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台湾新党青年委员会主席王炳忠:中国大陆重新崛起是一定的

澎湃新闻记者 陈竹沁 韩雨亭 发自厦门
2016-06-15 16:38
来源:澎湃新闻
港台来信 >
字号

台湾新党青年委员会主席王炳忠。  中评社 资料

29岁的王炳忠,在台湾青年中素有“怪咖”之名。

出身台湾本省家庭,却尤爱唐装、宫廷剧,心怀统一理想;挺旺中案、挺课纲微调、挺服贸,参加大陆“九三阅兵”……一口特殊的卷舌音京片子,屡屡站在岛内“学运明星”的对立面。

2011年,王炳忠加入新党,成为青年委员会主席。“太阳花学运”中,蓝营青年集体噤声,他凭着一首破音的歌曲一炮而红。即使日后反对者时常借此揶揄嘲讽,他也不以为意。

第八届海峡论坛期间,王炳忠与共称“新党三剑客”的侯汉庭、林明正一起,陪同新党主席郁慕明访问厦门,与大陆青年对话交流。

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王炳忠主动提及当初被媒体所称的“爆红”:“我们本来只是一个小党的年轻人,为什么会被大家看见?就是因为当时台湾没有半点跟他们不同的声音。我没有刻意,我只是出来讲我的话而已。”

他希望新党能帮助台湾年轻人“扒开”对大陆的“有色眼镜”,小到借助新媒体反驳政治谣言,大到民族意识的重建,支持“对社会历史教育有正义的事情”。

今年1月16日,台湾“立法委员”选举结果出炉。新党未能突破5%的选票门槛,在新党提名的“不分区立委”名单排行第6位的王炳忠亦告落选。不过新党突破3.5%的门槛,仍然获得了每年约2550万新台币的政府补贴竞选费用。

王炳忠说,新党将利用这笔补贴款成立一个“公义基金”,专门投入到上述事业中去。

据王炳忠介绍,2012年起,新党开始举办“中华儿女文史体验营”,每年暑假带近100位台湾青年到大陆不同地市,看秦汉、清朝的历史,看西安事变等历史景点,加上陪同教师的指导,使这些台湾年轻人跳出“小确幸”,“培养他们恢弘的史观和广阔的胸襟”。

【对话王炳忠】

澎湃新闻:国民党此次败选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年轻化不足,新党在台湾青年工作耕耘方面怎么样?

王炳忠:新党从2012年开始就定调要改造,当时就两条路,一条是加强两岸,一条是加强青年。我是2011年的时候加入新党,2012年侯汉廷、林明正又陆续加入。我们做了“中华儿女文史体验营”,新媒体方面有侯汉廷的政论节目《鬼岛那些事》等。

当然,我们资源没有国民党多,但是我们走精的路线,在过去反课纲、反服贸,都看得到我们新党。其实这个也不是偶然的,(我们改造)已经过去好几年。郁主席在培养年轻人的过程当中,特别重视每天跟我们直接对话,从对话当中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新闻应该怎么看。还有包括很多细腻的举动,这个政治人物讲这个话,他的用意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这个话当中演绎出他们有什么意思。

国民党也重视政治教育,但第一它没做这么细,再来它避谈政治。国民党的青年团很多活动,我们戏称为“喜欢去谈一些狗狗猫猫”。它对最尖端、最尖锐的问题,没有教导。

比如现在大家讲要“清算”国民党、国民党转型正义这些问题,国民党自己也不会讲,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辩护。比如洪秀柱就说,发现国民党很多一线党工对“九二共识”也不了解,那你怎么去跟人家辩论呢?

而国民党的青年教育“去政治化”,反而更没有论述,对自己没信心。我们不要谈政治、太尖锐,我们谈关心猫狗。问题不是这样子,台湾这几年很清楚,我们看到对方是政治挂帅在斗国民党。

所以所有好的青年创业政策,给你扣上“卖台倾中”的帽子,你就完蛋了。国民党要有人能够去反驳这些东西,否则便挨打,因为你没有信心,在“太阳花学运”这些关键时刻,变成一下子鸦雀无声。

“台湾民粹的特色和‘台独’分不开”

澎湃新闻:我们现在观察台湾,有一种民主民意的民粹化,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炳忠:台湾民主变民粹,人权变特权。明明是贪污犯会被扯成政治问题,你就算要求特赦也要先认罪,为什么会搞到变无罪,很明显是民粹。

民粹的特色,我认为跟“台独”分不开。很多民粹我们听了觉得是谎言连篇,为什么他能够成真呢?(为什么)讲统一的被追打,讲“独立”的反而招摇过市呢?这里面是“政治正确”的问题。

我们讲民粹跟民主的差别,民粹有一个“政治正确”,他高举着“政治正确”,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台独”也讲“政治正确”,将“台独”的神主牌搬出来,明明反服贸的时候,“立法院”国民党占多数,按照民主原则早就过关了,怎么会弄到最后反而被退回服贸呢?

核电厂的问题也是这样,封存搁置完全是莫名其妙,“立法院”这么多年来通过的重大政策,拨了这么多的预算,怎么能够因为政治因素就停了?而且这个政治因素还不是经过投票,还不是一个选举,就是因为“暴民”,所以就停了,就因为“反核四”那些“暴民”包围公车,把重要道路都给瘫痪了,所以你就投降了?一旦开了先例,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

澎湃新闻:有一位台湾政治大学的老师跟我谈到过一个问题,以前两岸的学者交流,台湾还有学者愿意到大陆来,现在他招募的时候已经很少有台湾的学者愿意来大陆。他说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你怎么看?

