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红色记录|毛泽东在黄浦码头送别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

“上海杨浦”微信公众号
2016-06-25 14:4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杨浦(沪东)曾经是中国和上海最早的工业城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翻开由杨浦区委党校和区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编写的《杨浦百年革命史迹》,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记录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踏上杨浦这片热土的历史片段,恽代英、何孟雄等一批杨浦(沪东)先烈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

其中,杨树浦的黄浦码头就有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1919年,毛泽东和吴玉章在此送别第一批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

杨树浦码头和黄浦码头分别位于秦皇岛路西侧和东侧,和汇山码头连在一起,是黄浦江下游的重要码头。

1914年,日本大阪商船会社买下这座码头以及约40亩的地基,经过重建后于1915年10月开始营业。1918年后,大阪商船又买下毗连的平和码头。码头主要停靠欧美和日本航线的远洋船,以及南洋(包括台湾和福建班轮)航线的船舶,装卸货种既有杂货也有煤炭。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不久,收到了北京大学杨昌济教授(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杨开慧的父亲)的来信,信中告知北京正在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法国是巴黎公社的故乡,去法国既可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还能了解俄国和欧洲革命的真实情况,寻找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很快就参与到组织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活动中来。

1919年3月14日,26岁的毛泽东同一批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由北京抵达上海,这是毛泽东第一来到上海。第二天,毛泽东与吴玉章参加了环球中国学生会等组织的欢送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青年的活动,并在上海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51号环球中国学生会门前合影留念。

1919年3月17日上午,中国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共89人,其中湖南青年43人,包括林蔚、欧阳钦等在内乘坐日本的因幡丸轮从杨树浦黄浦码头(即后汇山码头的东部)启航,毛泽东和吴玉章等一起来到码头送行,同他们一一话别。毛泽东在码头久久地挥着手,望着轮船渐渐远去,消失在视线中。

毛泽东没有出国,他认为留在国内探索有许多好处:第一,“看译本较原本快速得多”,这不仅不影响吸收西方知识,还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求得较多的知识”;第二,“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第三,“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这层功夫,如果留在出洋回来的时候做,因人事及生活关系,恐怕有些困难。不如在现在做了”。当时毛泽东认为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知道的还太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