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看了25部华语片

马纶鹏
2016-06-21 16:5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纪念刘和珍君》里鲁迅写到,“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相反,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善的愿想,来展望中国电影,通过电影节,我有些坚信自己的判断。

为期一周的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6月19日缓缓落幕,影迷关注的焦点不一,从伍迪·艾伦到致敬莎翁专题再到难得一见的德国和东欧电影,这些绝对是视听盛宴。

人有所好,我把这一周都献给了华语片,每天4-5片的节奏,很多时候因为买不到票,只好讪讪在“满满”的排片表前徘徊,偶尔幸运有退票,两次无奈买黄牛。多因时间冲突错过了不到10部电影,但也收获了足足25个新片佳作。

这次华语片在金爵奖和亚洲新人奖都斩获颇丰,延续了上海电影节上华语电影的良好表现。这次试映的港台片特点就是典型,属于“港式犯罪,台式清新”。

陈宇诘的处女作《再见女儿》

陈宇诘的处女作《再见女儿》虽然是悲剧,但女主林子君和校园、泳池和台北街景都让人不由想起桂纶镁式的清爽和《听说》般的细腻绵长。

香港新锐导演吴品儒和金牌杜琪峰则有《惊天破》和《三人行》。前者延续了《无间道》复兴港片之后,几乎所有港产警匪片的套路——节奏明快,剪辑流畅,机锋碰撞,线索草蛇灰线,动作干净利落。

吴品儒《惊天破》剧照

而银河二十年纪念之作《三人行》也是一贯的警匪斗法, 但在“法”与“罪”之间加入了医生的“救”,错综矛盾。病房中警匪背靠背枪战,护士病人惊慌失措的高潮,用全体演员真正慢动作来表现(而非镜头慢动作),再配以神来之笔的插曲《之乎者也》,这一段神似杜琪峰的《枪火》,恐会成为港片又一经典片段。

杜琪峰《三人行》剧照

近年港片虽然不断“北上”,但娱乐性之下的思考一直未断。《惊天破》里面探讨了器官移植背后的伦理,是否能用人性克服生理;《三人行》编剧游乃海坦言这是“必有我师的故事,每个人都有盲点,没有反省的能力就学不到”。但里面医患的对立和谅解,也许更能赢得共鸣。

相比之下,上海电影节上的大陆片更多元,异彩纷呈,时有惊喜,不夸张地说,2016年的佳片,应该都囊括了。里面呈现的四个特点或者主线,折射了2016年国产电影走势,甚至代表了未来几年国产片发展方向。在IP霸道,大片越来越空洞壮丽的今天,在资本狂热、票房中毒的大背景下,这些特点反而是一剂夏日清凉油, 让市场不至沉昏。

结构精巧是很多片子的共性。背后却是编导认真的投入和细腻的编织,比如《快手枪手快枪手》四年准备,《提着心,吊着胆》剧本经过两年,《欢·爱》有十年酝酿,如此坦言在很多场新片发布会上都能听到。

《欢·爱》剧照

电影很多功能类似小说,用虚构来编织梦境,把故事献给观众,基石就是剧本。所以我们看到曹保平《追凶者也》里面类似《疯狂的石头》般打乱叙事,又处处铺垫埋伏;黄尧《欢·爱》中男欢与女爱镜像式的对应和错位,两段式的结构呼应,看似轮回,实则同一种情愫;张扬《皮绳上的魂》更是把故事、作家和导演都一起放到电影里面,故事套故事,虚构变现实,观影者也许能体会;而李雨禾的《提着心,吊着胆》更是把叙事圈套走到极致,充分发挥了电影剪辑和时空编辑的可能,虽然有小品化的趋势,也过于巧合,但是片后观众不停的提问和爽朗笑声就是肯定。

扎实的前期功课才有结构上精巧,剧本是一切的基础,遗憾的是IP大片很少能做到这么精益求精,十年磨剑。

张扬《皮绳上的魂》剧照

少女和喜剧是国产片另一个突破口。少女牵连着青春,喜剧排遣生活,两者都把人拉向美好,这在现时的中国,显得那么必要。

刘紫微的《我心雀跃》和王一淳的《黑处有什么》都是从一个少女的眼睛去窥探,触摸,甚至旋转整个成人世界。前者是学生刘维维“恋上”美术老师,资深摄像侯咏娴熟的镜头语言下,大逆光中少女的侧脸玲珑剔透,细腻微汗的皮肤,发丝间流转的光泽,片刻间还原青春少女的唯美抒情。

初二女生曲靖在《黑处有什么》里内心丰富,细腻,虽然常被骂“缺心眼”,好奇的同时又是那么腼腆,在废弃工地上一个人忘情唱《对你爱不完》和《海阔天空》,怕是每个少女都会怀想的那片刻陶醉。整个故事就是命案包裹下的少女成长日记。

类似的《六人晚餐》和《夏有乔木雅望天堂》都有青春少女的爱与伤,只是深刻和细腻上还不够。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单纯的搞笑片没有,这是质量和担当的表现,毕竟低俗只能让品味恶俗。但喜剧水准堪忧。

