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媒称中国拟退出海洋法公约,外交部:消息源头和目的是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樊诗芸
2016-06-21 21:32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南海仲裁将导致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日本共同社6月21日报道,20日该通讯社从多名外交消息人士处获悉,中国政府已通告部分周边国家,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一旦做出从根本上否定中方海洋界线主张的裁决,中国政府作为对抗措施或考虑退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我注意到近期一些消息和传闻都是首先出自日本媒体,不知道其源头和目的是什么?”针对共同社的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问道。

华春莹指出:“中国坚持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恰恰是捍卫包括《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权威。”华春莹补充道,中方始终坚持《公约》应得到善意、全面、完整的解释和适用,这将有利于维护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符合国际社会整体利益。

“退出《公约》为下下策”

华春莹21日再次重申,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是滥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程序,违反一般国际法,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中菲之间达成的双边协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时殷弘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指出,“退出《公约》是个非常重大的举动,我不太相信中国政府会采取此种措施。针对南海仲裁,中方还有法理、军事和外交等多重手段,没走到退出《公约》这步。”

“如果中国退出《公约》,将是一种过度反应。”时殷弘指出。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海洋法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丹也同样认为,如果退出《公约》,将是中国针对南海判决的下下策。

“‘退约’说法可能是针对南海仲裁我方主张不公平判决的反制手段,向当事国表明中国在外交上有多重反制措施。”刘丹向澎湃新闻说道。

据悉,由菲律宾单方面所提起的“南海仲裁案”预计将于7月7日作出最后裁决。共同社的报道中援引消息人士信息称,中国政府预期的“最坏结果”是,仲裁法院以“中国主张的‘历史性权利’缺乏国际法依据”为由,判定“九段线(中方称‘段续线’)无效”。中方已通告东盟部分外交负责人,如果做出上述裁决,“退出《公约》也是选项之一”。

刘丹指出,“假如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段续线’不合法的裁判,这将会影响同样有国际习惯法上‘历史性权利’主张的国家。” 刘丹倾向于认为,“国际仲裁法庭最终可能以‘模糊处理’的方式来处理‘段续线’,以免将仲裁员自身和仲裁庭置于偏袒一方和专业性不够的尴尬地位。”

“如果退出《公约》,将对2016年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产生影响,也将对中国如何在南海、东海甚至全球范围内处理200海里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问题产生影响。”刘丹说。

时殷弘也认为,如果退出《公约》,会意味着“中国如何在国际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发生重大变革”。

日本混谈东海、南海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媒体发出中国可能退出《公约》的时间点十分微妙。

6月8日,菲律宾一些人士敦促候任总统杜特尔特尽早同中国进行双边对话,通过谈判解决两国在南海的有关争议。

菲外交部海事中心原秘书长阿尔韦托·埃恩科米恩达指出,菲律宾新政府没有必要坐等仲裁庭的仲裁结果,甚至可以考虑撤销诉讼。他说,撤销诉讼符合菲律宾的国家利益,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14日,由东盟国家倡议召开的中国-东盟国家特别外长会在云南进行,会后中方代替原定的新加坡外长主持新闻发布会。同日,央视称,已有近60个国家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张。

面对南海局势的降温和各方对中国支持的趋势,日本防卫相中谷元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示:“没有国家在南海这一事件上算是局外人,日本将帮助菲律宾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应对中国‘扩张’。”而自本月15日起,日本媒体开始对一则名为“中国军舰驶入日本领海”的消息进行长篇累牍的报道。

《外交政策》分析称,日本正试图进一步将东海与南海联系起来,加大对东亚事务,特别是南海纠纷的介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17日在与日本陆上自卫队前参谋长火箱芳文的会谈中明确提出,日本在各种国际场合对东海、南海等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指手画脚。

“如果中国退出《公约》,东海及南海的国际法秩序或将发生动摇。”共同社21日针对“南海仲裁案”的报道中,再次将东海与南海问题相提并论。

对此,刘丹分析称,“日媒在这个时候曝出‘退约’,有描黑我国形象的舆论战意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