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宿迁专场 | 2021年“基层民政大家谈”访谈实录(精选)

2021-10-13 21: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

第十一期2021“基层民政大家谈”云讲堂

开播啦!!

本期为【宿迁专场】

嘉宾们纷纷在签到墙上

签名留念

9点30分

直播正式开始~

直播精彩内容可以长按以下二维码

进行回看

不仅如此

小编还为大家整理了本期直播的精彩内容

一起来看看吧~

宿迁市民政局副局长

徐宝良

为解决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与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宿迁从哪些方面入手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突出筑牢基础,保障基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每年将养老服务纳入民生实事,深入排查和解决存在问题,多措并举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重点是“四个抓”:一是抓政策创制。近几年,先后制定出台了养老服务政策文件20多个,覆盖政府补贴、税费优惠、用地保障、人才激励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抓设施建设。把规划引领作为第一道工序,组织编制了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全市建成运营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56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793个,形成市、县、镇和社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三是抓质量提升。我市深入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专项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形成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新格局,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四是抓补齐短板。把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大资源下沉和资金支持,加快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增加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探索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设施建设是养老服务的基础,在硬件方面,近年来宿迁市是如何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

我市把完善设施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摆上突出位置,坚持以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为引领,通过财政补贴撬动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养老设施,对外积极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养老机构进驻宿迁,对内大力培育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的本土养老机构拓展服务,做大做强,形成良好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在城市,重点推进示范性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和街道综合性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形成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嵌入式日间照料中心、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三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在农村,重点推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推动形成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新格局。针对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供给难”的问题,我市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供给机制,老旧小区养老用房采取公助民营方式解决,通过政府统一租赁,无偿提供给社会主体经营,或市场主体建设,政府给予补助方式给予解决。新建小区采取“四同步一移交”办法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养老用房不足问题,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老年人、功能相对较为完善的养老设施服务网络。

网友

现在宿迁农村老年人很多,服务需求大,但一些乡镇敬老院的床位并没有老人入住,宿迁准备如何改变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的现状?

近几年,宿迁市大力推进乡镇敬老院运营机制改革,逐步将乡镇敬老院打造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全市96家乡镇敬老院全部改挂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牌子,20家完成了运营机制改革,委托市场主体运营,平均床位使用率提高到了51.2%以上。

一是建好服务平台。通过公建民营方式,引入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运营20家,其中由医疗机构直接运营10家,将乡镇敬老院改造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9个,实现管办分离,在优先满足特困老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市场化运营,提供社会化服务。通过机构承办、政府补贴,对农村民办养老机构的基本生活、消防安全、房屋质量、食品安全等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切实提升养老机构保障服务水平。

二是建立服务队伍。在乡镇一级,通过既有编制内调剂或设置公益性岗位,建立乡镇养老服务管理队伍;在村居(社区)一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主体参与,建立专兼职的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同时,鼓励健康老年人成立养老志愿者队伍155个,引导基层老龄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投入,市级财政每年安排养老专项资金1100万元,确保地方财政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养老事业发展不少于40%。原乡镇敬老院改革租赁收入全部用于乡镇养老管理机构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和运营经费。创新特困人员供养经费管理方式,将兜底对象供养经费实行专账核算,直接拨付到养老服务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促进了农村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泗洪县民政局局长

许瑞

村(社区)“两委”换届是城乡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今年泗洪县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泗洪县共辖3个乡、13个镇、3个街道,共329个村居,其中村民委员会161个、居民委员会168个,全县总人口约109万人。本次换届是村(社区)“两委”任期3年改5年、与省市县乡同步开展的首次换届,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省、市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相关要求,经过宣传发动、制定方案、推选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民登记、提名和确定候选人、投票选举、选举后续工作程序,成功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委会,选举一次成功率100%,参选率达97.1%,共选出村民委员会成员928人,居民委员会成员979人。本次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了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的年龄、学历、性别结构,换出了新班子、新气象、新面貌、新作为,换出了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力。

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后,泗洪县推进社区治理服务方面还将有哪些工作亮点和措施?

在社区治理服务方面,探索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拓展民主协商治理、社区多元化主体协同治理、社区居民协作治理”的社区治理服务“一核三治”新机制,将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成为设施优等、管理优化、服务优质、人文优异、环境优美的“五优”美丽社区。

一、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党建工作融入村居治理全过程,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创新组织设置,根据社区规模,完善“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建立合力机制,形成村级“党组织核心领导、‘两委’一体落实、监督委员会有效监督、各配套组织协调推进”的闭环运行机制,有效提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和服务能力。

二、拓展民主协商治理,激发社区治理活力。引导社区村(居)民有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实施,进一步健全民意收集和表达机制、社区事务决策和实施机制。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的外籍村(居)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需求服务权利,参与小区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参与小区治安管理、监督物业费用支出、维护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等。

三、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加快农村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直接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搭建党员、社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促进社区志愿互助活动持续开展,形成“社工+义工+志愿者+村民”的农村社区志愿服务格局。

四、深化社区村(居)民协作治理,提升治理服务效能。深化“四议两公开”决策机制,强化执行村(居)务公开、村(居)务监督制度,通过制定《泗洪县村居自治组织规范化运行导则》《泗洪县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运行导则》,推进村居自治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合理、权力运用公开透明、工作开展依法有序高效,保障了社区居民享有更广泛的民主权利。

网友

泗洪县青阳街道正在打造智慧社区,请简单介绍一下目前的进度?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社区管理效率、优化社区居民服务方式,青阳街道积极探索,以“智慧云+社区”为理念,“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基础,整合多方共建力量,建设智慧社区。街道从社会治理、社区管理、物企转型、群防群治、便民服务五个方面统筹规划,延伸社区治理触角,实现社区治理和服务智能化、集成化、多元化。

