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从辽宁舰遇扰看航母与潜艇“猫鼠”游戏的真相

澎湃防务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6-06-24 15:2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击沉航母的终极方式》的文章,认为对于全面战争来说,潜行的、全副武装的潜艇是到目前为止最强大的海军舰艇,也是击沉那些更为显眼的海上力量,比如航空母舰的最佳办法。

航母“辽宁”号

文章还特别指出,中国现役仅有的一艘航母“辽宁”号2012年从大连造船厂启航的时候,外界普遍预计,“辽宁”号会在靠近台湾和南海的海南岛上的海军基地服役。然而,中国之所以将这艘七万吨级的航空母舰派往青岛海军基地,其原因有可能是青岛周边已经拥有一支“宋”级潜艇中队和一艘091型攻击核潜艇,这些潜艇是中国拥有的对抗美国和日本潜艇的最好防御——“辽宁”号每次离港,美日潜艇势必都会不断地侵扰,演练如何制服它。

纵观《国家利益》的这篇报道,有几点很值得关注:一,文章认为航母在现代战争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水下;二,文章等于承认了自从“辽宁”号服役以来,美日潜艇一直对其采取跟踪骚扰等不友好的举动,并且为可能的实战做演练;三,文章认为中国海军为“辽宁”号配备的最重要的反潜力量同样是潜艇。

实际上,航母与潜艇的对抗几乎贯穿整个航母发展史。据统计,自二战爆发至今在战争中沉没的36艘航空母舰中,有13艘亡于潜艇。潜艇是仅次于飞机的二号航母杀手。随着二战结束,航母与潜艇的对抗更多体现于假想敌之间的海上“猫鼠游戏”。冷战年代,苏联潜艇与美国航母打击群之间不断上演着追踪与反追踪的好戏。在相关案例中,红海军的潜艇技术与反航母战术都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后来者提供了宝贵借鉴。

因此,尽管《国家利益》这次炒作的是中国航母被美日潜艇侵扰,但事实上作为全球第一航母大国,美国海军才是最关注航母反潜作战的。《时代周刊》就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宣称,过去20年的海军演习里,参与演习的外国潜艇曾将至少10艘美国航母送入海底。如果美军的演习果真如其一直所宣传的那样贴近实战的话,超级航母的真实反潜能力就要被打一个大问号了。

冷战年代的跟踪与反跟踪

1956年,苏联海军鲍里索夫上校指挥K-181号常规潜艇,在大西洋连续4昼夜“咬住”刚刚服役的美国“萨拉托加”号航母不放,这是苏联潜艇首次成功跟踪美军航母。1962年,苏联潜艇又在印尼附近海域跟踪了同样是刚服役的美国“星座”号航母。

美国“萨拉托加”号航母

1971年9月,苏联海军唯一的一艘“神父”级巡航导弹核潜艇K-162号,在首次执行战斗巡航任务时就在赤道附近捕捉到了“萨拉托加”号航母。发现跟踪者后,“萨拉托加”号一度将航速提高到30节以上,企图摆脱K-162号。这种努力当然是徒劳的——K-162号曾经创下的44.7节水下航速的记录至今未被打破。1979年,一艘“维克托”级攻击核潜艇K-469号又在太平洋连续7昼夜紧跟“里根”号。

当1973年美苏海军因第四次中东战争在地中海对峙时,苏联各型潜艇对美军航母的累积跟踪时间更是长达40多天,让整个第6舰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这种跟踪与反跟踪的“猫鼠游戏”非常危险。由于距离太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事故。1984年3月,苏联潜艇与美国航母终于正面“相撞”。

当时,“小鹰”号航母打击群正与韩国海军展开代号为“协作精神”的演习,演习在靠近朝鲜东海岸和苏联远东滨海边疆区的日本海西北部展开,颇有“上门踢馆”的味道。作为对等回应,朝鲜和苏联随即出动大批海空力量在相邻海域演习,两场“对台戏”一时间让整个日本海弥漫着火药味。

参与演习的“维克托”级攻击核潜艇K-314号没有将本方参演舰艇作为假想敌目标,而是直接盯上了“小鹰”号航母。3月21日夜,持续跟踪“小鹰”号的K-314号艇突然丢失目标。由于没有这片海域的海底地形和水文数据,苏军艇长只能按照作战条令展开行动,将水下40米作为搜寻水面舰艇的最佳深度。理论上,“维克托”级潜艇上的声呐在这个深度可以发现150公里外的航空母舰,可K-314号却怎么也找不到“小鹰”号。当时海面上是二级海况,能见度不错,于是艇长决定上浮到水下9米,以期通过潜望镜搜索目标。

