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带一路”电影论坛:小国更要通过电影展示独特文化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16-06-15 09:5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一带一路”的元素贯穿全程。入围金爵奖评选的参赛影片中,就有出自伊朗、波兰、捷克、以色列、中国等沿线国家电影人之手的作品;亚洲新人奖的入围影片,则来自印度、泰国、以色列、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展映板块更是设立了“一带一路”单元,让观众通过银幕集中了解沿线国家的电影风景;电影市场还首次设立了“一带一路”专区,用于为中国拍摄的“一带一路”影片和沿线国家的电影项目进行版权交易和合作洽谈……

6月15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人汇聚“世界电影·一带一路”论坛上畅诉合作前景,印度孟买电影节国际事务负责人阿努·兰加沙 、爱沙尼亚“黑色之夜”电影节主席缇娜·洛克、中美电影节主席苏彦韬、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主席玛格达·瓦塞夫、格鲁吉亚国家电影中心首席副总监玛雅·支拉什维利等共同谈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国家电影”如何在“全面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今天,协作起来让“世界电影”更全面更美好,以及在好莱坞票房炸弹和琳琅满目的猎奇电影标题之外拓宽自己的观影选择,如何将本国的文化和风俗与电影载体结合起来,让本土和世界观众共同分享等话题,并联合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论坛负责人杨乐乐在主持论坛时表示,“今天我们这个话题虽然表面上没有那么光鲜,但其实确实扎扎实实地和我们每个电影人,或者电影的制作者、传播者都紧密相连。这个论坛是关于怎么样用电影这门媒介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自己的价值,不只是让我们身边的人,更是让外界更远的人能够看到文化中、历史中美好的东西。”

国家虽小,文化俱全

比起其他论坛上被簇拥的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大佬们,“一带一路”论坛上的电影人显得“弱势”了许多,他们国家的电影产业远不及中国目前电影市场的规模,但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全球重大的电影节都有取得好成绩。

中国电影《大唐玄奘》

新加坡纪录片《我们唱着的歌》

缇娜·洛克介绍说,爱沙尼亚只有125万人口,但是也有自己的电影节,和上海的电影节规模也一样,是A级的国际电影节,“ 20多年前我们创办了这个电影节,现在我们每年展映270部长片电影,来自70多个国家。”缇娜还提到,爱沙尼亚也有非常成熟的电影行业,特别是现在的剧情片和动画片是很有名的,“大部分的大电影节上都有我们电影的身影,也得过奥斯卡的提名,我们的电影工业虽然非常的小,但是我们的电影已经很著名了。”

来自孟买的阿努·兰加沙说,“印度的国家电影跟其他国家有点不同,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本身就充满了多样性,我们的国家电影不但包括宝莱坞的印度电影,还包括印度各地区的电影。有很多的印度观众都会看好莱坞电影,但是大部分电影还是国内电影。票房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印度电影和其他的区域电影。”

以色列电影《沙尘暴》

伊朗电影《长生不死》

已经举办到38届的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同样繁荣,电影节主席介绍,“我们埃及的电影历史和电影本身的历史一样长,也就是从上世纪初最开始发明电影的时候,埃及就开始做电影了。”玛格达·瓦塞夫补充说,埃及在最初开始制作电影时使用的是美国模式,“因此我们能够触及比较大的市场,整个阿拉伯市场都可以触及得到。到了1960年代埃及出现了一些政策上的变化,这些电影就进入了国家化层面,有比较多国家层面的介入。之后我们也有了私人电影机制。可以说我们埃及的电影也是经历了高潮与低潮。”

菲律宾电影《贪婪的代价》

伊朗电影《龙来了》

来自格鲁吉亚国家电影中心的玛雅·支拉什维利则介绍了格鲁吉亚的电影节、动画节和纪录片节。“我们也会向一些项目提供融资,比如教育,这样我们就可以培育电影观众。格鲁吉亚这个国家很小,没办法和中国的人口比,但是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电影历史,我们努力推广格鲁吉亚的电影到世界各地去。”

合拍是未来方向但要保留文化精髓

2012年3月6日,伊朗德黑兰,电影院里正在重新上映荣获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伊朗电影《分离》。 刘行喆 澎湃资料

对于这些在文化上并不强势的国家来说,电影成为他们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而相比好莱坞的强势,小众的小语种电影走出去,似乎又需要借助一些外力的帮助。

玛雅·支拉什维利谈到,曾有两部格鲁吉亚的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格鲁吉亚是很小的国家,很多人都不知道格鲁吉亚在哪里,是怎么样的一个国家,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非常大的成功。”

合拍片是几位电影人共同认可的未来发展大方向。玛格达·瓦塞夫谈道,“我觉得市场开放以后会带来更多的合作电影,这在世界各地都是一种趋势。比如说在欧洲我们很少看到仅仅由法国或者德国制作的电影,一般都是多国合作的电影。可以说合作电影是市场开放的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未来我们合作方不光是西方国家,也可以是和亚洲、中国,东方国家合作,我觉得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我必须说爱沙尼亚的电影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有合拍的经历。” 缇娜·洛克说,“从我们这个国家独立开始,我们首先找的合拍方式是来自于文化相似的国家,比如说芬兰、瑞典。但现在我们的合拍方会有老挝、韩国、日本,现在爱沙尼亚和中国也签了合拍的协议,所以以后也会有中国的合拍方。我觉得合拍是我们的未来之路,尤其对我们这样的小国家来说。”

当然做好的合拍片并不容易,小国家的电影人诉诸合拍来保存他们的国家身份和文化认同,但也承担着失去正统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风险。

玛格达·瓦塞夫谈到,其实埃及的合拍片当中经常发生让观众感到难以接受的状况,“合作电影丢失了本国文化的灵魂,收了外国人的钱就让步了。1984年的时候埃及著名的导演和演员一起合作,但是这部电影遭到了埃及人很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这部电影的观点是用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外国的历史。这是我们埃及对合作片的观点。”

但随着合拍片量的增加,玛格达说埃及电影人逐渐找到了这其中的平衡,“大家现在观点一点点在改变,也意识到其实合作拍片不一定会改变电影当中的灵魂或者观念。我们可以接受国外的投资,但是仍然维护我们本国的身份和灵魂。”

而在阿努·兰加沙看来,“有一种合拍片的视角就是结构化的融资,不一定是剧情,而是制作方面的合作。”

论坛尾声,上海国际电影节与这些国家的电影节代表签署协议,内容包括提升自己机构之间文化的交流,提升每个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电影人间的合作双方互推电影;加强制作和发行方面合作,以及加强电影的教育以及评论方面的提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