问题,这相当于在他们特别‘饿’的时候,中国在桌子上放了一盘大蛋糕。”

夹于欧洲与俄罗斯之间,波兰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能在连接东方为自己带来的利益,所以,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被首次提出后,波兰很快搭上了这趟便车。

位于罗兹的特别经济区。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图

从波兰的陆路货运公司到港口码头,没有一个负责人会忘记表达希望成为“一带一路”上物流枢纽的强烈愿望。

PKP Cargo波兰国家铁路货运公司作为全欧洲第二大的货运列车公司,每周负责运营着中国到欧洲的近20次班列,在公司的简介中,他们将自己描述为“‘一带一路’倡议天生的物流合作伙伴”,因为早在“一带一路”被提出之前,PKP Cargo就已经预先开始安排对中国铁路货运的“试验”,而这一倡议的出现,“非常符合我们的诉求和功能”。

而在蓉欧快铁的另一头——波兰第二大城市罗兹,这里的中波企业已经开始联合计划在“家门口”修建一个大型物流中心,使得来自中国的货物一到站就能很快地发往欧洲各地。

作为该项目的合作方,中国企业新丝绸之路有限公司,是为数不多的最先进驻罗兹特别经济区的中企之一。该公司首席运营官欧宇恒表示,在目前中欧之间海陆物流占主流的背景下,铁路物流会为中波贸易客户提供一个新的渠道,罗兹的这一物流中心项目将有望成为中国和欧洲贸易链上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点,从而带动双方的仍有很大增长空间的贸易量。

而罗兹省省长兹涅维·劳尔(Zbigniew Rau)更是急切地表达自己希望让中国消费者吃上美味的波兰苹果的心情:“我希望中国能在(6月)20日通过(对波兰苹果的解禁),那么我们只需要3天的时间把苹果放到列车上,然后(列车)需要10天的时间到达中国成都,希望中国民众能在那之后的一周之内就吃上波兰苹果。”

“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非常‘性感’”

波兰著名球星莱万多夫斯基是华为在波兰的代言。
华为或许是中国企业在波兰发展的最佳范例——就在华沙市中心高耸的科学文化宫斜对面“黄金地盘”上,华为的巨幅广告占据了一整幢楼的侧立面,而无论是在视野广阔的华沙郊区,抑或是人群熙攘的华沙老城,你都能轻易地发现波兰“国脚”莱万多夫斯基(Robert Lewandowski)代言的华为巨幅海报。

“你无法想象莱万多夫斯基在波兰‘爆红’的程度,他的脸无处不在,所以你也能想象华为在波兰的地位了。”向导毕达这样解释华为在波兰的“存在感”。

然而,在成功的范例之外,发生在2011年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海外)“折戟”波兰的事件则是中波双方不得不提的伤痛。在进入波兰之前,中国企业是否真的做足了功课,成为了这场纠纷发生后不断被提及的话题。

2009年,当时的波兰正在为2012年即将主办的欧洲杯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基础设施筹建。同年9月,中海外牵头另外2家中国企业以及1家波兰企业,以低于波兰政府预算一半的报价,获得了连接德国柏林和波兰华沙的A2高速公路项目。但该项目在2年后因为拖欠分包商工程费用而被迫停工,中海外也在不久之后决定放弃,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则公开宣布,解除与中海外联合体签署的工程承包协议。

中海外折戟事件的根本缘由,中波双方至今都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中海外在试图进入这个遥远的国家时,对于当地市场的了解和研究远远不够。

波兰经济发展部国际合作部主管亚当·布罗捷克(Adam Brozek)坦言:“中国不够了解波兰,波兰也不了解中国,希望通过此次习主席的访问,我们之间的缺口能被填满。”

宋黎磊告诉澎湃新闻,2011年,中国企业当时的专业人才储备和现在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中国中东欧合作秘书处通过开放各种课题和合作平台,已经大大促进了双方间的了解,“而在当时,一个懂波兰语能看懂项目合同的专家都是凤毛麟角的”。

“但这一事件依然给中国企业家上了一课——那就是不能把波兰这样的中东欧国家当成非洲,波兰是发展中国家,却也是欧盟中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向欧盟的规则看齐,从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波兰高于中国。”

作为当年折戟事件的见证者,马伊曼对此的态度也是如此,他表示,波兰并不因此害怕中国的投资,反之,波兰需要中国的投资,但他同时强调,即使是同处于16国的框架之下,每一个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区别是极其巨大的。

“波兰不像塞尔维亚,如果中国不帮他们修铁路,就没人愿意出钱帮他们修。”马伊曼打了这么一个比方,他认为,波兰需要的是更多的和中国在第三方国家比肩进行投资的机会,也同样需要波兰产品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对高质量的食品的需求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实在是非常‘性感’。”马伊曼打趣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