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二孩奶爸时代开启:有人基本取消朋友聚会,作息时间表排满

吕春荣/中新网
2016-06-19 10:5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2015年10月1日,杭州西子湖畔,两位来自安徽宿州的“奶爸”让各自的孩子骑在肩膀上游西湖。视觉中国 资料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消息,半夜起床换尿布,一有空要陪娃玩,再累也要哄孩子……这是很多男人首次晋升“奶爸”的必修课。那么,随着“二孩时代”来临,二孩奶爸们的生活发生何种改变?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们对父亲的角色有何新体会?又是一年父亲节,中新网记者带你体验中国“奶爸”的苦与乐。

新晋二孩奶爸:专注父亲角色 放弃了很多朋友聚会

家住武汉的李武洲是一名警察,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次年, 受惠于“单独二孩”政策,李武洲成功晋升为二孩奶爸。

谈起生二孩的初衷,和很多二孩家长一样,李武洲认为,独生子女成长太过孤单,同时,孩子长大后,将来可能要面临同时抚养4个老人的重担。为此,他和妻子决定了再要一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的降生,也很大程度改变着李武洲的生活。他介绍,作为父亲,孩子降生之后,自己欣喜之余,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除了育儿成本增加之外,个人时间也被压缩了。

李武洲表示,因为是一家之主,奶爸的身份让他压力不小。如今,他白天要专注工作,晚上要专注带娃。“个人时间已大大减少,绝大多数的朋友聚会也都取消,我已完全过起了从家里到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李武洲说。

“个人时间短了,但带娃功力见长。”李武洲介绍,如今身为二孩奶爸,自己的育儿水平已相当专业。换尿布、陪孩子玩、哄孩子睡觉等方面,自己的技能可以说不输给妻子。但也有新问题,如今,两个孩子偶尔会出现小矛盾,自己很难去“调停”,这让自己深感“二孩时代”的育儿难度。

不过,在李武洲看来,尽管带孩子有时会很累,但自己还是会坚持和孩子在一起。“因为孩子的一言一行,以及每一次成长,你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且你会收获小小的成就感。”李武洲说,作为两个孩子之后,也更让他体会到在一个家庭中,父亲这一角色的责任和担当。

作息时间表排满 奶爸深感“压力山大”

“个人时间减少了,经济压力更大了”,这可以说是许多二孩奶爸普遍感受。

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题为“我要生二孩”的调查曾针对12000多户二孩家庭进行网络调查,调查显示,多出一个孩子之后,40%的二孩家庭月均多支出1000~2000元人民币。

“育儿难、育两孩更难”,这样的经济压力,就出现在福建泉州80后奶爸涂小龙身上。2009年,涂小龙第一个孩子出生,他正式晋升奶爸。去年4月,第二个儿子降生,他又成功升级为二孩奶爸。

涂小龙介绍,身为一名快递派件司机,自己的收入比较稳定。但有了两个孩子后,育儿成本便成倍增加,作为工薪阶层,压力变重了。

涂小龙向记者晒出了他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差不多6点半起床、7点半带老大去幼儿园、8点半工作,一直工作到下午4点半,中午不休息,下班就去接老大,5点半到家后抱老二,紧接着陪孩子玩耍。晚上8点半,和妻子一起帮孩子洗澡,9点一刻,哄孩子们睡觉。之后,难得的个人时间也随时可能被孩子的啼哭声打扰。

为了多挣点钱,如今,他和妻子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利用闲暇时间做起了微商生意。

涂小龙算了一笔账,由于身处农村,生活成本并不算太高,但育儿成本并不低。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培养一个孩子花费越来越高。比如,当前大儿子幼儿园刚毕业,准备到市里就读小学,较高的入学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前,虽然夫妻两人加起来月收入8000左右,但想想以后两个孩子的教育成本,涂小龙感叹“压力山大”。

不过,这样的经济压力,在涂小龙看来,也是一种动力。“有些人会觉得有两个孩子的生活太累太苦,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有了两个孩子,倒逼着自己趁年轻的时候多奋斗一点,其实也挺好的。”

“压力各有不同,但幸福都是一样的”

挣钱养家的压力更大了,生活作息的时间更紧张了,但是,二孩时代,奶爸们的幸福感也难以掩饰。

半夜起床换尿布,一有空就要陪娃玩,再累也要哄孩子……有孩子之后,这是很多奶爸们的必修课,而随着第二个孩子的降生,奶爸们则需要“复习提高”。而这对很多人而言,是一门苦差事,但对资深奶爸来说,则习以为常。

“奶爸的压力各有各的不同,但幸福应该都是一样的。”在李武洲看来,自己虽未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但确实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

“不过,这样的生活挺幸福的。尤其,当前工作后回家,无论再怎么疲惫,一看到小孩子那可爱的小手、小脚,什么烦恼都统统消失了。”李武洲说。

对此,涂小龙也深有同感,“特别是每次工作完回家,只要看到老大陪着老二玩,自己就像过电一样,再怎么累都会很兴奋。”

涂小龙认为,虽然身为二孩奶爸照顾两个小孩会辛苦,但同时,两个小孩所带给自己的那种幸福感及成就感,也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