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强悍票房成绩下,中国电影缺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16-06-17 09:5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李安在论坛上发言。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活动有很多,除了影片展映聚集了影迷和创作者,将各家业界大佬统统吸引来的原因是每天密集轰炸的各色论坛。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论坛活动会抓住电影行业的当下热点话题,会紧跟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推动电影产业内在潜力上发挥作用。论坛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就当下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深入探讨行业问题和方向,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的电影节的几个大论坛,聚焦合拍、资本、互联网和VR技术,同时也有关于动作电影、影评生态、电影教育等分支的具体讨论。

刷爆朋友圈的李安在腾讯娱乐主办的“票房即将超美,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论坛上的发言,字字句句的箴言,对中国电影饱含忧虑,苦口婆心,在整个电影节论坛上的气质“独树一帜”。道理是人人都明白的,到底说的人得是李安,分量和传播力才彰显出来。

中国电影票房在2015年突破了440亿元大关,而2016年仅2月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8.75亿元。根据淘宝电影2016年发布的《中国影市报告》,中国电影总量将在2017年超过美国。然而在强悍的票房成绩下,隐藏的是一个“相对还虚弱”的产业。从体制到资本再到人才,方方面面的缺陷和漏洞在2016年正逐步爆发。与此同时,在不断增长的本土市场频传的捷报中,还有人质疑我们是否真的需要海外市场,又如何能让华语电影走出去。具有资历的娱乐业专业人士需要讨论包括整合包装的艺术、与国际艺人联合拍片的机遇与挑战、跨境企业投资现状、系列电影基本知识,以及探索中国——好莱坞制片厂新纪元。

这些问题都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各个论坛环节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对于玩资本、抢IP、找合拍这些并不算有新意的老话题,今年电影节论坛上的议题体现出更深的思考和反思。

近五年电影票房。 图表数据来自淘宝电影2016年发布的《中国影视报告》。 邵晓艳 制图

资本:一把双刃剑,自身能力强大才能与之对等

一个并不意外的巧合是,几乎所有的论坛,主持的开场都不可避免地提到一个前提背景——中国电影在过去一年突破400亿票房大观,眼看着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赶超北美成为世界的第一大“票仓”。这几乎成为所有人开展讨论议题的语境。

阿里影业CEO张强称,中国电影高速增长,票价总体来讲是越来越便宜的。去年在电商的大规模补贴下达到近50%的增长,未来五年左右保持30%左右的增长都是可期的。

资本在电影市场中的热度从未像今天这样来得猛烈。与早些年各种不相干的投资,诸如房地产公司、煤老板求植入品牌或关系户演员不同,如今的中国电影吸引了更多更专业的金融资本和相关的以电影为主体的衍生产业链环节加入其中。

“今天资本对于中国电影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推手,我非常鼓励也热切地盼望好的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让中国电影产业能够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形成跟好莱坞相抗衡的地位。”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说。

然而电影在质量上的不稳定常常被归咎为资本也是不争的实施。万达云文化副总裁曾茂军称,“资本有一个属性,就是挣快钱的心态。前几年的资本介入是利大于弊的,但最近有一种趋势,我们会发现一些挣快钱的资本进来以后,造成投资者心态的变化,可能精品会减少,很快就会审美疲劳。如果过度资本化,在资本上有了复杂的衍生产品,例如某一个资本介入电影,不是希望通过电影本身挣钱,而是希望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挣金融背后的钱贴补电影,对电影内容和电影本身都会有伤害”。

黄建新身兼监制、导演两个身份,他说自己这些年的状态也经历了从“我找钱变成了钱找我”的改变,“资本趋利是本质。在中国造成了只要是能赚钱的电影就拍的现状,所以大家总说我们烂片比较多。所以全世界最好的电影不是赚钱的,最赚钱的电影不是最好的。这是市场的特性。”

资本对于电影目前看来比较积极的影响,一是能够帮助中国电影更快嫁接海外电影工业,二是为新人导演提供更多的机会。

曾茂军介绍,万达收购传奇不是想利用资本影响好莱坞,而是希望更多地学习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同时也希望把好莱坞更多电影的内容和中国电影市场做结合,“我们目前并购海外几家企业,不是要改造它们,是希望把它们的经验和中国资本市场结合以后,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黄建新则指出,最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苗头”显示资本开始参与到新导演的培训计划之中。“我们可以利用资本进入培训和教育计划,使这个行业的未来得到支持。因为教育这件事是非常费钱的,不是一个具体企业能支持得了的。”同时作为“过来人”的黄建新也给出忠告,“我想提醒大家,资本进入一个企业,一定是设计好了退出机制,你的企业办得好,他就继续留那部分支持你,办得不好就彻底退出去。所以企业自身能力是第一位的,一定把自己自身能力做好,这样才能跟资本保持对等的关系,否则永远不对等。”