22时50分,K-314号终于找到猎物,而且就在身旁——他们距离“小鹰”号只有1800米。当时,美军航母正以16节航速向160度方向前进。23时许,位于“小鹰”号正前方的K-314号再次丢失目标,于是它调整航向至250度方位。3分钟后,碰撞发生了。

“小鹰”号从右侧撞向K-314号艇艉,后者被撞出一个不大的洞,但指挥塔、非耐压壳体、水平舵面、右水平尾舵和螺旋桨轴损坏,使潜艇不得不上浮水面,而且由于失去动力无法航行。身宽体胖的“小鹰”号则并无大碍,继续向韩国领海驶去。几小时后,苏军“卡拉”级巡洋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赶来救援,才将K-314号拖至符拉迪沃斯托克。

跟踪不等于突防

苏联早期的常规潜艇与核潜艇噪声较大。在和平时期,这些潜艇凭借高航速的确可以长期尾随跟踪美军航母,美军拿它们也没什么办法。但如果是在战时,攻击型核潜艇必须突破航母打击群及其舰载反潜机的防线后才能实施跟踪。对于那些高噪声潜艇来说,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该类跟踪行动不具有实战突防的意义。

但是,“维克托”级的出现改变了上述局面,它是苏联第一级低噪声攻击核潜艇,在1979年和1984年的两次跟踪已经具备实战价值。然而,当航母终于进入鱼雷射程时,由于需要规避护航舰艇的近距离围堵和干扰,潜艇不能打开主动声呐,因此很容易丢失目标。与巡航导弹核潜艇从容的水下超视距攻击相比,传统的的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在反航母作战中的实战价值着实有限。换言之,上述案例中刺激的追踪与反追踪场景其实很难在实战中上演。

目前,潜射反舰鱼雷的最大射程一般不超过50公里,如果与航母打击群交战,传统的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必须冒险突破反潜直升机的防御圈,进入航母打击群的中近程水下防线才能发动攻击。虽然现代攻击型核潜艇的静音水平很高,被动声呐很难发现这类潜艇,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航母护航舰艇还是可以不顾暴露自身位置的风险,启动主动声呐搜索目标。

当然,部分攻击型核潜艇也可以从鱼雷管发射反舰导弹,然而受限于艇载鱼雷管数量和再装填速度等因素,这种方式根本不具备实施饱和攻击的能力,突破航母多层反导网的概率几乎为零。

换言之,尽管有些媒体不断将一些静音水平很高的攻击型核潜艇称为“航母杀手”,但是用该类潜艇主动寻歼航母的风险非常大。相比而言,作为专业的反航母潜艇,“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可以在距航母550公里的航母反潜防区外(S-3固定翼反潜机已全部退役,舰载反潜直升机的最大巡逻范围不会超过距母舰300公里的范围),从水下向目标隐蔽齐射24枚超声速反舰导弹,足以对航母打击群构成严重威胁。这也是在巡航导弹核潜艇逐渐退役后,中俄两国均在自己的新型攻击核潜艇上布置巡航导弹舱段的主要原因。

“航母杀手”的真正使命

总的来看,在苏联与俄罗斯海军传统中,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任务并非反航母。该类潜艇的使命主要包括破交和反潜两方面。由于苏军的作战计划是在一周内推进到大西洋海岸(最差也要兵临莱茵河),因此,红海军必须在这一周内尽可能切断美军增援西欧的大西洋航线。在此期间,攻击型核潜艇将主要负责攻击美军运输船队。

当然,大型运输船队一般会有航母打击群护航。水下“狼群”与超级航母的交锋也许偶尔会出现。不过这种交战是被迫的:攻击型核潜艇会全力摆脱航母的纠缠,因为“狼群”的主要目标是运输船。如果它们击沉了一艘航母,却让整支船队顺利在法国靠岸,那么这次任务也只能算失败。

在第二类任务中,攻击型核潜艇需要承担攻击和防御两种责任。一是隐蔽突入对方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射巡弋区,争取在美方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升空前击沉该弹道导弹核潜艇;二是为本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护航,在巴伦支海或鄂霍次克海的本方潜射弹道导弹堡垒区内,拦截美国攻击型核潜艇的偷袭。

苏联海军的上述战术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同样值得研究。在未来西太平洋可能爆发的战争中,美军同样面临需要向日本、韩国、关岛等前沿地区提供跨洋增援的问题,而其对手的攻击型核潜艇也将在中太平洋的破交行动中大有可为。同时,中国海军为了维持核反击能力的有效性,也必须为本国的战略核潜艇提供护航。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王宏亮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力求在兼顾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在前瞻性、敏锐度上更上一层楼,每周一期,不见不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