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IP和VR都被说烂了,但我们对它们的认知仍浅

澎湃新闻记者 杨茜
2016-06-18 15:32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身处电影院和身边人共同感受库斯图里卡的文艺青年大概很难想象,同是一个电影节,论坛上各家影业最重头的核心人物的话题实际上并没有几句涉及电影本身,百分之八十的交流都停在概念、资本以及宣传自家影片。

李安在“票房超美”论坛上苦口婆心的几段真心话说出来后如同炸弹一样引爆共鸣,这亦是我们这里确实鲜少从前辈、大佬那里听到些实在话的反映。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边是艺术性、水平和选片量又创下历年之最的展映部分;另一边,则是几乎所有论坛鲜见导演、制片或编剧等从业人员讨论起电影制作层面话题、电影艺术层面话题,或像李安一般讲讲实在的经验,取而代之的是各个身后资本雄厚的互联网影业负责人在不同高峰论坛上谈论这个超大产业链中最为上游的资本投入、IP选择、VR,或最为下游的票房、营销推广。

这样的情况,按照吴晓波的话来说,是中国电影业的泡沫目前比中国房地产还多。总票房超越440亿元,2017年电影总量将超过美国、票房将超过美国、技术和美国同步……这些声音是在9天200多场电影节论坛上听到最多的声音,甚至有些仅限于喊口号的地步。

BAT进军影业的冲击力毫无疑问,但如今一两年过去了,好成绩没有见到,传统电影公司依然风生水起。这证明,电影还是高度依赖内容的行业,哪怕资金进入,无法真正拿到制作层面的人才、经验和能力,是互联网公司现在只能徘徊在电影筹资、宣发层面而不能真正造成威胁的重要原因。

从目前的情况看,传统电影类话题,诸如资金、合拍、在好莱坞购买以及原创内容方面,已经在美国买下传奇影业的万达和已经签下18部电影的华谊兄弟都领先互联网公司一步,不论是只有一部《摆渡人》的阿里影业还是宣称重在参投的企鹅影业,都还无法作为主角参与其中。

但在电影节另外一些论坛上,比如网络IP改编、游戏改编电影大潮和VR技术前景几个互联网属性较重的话题里,可以发现互联网公司们已经认为自己很有希望从一开始就介入产业链并成为主角。

2016年5月11日,上海新博览中心,观众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游戏。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当VR不是噱头、不是泡沫,值得我们期待吗?

6月9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之前,“创·视纪” VR乐园作为最早的官方活动就已经拉开了帷幕。这个汇集了PPTV、合一集团、HTC等从事虚拟现实内容或者技术开发公司的活动把产品带到这里供普通人体验。

与这个体验同时进行的,是一场请到国内外已经投入VR产业开发产品专业团队的巅峰论坛,一次米粒影业VR动画产品的发布,以及一场由吴晓波主持,全程以VR为主题的互联网高峰论坛。

继IP之后,VR已经是目前在影视业里躲不掉的高频词。而面对这项和发明电影同一个级别的技术变革,除了硬件生产商和软件产品生产商的积极开发和宣传,更多电影从业人员和资本家们的态度更耐人寻味。

对于这项技术将会对电影行业产生的颠覆性变化,首先是电影院的存在和拍摄阶段的全面冲击。

像爱奇艺影业总裁李岩松所说,当VR技术开始冲击电影行业,首当其冲解决的是传统电影制作方法的改变,没有分镜头了,没有脚本了,摄影师不知道该怎么打光了,演员也必须360度全身都在演戏,电影从制作方主导成为观众主导,互动和电影作为一项剪辑的画面艺术本身存在矛盾,“对电影这事来说,太颠覆了。”其次是VR头戴设备的最长佩戴时间目前被建议为不多于40分钟,这意味着以后即便出现VR电影,时长和普通电影也绝不相同。

对于这两点关键性的变化,电影人们并非不清楚,合一影业高级副总裁、阿里数娱总经理李捷认为目前VR这个产业里的泡沫绝对多于国内电影市场泡沫,“随便一家公司,只要跟VR相关,一星期之内融到(资金),很轻松。”

根据一份论坛发布的《互联网+影视产业研究专题报告》显示,从2015年初至今,VR产业的企业数量从200多家爆发到1600多家,但实际上中国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市场目前处于市场启动期,由于受限于VR硬件及拍摄逻辑,目前还没有诞生真正意义上的VR电影。

而李捷面对这个技术的态度也许可以代表大部分电影人依然谨慎的态度,“我们还看不清楚VR未来在中国真正的突破口和机会在哪里,所以我们的策略叫做赛道多投。”

相比较李捷这种处于投资层面的谨慎,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更干脆宣布会成立收费的VR公司,提供收费服务,明年光线的电影《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其中一段将是用VR制作。值得注意的是,“收费模式”是在几个VR论坛上都被提及并认可的发展模式。

类似于《鬼吹灯之龙岭迷窟》这样段落式的制作目前确实是许多影视产品的选择,宣传作用多于发展VR本身。在美国有23年制作特效经验的数字王国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谢安,也提出预告片是目前最为实用、可实现的VR在影视业的应用领域。

电影行业的技术革命常常伴随整个工作方式的改变,实际上对连工作模式都未形成的电影VR化来讲,泡沫没有告吹,就有讨论空间。但预告片也好、软色情也好、游戏也好,在这几个已经被默认适合的领域上,VR目前的发展似乎也并非尽如人意。至少在国内的观众,除了能够在电影节期间体验一次免费的VR设备,这项技术离普通观众还过于遥远,哪怕有这天到来,对观众来讲,“高端的收费服务”才是关键词。另外,有多遥远?至少,我们国内的电影可能连真正的3D和IMAX都还尚在起步中。

从热门网络IP成为电影IP的逻辑不能成立?