IP:拍到第二第三部都成功,IP才算成立

IP同样是今年电影节上人们言必称的主题。事实上,关于IP的讨论热度已有两年,从今年的论坛上也不难看出,IP已经从一个热炒和争抢的概念转变为各家都在思考甚至反思的主题。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论坛上提出了“IP泡沫”的概念,华谊兄弟叶宁称,IP所说的泡沫是来自于所谓的文学IP、游戏IP。互联网IP,所以很多人窝了大量的IP,那个IP不等于电影IP,电影IP首先是好的电影。

电影人逐渐聚焦到更大的IP概念上,也请来好莱坞的大佬支招。

在凡影主办的“从内容到品牌,电影工业化探索新路标”论坛上,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提出,战略眼光是选择介入系列电影制作时必要的考虑。“开始做第一部的时候没想到第二部、第三部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IP,拍完第一集想拍第二集的时候这些版权已经分散到各方了。从研究到市场战略的考量方方面面都需要把工业化的体系建立起来,我觉得把工业化的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再来看真正意义上的IP,大的续集和产业链的开发才有可能性。”

安乐电影公司江志强认为,中国能够拍到第二、第三部的电影很少,但事实上,仅仅拍一部并不能证明这是一个成功的IP。

如同007系列之于索尼,业内人士都普遍认同,眼下中国的电影公司已经要从简单的“做内容”进化到“做品牌”的新阶段。

合拍:不要试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合拍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论坛的另一大关键词,大到好莱坞电影帝国,小到“一带一路”的小国家,都在谋求与中国找到更合适的合拍途径。

电影自媒体大号“中国电影票房吧”在上海举办的“中外合拍电影高峰论坛”上探讨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合拍片”的议题。

基美影业总裁程笳淇认为根本还是在于电影核心讲中国故事,有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演员和中国故事搭配合作海外的创作团队其实不是真正的合拍,它本质还是一个国产片,没有中国故事和中国核心元素,就算资金投资超过50%也不能算合拍片。

“中国电影走出去——中外合作高峰论坛”上,威秀娱乐集团亚洲公司总裁、总制片人艾秋兴对拍一部适应全球市场的中国电影表示反对:“我们不应该去追求一部可以覆盖全球和满足所有观众需求的电影。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复逸影业执行总裁单东炳也对中外合作需要注意的方面提出了建议:“很多国外编剧加了中国元素的中国化剧本,可能在近几十年来的中国不太适用,很多历史事件,例如有关宗教传教士的故事,在中国现在文化背景下年轻人并不太了解,有些典故引用也不太合适。所以建议国外的编剧如果想拍与中国有关的题材,不要一开始就写成剧本,可以首先有一个概念,再与制片方深入交流。”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各种模式的中外合拍尝试中,许多制片人抱怨过中外合拍中方吃亏的问题。此次论坛上,影联传媒总裁讲武生指出,需要有比较规范严格的法务、财务体系,双方对于不同的法务和财务体系要达成一个共同的认知,不能用中国的视角强行碰撞西方的财务和法务体系,需要磨合和沟通,这个阶段要做得清晰。

作为一个拥有好莱坞编剧、导演团队的制片公司,米粒影业董事长张青认为他们更多的是跟艺术家、导演、编剧磨合,跟他们合作没有什么吃亏与不吃亏之说,但其实本质上是不吃亏的,因为品牌的价值一直在增长,这个价值是潜在的、隐性的,不能用金钱计算的。

在派格传媒6月15日举行的“泛娱乐生态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了16部影视剧作品片单,几乎都是合拍片,其中有《拯救大兵瑞恩》《生死时速》的制片人马克·戈登领衔的中美合拍片《世界边缘》、韩国名导郭景泽执导的中韩合拍电影《天机2-731惊魂》、韩国畅销小说改编的《那小子真帅》,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梁祝》也以中美合拍的形式亮相。

派格传媒总裁孙健君表示,所谓的“国际化”,不是单纯的“走出去、引进来”之类的常规理念,而是切准了当下中国和美国这两大世界最大电影市场在本质上存在的互补性,并动员互补性里的所有积极因素为我所用。

另一场论坛上,影联传媒的讲武生发表了对中韩合拍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绝大部分韩国导演对中国故事的节奏把握不太好,在今后跟韩国合作的时候,中国导演主控,用韩国演员来适应中国导演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比起往年大力宣扬合拍对接资本、整合资源,用“普世价值打动全球观众“的口号有所不同,今年的几个论坛上都有相当的声音认为,合拍也应该更有方向性,看中外合拍是否有必要,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获得良好的全球票房,还是拉动海外投资,抑或是其他的理由。盲目跟风中外合拍未必理智,首先分析清楚市场目标比较重要。“中外合拍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我们实现成功推广一个电影项目的手段。”程笳淇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