王炳忠:现在很多学者不愿意来大陆,我称之为大卫魔术。大卫魔术只是把万里长城变不见,现在蔡英文他们民进党塑造的“主流”,就是把整个中国都变不见。

从就职演说就可以看得出来。大家都在从里面看蔡英文会怎么解释两岸关系。其实我认为她根本没有谈两岸关系,她岂止没有过关,她没有谈,她把两岸关系摆在区域整合那一块,稀里糊涂带过去,最后扯了一段“九二会谈”精神。那也是因为大陆一直不断强调“九二共识”,她才给你一点应付。

她根本不谈大的,等于“没有中国大陆”这件事了,没有两岸关系了,完全就是讲一堆空洞。“我知道年轻人,但我不告诉你怎么解决。我们还在想,我也不能承诺可以给你加薪,我们再继续想想,总要有点东西。”所以(蔡英文)最后塞了一个“新南向”,李登辉那时就搞过的,没有什么新的。

“讲中华不讲中国,就是有问题”

澎湃新闻:现在台湾的年轻人,似乎对大陆的了解程度越来越低,资讯严重不对等?

王炳忠:他不是了解不到,他是用有色眼镜了解。我们碰到的问题是他(年轻人)不能去看到真正的大陆,所以要常常办交流,带他去看大陆。台湾越来越多人去看过大陆,但他的视角是曲解的,大陆的善意到了台湾媒体口中变成恶意:大陆推出利台政策,他们说这是“统战”;陆客来,到他的口中变成“制造脏乱”;现在人家说陆客可能紧缩,他又批判大陆来吓唬我们吗?你做什么他都有话说。

所以我们要能够帮助年轻人,把这个有色眼镜扒开。你不要老去用有色眼镜去想问题,你要换一个思维。所以俞正声主席这次讲体验式的交流,就是透过一起做件事,一起创业,一起合作,一起比赛,一起干什么,经过体验让他的心灵开始产生不同的视角。

你不能老是用台湾媒体这一套的视角,看都不用看我都会编了,反正怎么讲都是那一套,久了都不会腻吗?所以这种情况下收视率越来越低,讲来讲去就是这些。现在问题是台湾人开始厌倦这类节目,可是又没有新的。

所以我们的努力,就是要透过新媒体,去把正确的资讯和视角呈现出来。他们用新媒体造谣,我们也可以用新媒体去反攻。所以新党这一次好不容易有点钱,我们会把这个政党补助款建立一个“公义基金”,正义的义,不作为新党自己的运作资金,把它拿来作为补助,对社会历史教育有正义的事情。从最小的针对市民急难的救助,到大的民族意识重建,还有补助年轻人做新媒体等等。我们认为是正的能量,我们就进行支持。

澎湃新闻:现在台湾有些年轻人会说“我是文化上的中国人,但是我是法律上的台湾人”。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王炳忠:不好,这是“独台”,这是“华独”。举个例子,我跟你讲我是个男人,难道我还要说我是根据身份证上面登记我是男性?你生理上不是男性,还是心理上不是男性?

这是李登辉1990年代最喜欢搞的,这是去中国化的第一步,这不是什么好现象。当年我最早认识侯汉廷的时候他也是这样,他还跟我们讲,多讲中华不要讲中国,我们讲文化中国。我就跟他讲不是,中国就中国,当你说讲中华不要讲中国,就是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过程,侯汉廷有过程,他到现在完全就是中国人,统派。你要打开,你一开始就遮遮掩掩的话,你就永远输人家“台独”。为什么在讲话的时候,你义不正辞不严,你讲中国还要隐晦一下中华?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台湾年轻人当下的生存和发展?

王炳忠:最近很多人喜欢讲否极泰来,我们当然不能等否极泰来,因为到“极”了台湾也完蛋,被拖垮了。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发生过“否”,也不会触动大家去想这个问题。没有“太阳花学运”这些乱象,大家可能还陶醉在表面的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成果有目共睹,它的高层继续在建筑,但它的地基不牢固,这个是大家没有去注意到的。经过这两三年之后,地基牢固的问题被体现。

所以年轻人也会反思。过去很多历史教科书是比较封闭的,过去民进党、“台独”派对年轻人下手的时候,就让年轻人觉得,好像我们被国民党骗了,于是开始去思考“台独”。

现在一样,我们也能够发现我们被“台独”骗了。因为“台独”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它没有办法解决台湾的出路,要生存要发展。它没有办法解决,它就把大家的情绪引导到“反中”。但它其实巧妙地推卸它的责任。

我们应该这样想,台湾如果不是两蒋政府过去的行为,它本来真的就是个小岛,它是集中国的人才、黄金、文化底蕴,带到台湾,才把台湾撑起来。加上那个年代的大陆是封闭的,所以才成全了台湾那个时候的发展环境。中国大陆重新再起是一定的。

我们看到中国大陆起来,不应该觉得是一种威胁,我们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心胸,因为我们也是中华儿女。大陆起来水涨船高,大陆起来整个市场是我们大家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中华儿女锦绣河山我们有一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