《快手枪手快枪手》剧照

潘安子的喜剧冒险片《快手枪手快枪手》诚如其所言,影片完成度只有理想化的70-80%,后期的配乐、故事细节和人设都要再花时间琢磨,但故事整体呈现的喜感、流畅和冒险旅程是扎实的。

片子走的是商业片路线,但最大问题就是过度“美国化”,从早期007系列的配音,到《幽灵党》的沙漠桥段,到莫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甚至漫画风,“美影”重重。

同样,郑潇的《洛杉矶捣蛋计划》虽然来自韩国电影《爸爸》启发,但《小鬼当家》的痕迹还是抹不去,况且故事完全放在了美国,嫁接的异域风总是那么别扭。

如何在“东北味”和“美国化”的夹缝中找到真正的中国特有的喜剧风格和叙事可能,这是横亘在当下最需要迸发欢笑时代最大的挑战。

上海国际电影节每年都会给新人很多空间,“亚洲新人奖”和“电影项目创投”的创立和坚持,是电影节的文化,更带有一份希冀。

新人新作,关注社会现实和诗意表达是第三个特点。扬子的新作《喊·山》和北影毕业生朱员成的处女作《盛先生的花儿》是我心目中的两部最佳,特别是《喊·山》情恩悠长,结束时撕心裂肺。而电影节的“传媒大奖”也不负众望给了两片殊荣,媒体人是有自己坚守的。

扬子的新作《喊·山》

《喊·山》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同名小说,晋西北穷苦单身汉韩冲意外炸死了外来户腊宏,赔不起两万,不得不照顾他的哑巴妻子和一双儿女,一个憨直,一个质朴,心慢慢靠近。结尾命案再起波澜时,韩冲不顾村民阻扰,发疯似得保护哑女一家,那一刻揪心地痛。该片的乡村法律题材像《被告山杠爷》、《光荣的愤怒》和《天狗》,但是情感之真挚和浓烈,特别是韩冲的歇斯底里衬托哑女的“于无声处”的坚毅,恐怕在当下恬美的乡村片中难见其二。感谢郎月婷与王紫逸带来的精湛演出。

《盛先生的花儿》则成熟有味,镜头对准一个轻度老年痴呆的盛先生,曾经是知青的他只有女儿在身边,照顾的保姆叫棉花,心善却也遭遇婚外恋。老无所养,背井离乡,历史创伤,中年婚姻危机都是电影内外的现实问题 。只是片尾棉花带着新生儿回到开满白棉花的甘肃故乡,这样逆转的回归,有些过于理想。

杨超《长江图》

诗和电影向来是疏远的,但此次展映的杨超《长江图》和毕赣《路边野餐》都是把导演自己的诗歌嵌入到电影叙事中,两片都是国外拿奖,都是带有奇幻的色彩,打破现实、未来和历史的隔阂,导演也都是诗人。一个是十年起一念,一念是长江,山河水域是真正的主角;一个是黔东南野性神秘下如雾如瘴的情感,就像那一道道盘山公路,40分钟的长镜着实可称赞。

《路边野餐》片尾曲的《告别》所吟唱的“请不要畏惧此刻的沉默……各自曲折,让原来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像极了去年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我的诗篇》片尾曲《退着回到故乡》 “继续退 面朝未来 退到母亲的身体——那里”。这难道不是诗意在电影中最好的映照和呼应?感谢电影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最后一个主线就是边疆和少数民族题材。这不算新题,但是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指引下,相信还会有更多政策扶持下的此类型。

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的西藏题材可谓独树一帜,《德兰》是时隔14年继《生活秀》之后又一来自中国的金爵奖最佳影片。“放逐”一年在西藏的张扬更是带来了《皮绳上的魂》和《冈仁波齐》,前者受到扎西达娃和马原魔幻先锋小说影响,在结构和解构中完成信仰之旅,后者则更纯粹和自然,表现最普通的藏民的一路朝圣。万玛才旦的《塔洛》用黑白形式和惯有的长镜给我们带来了藏汉之间的神俗纠葛。

除此之外,还有《山那边有匹马》里面的贵州水族,《漂着金子的河》的援疆情怀,《丝路英雄》盛唐草原下“用武止武”,《第三极》和《白牦牛》表现的青藏高原。风光和民俗是边疆少数民族电影的灵魂,但是灵魂之下的血肉是什么?西藏题材片的答案也许是信仰,而其他片子更多是停留在窥探“他者”的阶段。能不能冲破风景和民风的套路,寻找到新的方向,这是关键。

桑弧导演《不了情》

每年的电影节都有无数的话题,遗憾是这次经典太少,桑弧导演的《不了情》和《哀乐中年》是不多的选择。因为版权和协调的原因,这次民国老片在电影节修复的很少。上世纪50-90年代的中国电影也几乎没有展映,历史似乎缺失了一环。电影节向来不是献媚大片和流行的场合,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意义已经远超展映佳片,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和全面展现中国电影的魅力舞台。

故事可以复制,情怀可以装x,市场也能运作,资本的可怕足以翻云覆雨某个片子。但正是这些各有特色,反“大片”的诚意之作,才可以支撑中国电影的一个时代。赏心容易,走心难。影迷和市场真正期待的是这样的“华影”。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