从阿里影业副总裁位置上离职了的徐远翔曾说:“去年这时候不知道IP的人out了,今年这个时候还谈IP的人也out了。”这句话直观描述了目前中国影视行业现状变化之快。不论是否out,核心含义是创意和内容的IP必然是长时间内电影业不能忽视的话题。但随着IP热逐渐退去,一些本身被看好的网络IP被改编成电影后口碑票房不对应,在网络IP改编上,明显出现了更多理性反思。

在互联网电影峰会上,华谊电影有限公司CEO叶宁认为不论是文学还是游戏,热门IP一定能转化为电影的逻辑并不成立,最重要是决定电影质量的剧本:“剧本形态对我才是有意义的。当我看一个故事的时候,如果不看到剧本,作为电影制片人,是没有太多感觉的。IP的故事和人物也许是文学的、也许是游戏的,怎么变成电影的故事和电影的人物,有巨大的差别,它一定是要再创作的。这个过程当中并不是所有所谓的游戏的IP和网络的IP很热门就好像顺理成章能够变成一个电影IP,这个逻辑不成立。”

他进而解释电影并非想象中那么好转化,因为有独立的技术要求,“电影的表达是用镜头的剪辑、推进,戏剧结构非常重要,在100分钟以内要完成的戏剧结构,完成戏剧的起承转合,这个逻辑跟我们所谈论的所谓热门的逻辑不一样。能够做成以镜头语言来表达,首先得有剧本。如果是一个特别宏大的IP,有可能里面还要见到一个世界,伟大的电影一定是要建立一个电影镜像的世界,非常困难,没有这么简单,而且一定是用技术能实现的。”“所以我在这总结一句,我们热议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是要回到我们电影创作本身的本体的东西去做,这是一个硬功夫,这是我们差得很远的东西。”

但这种谨慎对于必须快速进军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可能没有“成品”来得更实际,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举例称他们曾经买了两个网络文学IP,其中一个更好看,但世界观宏大,体系完整,意味着需要高要求的特效,因此他们选择了第二个看起来“幼稚”的IP改编:“它的状况很简单,一个练功的人不断地把世界上面极致的火焰和自己功法结合,然后不断提升。大家可以想象那个画面的表现是很容易的,蓝色的、红色的、白色、黑色的火焰和一个人体的结合,更容易视觉化。”他也对IP的态度更宽容,认为“任何一个形态的内容都有机会产生IP”。

即便是本身优质的IP改编电影也有不算成功的例子,合一曾出品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和《栀子花开》就在口碑上和IP本身差了不少,对此阿里影业首席执行官张强提醒IP改编主要还是面对两个问题,“第一是大量IP是改编不了的,三观就有问题。第二,网络文学的写作方式是几百万字,想到哪写到哪,结构方式、思维方式跟电影完全不一样,电影完整的戏剧结构和人物结构与网络文学差距非常大。”

华视娱乐CEO王琛补充说首先要解决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是原著粉的态度,“忠实粉丝必然是热潮IP改编的第一波观众,他们的看法很重要。对作品是喜爱的,对第二波、第三波观众是否能够进入影院、是否发生正面口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6年6月7日,当天,好莱坞大片《魔兽》进行零点首映 。重庆市江北区UME影城,重庆粉丝包下的放映大厅座无虚席。  视觉中国 图

《魔兽》的轰动上映是游戏IP大潮的开始?

实际上游戏IP改编电影并非是从《魔兽》开始,但这部在国外反响平平的电影在国内依然引起轰动。《魔兽》大热IP效果在多个论坛上都被提及,以及今年要上映的《刺客信条》亦是从游戏改编而来。尽管不是一类,但由《愤怒的小鸟》公司开发的同名电影在北美还拿到了不错的票房。

当网络文学IP几乎就要被资本吞噬殆尽,连《第一次亲密接触》和《悟空传》这种前世网络文学都被买下,几部游戏电影比如《征途》的即将上映忽然让所有人看到了新趋势。

但深耕这一领域的网易游戏营销总监刘国男不觉得这会是趋势,“影游互生是非常难的,它也不会成为电影的主流,因为主流还是电影。”他表示目前网易只开发了一个影游项目《天下3》,“想要简化几百万字的东西,拍成两小时的电影,这是非常难的。游戏反推到电影里面真的非常少,中国游戏发展10来年真正算得上IP的,两只手都算得出来。”

对《魔兽》中美票房表现的差距,刘国男觉得主要是中美游戏玩家状况不同,亚洲魔兽玩家相比较普通人来说,比例是远远高于美国的,玩家也更愿意将更多时间花在这款游戏上,这导致双方对游戏的感情不同。

而至于最近上映的《愤怒的小鸟》他则不认为是游戏电影的一种,并且这类游戏本身就不带有剧情,更好编。

《愤怒的小鸟》剧照

编剧田羽生针对无脑休闲类游戏,表示没什么不适应,“你要花八年时间或者十年时间来培养你的游戏情怀的几率很小,大部分会遇到‘马桶上的游戏’,就是《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这些,难道他们就不值得去改吗?也值得,只是你的需求放低一点,不要那么高,也可以产生出不同的产品。”

实际上,关于影游互动,目前电影业大部分人的看法更接近田羽生,但有关主题只有一个论坛,并且请来的嘉宾里没有几个真正的游戏玩家。其实这是在网文领域外值得注意的IP领域,游戏玩家的市场份额并不比文学小说的粉丝少,尤其是剧情类大游戏,带有高黏合度粉丝,如同台湾编剧九把刀在论坛上所说,这是一种必须独享必须实现的情怀。但对国内电影市场来说,特效大概是第一难以迈过的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