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交通细节缺陷,就是能力缺陷:看上去很美的雅西高速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十八/交通工程师
2016-06-26 15:15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由成都到昆明,靠西有一条高速公路,途径凉山州、攀枝花,是G5国家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在雅安境内被叫做雅西高速,穿山越岭,有时沿着河谷地带蜿蜒,是大山里的高速公路。
在这条路开车,并不会太舒适。这条有270座桥梁、25座隧道和许许多多弯道的高速公路,会让驾驶员握紧方向盘,心里有少许担心。网上流传的关于这条高速公路美丽的照片和天路的美誉,对驾驶员来说,只是平添紧张的证据——天路多是赞美工程师的褒奖之词;对来往的驾驶员来讲,也许并没有工程师或游客那么开心。

毕竟,各人角度不同,有人赞叹高山峻岭,而司机也许看到悬崖峭壁。间或的大雨和缭绕的云雾,多半又成为让游客兴奋而司机紧张的原因。运行期间的行车安全,落实在这条天路的细节上,似乎并没有那么多。

在双向跑完雅西高速回到成都之后,我仍未搞清这条高速公路的限速是多少,似乎,70、80、90、100、110的限速标志都曾经出现过。对司机来讲,这条高速最复杂的不是道路本身,而是变化的限速标志,一会儿限速80,之后就解除限速,然后呢,然后得自行推算。不多久,就处于对是否超速的疑惑中了。

速度的管理,不是中国的工程师擅长的。因为这对我们来说,是需要自行研究的软科学,需要数据,也需要观察,更多的是独立研究能力。对工程师而言,这远比穿山架桥的土木工程难很多,也繁琐很多。因此,在关于这条路限速的争论中,看到的多是下坡有多陡、隧道有多长的一连串数据,唯独没有驾驶员的感受和事故的分析内容。抛开了为何要限速,只好出一套难以记清楚的限速标志,这是不是供需之间的鸡同鸭讲呢?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高速公路的限速上。中国在交通方面的许多管理,多半会由工程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商量出台政策。比如,对于雅西高速,他们往往会用桥梁隧道的数据来说话,或用感性的想象来判断,似乎这事与桥梁隧道有关。有关吗?司机跑的是一条连续的路,并不是跑单独的桥梁隧道,记得住雅西高速的司机,有多少记得住泥巴山隧道呢?限速政策的专业并不同于造桥铺路的专业。

雅西高速的许多路段,凭水依山筑路。近山的一面,弯弯曲曲,缘山爬去,如果从空中看,景色一定很美。然而,司机不能分心去享受美景。在蜿蜒的道路上,司机注意力往往会更集中在道路的走向,同时道路也更应提供便于司机分辨的措施。良好的诱导既能减轻司机的疲劳,又能帮助司机控制好速度,是安全行车的必要辅助。

而雅西高速的视线诱导,只是按照规范的限值,零零星星做了些标识,这些诱导的标识又小又灰暗——似乎不是为了诱导,而只是为了满足标准规范。这么蜿蜒的道路,恰恰是诱导措施大起作用的路段,却很难看出与天路名称匹配的措施。从成都过来的高速公路,视线经常会被正前方的广告轻易吸引,不得不费劲拉回。商人们费尽心思,不需要科学的训练,在趋利的作用下,就能精准把握住时空的要点,占据了好位置;而经过训练的工程师,为什么没有去做好可以避害的诱导措施呢?

标准规范的逐步成熟,是专业发展的结果。然而,在不少领域,标准规范的应用却越来越教条,越来越成为专业人士推脱责任的理由。我们看到了去专业重条文的奇特现象。譬如,这样零星的诱导设计,由于满足了标准规范,就可以堂而皇之免责——也许还有人会振振有词。行车的安全性是什么,也许并非设计者关心的问题——这只是个糊口的工作而已,唯一要做到的只是合规。这种现象在交通上比比皆是,超大的交叉口、斑驳断头的人行道,没有匠心,只有打工做出的产品。

知识体系的健全,却导致应用简单照抄。究竟是什么,让面向道路使用者的设计,变成了面向标准规范的设计?

一路让司机郁闷的,也许还有隧道、停车区。

昏暗的灯光并不是隧道里最值得抱怨的事,最值得抱怨的是路面。即使把车灯开亮,也很难清晰看见路面。也许是因为保养麻烦,隧道的道路边缘并不清晰,水泥路面上有些反光,边缘多是难以去除的积灰,行车需要更小心。虽然没有数据来说明,但这样的隧道路面仍是令人担心的。

雅西高速的路边,设置了比一般高速公路更多的停车区和服务区。对于雅西高速这样一条长大纵坡的道路,设置这样密度的休息服务设施,是完全必要的。服务区的出入口虽然简陋,但比起停车区里的样子,不得不回过头来,接受服务区。因为,在现场,停车区真的只有免费停车的功能。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房子里,是收费的加水服务房,而长大纵坡行车所必要的司机休息调整、车辆检查维修并没有被列为这条高速的必备服务。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设施,也算是休息服务设施吗?

重硬件轻软件,是落后的常见表现,也是造成投资浪费的原因。道路建设中,经常会忽略运营的真实需求,以为有块平地、有间房子就是司机的需求,就能满足安全。这只是为建路而建路的思想,并不把建路当作运输的一个环节。建路不是为了建路,而是为了运输的安全、便捷和舒适,而运输的目的则是为了社会经济良好运转。

看上去精打细算,却输给了小小的格局观。道路不是你家的路,是全社会的道路,是运输环节的一部分,不能算了小账,丢了大账。

一条看上去很美的高速公路,靠近了看,满眼是遗憾。人们对宏大工程的评判,常常会赞扬其标志性的外观和建设的艰难,而疏于对使用者的关怀,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要建设一个宏大工程。当经济发展以数字为指标,更使我们进一步忽视使用者的声音,也忽视我们以为的细节缺陷。

其实,细节缺陷,就是我们的能力缺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