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坏账占GDP的7%?银监会称IMF高估了贷款损失率

澎湃新闻
2016-06-23 21:19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中国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到底有多大?银行业会不会再度陷入危机?中国企业负债率那么高,为什么不良贷款率还那么低?

6月23日,面对出席中国债务率分析及对策有关情况吹风会的诸多外国媒体,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王胜邦一一对这些质疑进行了回应。

其中特别针对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报告称中国潜在贷款损失会占到GDP的7%,王胜邦给出了详细回应。

其一是针对算法问题。王胜邦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用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比利息支出)这样一个指标来算坏账,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就认为是潜在不良贷款。

“但是这个数据波动非常大,他们是用去年的数字,我们最近也用这个指标进行了监测,上市公司样本中利息保障倍数情况有所改善,”王胜邦说,“如果按照他的推导,我们的潜在不良贷款率应该是下降了,但实际大体并没有太大变化”。

其二,王胜邦指出,按照西方的授信结构推导中国银行的损失率,他们认为只要是潜在不良贷款,损失率就按60%计算。但具体到中国,情况并不一样。

“我们的最大特点是第二还款来源占比较高,在整个企业贷款中有70%的贷款是有抵押担保的,跟一般债券不一样。”王胜邦举例说,如果发了债,债券违约了,大体是血本无归,但是贷款有保证人可以追诉,有抵押品可以实现抵押权,所以他高估了我们的损失率。

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王胜邦。

以下为王胜邦答记者的全文:

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银行业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行业,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是我们银行业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信心来自于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所以我们银监会也始终愿意开放的和大家做交流。大家也很清楚,包括今天的主题,我们过去几年,无论用什么口径算债务水平总是上升,趋势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是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更严谨还是更宽泛一点的问题,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是存在的,去产能、去杠杆的政策选择也是在的,对银行业的影响也是客观的。就总体而言,银行业的运行状况,从目前的数据表现来看,可以说是稳定的,风险也是可控的。

近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呈上升态势。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我们也在密切监测产能过剩行业,从我们监测的情况来看,目前的产能过剩行业不良率水平和全部贷款不良率水平大体相当,但客观地说,它的脆弱性要比其他行业更强一点,如果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如果PPI进一步走低,可能对这些行业的盈利能力会影响比较大,不良率可能上升比较快。

利用这个机会,我简单回应一下最近社会上比较关注中国债务水平那么高,为什么银行业不良贷款这么低,有一些媒体也有报道,其他的机构也有一些测算,有几个概念我给大家说一下。

最近我们注意到,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包括BIS,包括高盛、高华、摩根、大通,他们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潜在不良率都有测算,跟我们披露的数据差异比较大,大家认为我们的不良没有充分暴露还是怎么样,有两个概念大家要知道:

第一,我们讲的是不良贷款,媒体或者第三方他们测算的是潜在风险贷款,这不是一个概念。

什么是不良贷款?国际规则是要有客观证据表明它已经减值,或者很大可能不能全额收回的贷款才叫不良贷款。在今年4月份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一个不良资产的定义,大家可以查询一个定义,其他机构他们可能更关注潜在的风险,所以根据财务指标,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利息保障倍数,就是一个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是不是能够抵上利息支出,这个利息保障倍数来倒推我们的潜在风险率。有些机构是根据股价来倒推我们的不良率,也有一些机构根据上市银行公布的关注类贷款,或者是行业贷款的结构来倒推不良率,我想这些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公布的不良率是有严格定义、严格标准、严格流程确定的,即使有一些偏差,我想也不奇怪,因为概念本身就存在差异。

现在商业银行不良率相对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两条:一是我们这次不良率上升是在非常低的基数下上升的,在过去几年经过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当时商业银行不良率最低下降到0.9%,现在的水平大概是1.75%,几乎翻了一倍。

二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用已经计提的减值拨备核销了很多不良贷款。过去三年商业银行用拨备核销以及其他手段处置了约2万亿不良贷款,全部是市场化手段。

根据《贷款损失准备金管理办法》,要求银行在经济上行期多提拨备,所以我们提了大量的拨备,现在经济下行期用已经计提的拨备核销了大量贷款,这也是我们不良贷款上升比较缓慢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没有重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故事,我们也不像西方国家一样经济下来了马上不良率大幅上去了,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已经事前积累了非常足够的、充分的经济资源,可以用来抵销,最起码可以用来缓解不良资产快速上升的势头。可以告诉大家,现在我们整个拨备覆盖率,也是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75%,意味着我们的拨备水平不仅能够覆盖现在已经形成的不良,而且还能应对现在正常资产的劣变。

国际基金组织在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到,中国银行业的潜在贷款损失会占到GDP的7%,刚才我也解释了,对这个算法是不是合适,是不是科学,还可以进一步讨论,我们认为他高估了中国银行业的风险。

比如我刚才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是用利息保障倍数这样一个指标来算,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就认为是潜在不良贷款。他认为潜在不良贷款的损失率是60%,根据这些推算出来的。利息保障倍数这个指标是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它的波动性非常大,他们是用去年的数。我们最近也用这个指标进行了监测,上市公司样本中利息保障倍数情况有所改善,如果按照他的推导,我们的潜在不良贷款率应该是下降了,但实际大体并没有太大变化,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他是按照西方的授信结构推导中国银行的损失率,他认为只要是潜在不良贷款,损失率就60%,他没有充分考虑我们中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结构性特点,我们的最大特点是第二还款来源占比较高,在整个企业贷款中有70%的贷款是有抵押担保的,跟一般债券不一样。如果发了债,债券违约了,大体是血本无归,但是贷款有保证人可以追诉,有抵押品可以实现抵押权,所以他高估了我们的损失率。

除了贷款以外的其他风险,我知道大家非常关心国际上称之为的影子银行业务,我们叫非银行信贷业务。我们也在密切跟踪和监测这方面的发展,今年银监会也专门建立了报表体系,要求银行填写更为详尽的非信贷业务数据。过去几年我们也针对这些业务增长比较快,或者业务比较复杂的机构进行了大量现场检查,其中发现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2014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同业业务管理的文件,叫127号文,这个文件对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做通道,相互提供担保业务作出了很多规范。根据银监会的资本管理办法、流动性管理办法,这些业务一样要受制于资本约束和流动性约束,一样要按照会计准则来计提减值拨备。包括对于表外的一些投资,按照我们现在的做法,只要承担了信用风险,就应该计提资本,我们也有相应的流动性要求。这两年随着几个部委联合进行规范,下发通知,这些业务的规范程度不断提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