借助“智慧社区”数据平台,青阳街道开发了“智慧青阳”微信小程序,通过引导居民扫码关注,为居民提供寻医问病、家政服务、生活缴费等安全便捷的公共生活服务信息。疫情期间,借助这一平台,居民可以实时查看到本地疫情信息通报。在青阳街道综合指挥调度中心的总控大屏上,可以清晰查看到已接入“智慧社区”平台的小区,居民实现无接触出入小区、自主化的体温筛查、外来人口人证比对等智能化出行体验。

青阳街道在试点智慧物业、智慧社区实践,研发智慧社区云平台,通过“业主微信平台、智能消防、智慧安防、智慧感知、智慧停车、智慧告警”等模块,把传统人防向智慧技防衍变,融合“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网格+警格”的治理模式,做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智能测温、轨迹监测、提前捕捉群众诉求信息等,达到高效处置、长效管控、源头治理效果,并逐步推广。

宿迁市宿城区民政局局长

张领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家对“养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那么,宿城区在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我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2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6.5%,已超出老龄社会标准,其中空巢、独居老人数量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为了满足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需求,我区引入社会主体建设镇(街道)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快构建开放融合的“养老新格局”,推动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幸福养老。

为解决居家养老资金难题,满足养老服务扩面和提质的需求,2021年初,我区民政局与区财政局联合出台《宿城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金补贴办法》,采用政府补助一点、个人支付一点、爱心人士捐助一点的方式,提高养老机构和居家站点建设及运营补贴。同时,出台《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将全区8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特困供养老年人和低保家庭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覆盖面达2万余人。

同时,我区鼓励社会组织和机构整合服务力量,采取“线上+线下”的服务方式,实现运营品牌化、规模化和连锁化。整合有效资源,建成集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中央厨房、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全区已建成31个连锁型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初步形成“居家机构互通”“智慧信息平台共享”“技术人才流通”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居家为老服务,探索“医养康”一体化基础医疗与健康保障体系,推动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向“医养康”结合型护理中心转型,为老人提供全天候、全覆盖的“医养康”一体化服务。

推动“互联网+”融入养老服务,培育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养老服务结合,建成高清视频监控、人员信息识别分析系统及可视化智慧监管平台,将全区19家养老机构和31家社会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纳入实时监管范围,功能覆盖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可随时通过手机APP进行有效监管,形成一个平台、一个数据库、一个APP、统一站点管理的智能化监管,全面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

为解决因房屋设计不合理导致老人生活不便的问题,近年来,我区加大资金投入,对全区低保、特困、低收入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聘请第三方评估和改造机构,为老人“一户一册”定制适老化改造方案,如地面防滑处理、地面高差处理、门槛移除等,按需配置安全扶手、四脚手杖、轮椅等康复辅助器具。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每年覆盖约260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家庭,提升了困难老人居家生活质量。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逐步构建以智慧养老为引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优良、医养融合发展,城乡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各级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建设相继提出了更高要求,宿城区是如何加强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建设的?

近年来,我区注重加强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建设,采用政府主导、机构培训、专家指导的模式,建立“激励-培训-保障”机制,护理员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我区建立了大学生入职补贴制度,对于进入养老服务机构并在一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给予不低于2~4万元的入职补贴。同时,对已经取得养老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证并实际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取得一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给予每人不少于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取得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给予每人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的一次性补贴。此外,我区积极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成为社区居家养老医护服务的主力军。

目前,我区已有215人获得了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其中初级职称158人、中级职称37人、高级职称20人,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下一步,我区将以职业技术院校为载体,组织全区300余名从事养老护理职业或有意向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确保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全员持证上岗。

网友

现在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能否就近办理结婚登记成为许多在异地务工、生活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请问宿城区能不能为异地人员就近办理结婚登记?

今年6月1日起,全国多个省市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江苏就是其中之一,试点期2年。因此凡是持有宿迁市公安局户籍管理部门发放的暂住证的外省人员,只需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和暂住证就可以到我区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自“跨省通办”试点以来,已有6对外省新人在我区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切实解决了以往异地工作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多地跑”的难题。

宿迁市宿豫区民政局局长

王新新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近年来,宿豫区社会救助的效率和水平得到持续提高,请介绍一下宿豫区帮扶救助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宿豫区以宿迁市承接民政部“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项目为契机,针对社会救助制度之间协调联动不够、救助资源分散、信息不互通等现状,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效能,发挥社会救助在基本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如何打造“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程序精简、部门联动、规范高效”的智慧救助模式,确保救助服务精准、及时、全覆盖;如何充分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救助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实施“三变”改革,切实提高帮扶救助效率和水平。

宿豫区帮扶救助实施“三变”改革,请问是哪“三变”?

第一变,是变“多门审核”为“一门受理”。我区出台《宿豫区困难家庭帮扶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宿豫区帮扶救助联席会议机制,实行党委、政府双召集人制,把组织部、编办、财政局、行政审批局及全体涉及救助事项的部门纳入联席会议,形成帮扶救助工作合力。同时,依托宿迁市帮扶救助综合管理系统,将分散在民政、教育、医保等部门的帮扶救助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整合,纳入网上办理并编制成办事指南,平台与全区21个部门、10个乡镇(街道)、82个村居(社区)进行互联互通互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发现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和人员,实施多项目救助,同时避免漏救、重救。推动区、乡、村三级帮扶救助阵地建设,区级层面,成立区级帮扶救助中心,重点负责救助事项受理、审查、研判、转办;乡镇(街道)层面,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或民生保障局挂“帮扶救助中心”牌子,负责辖区救助事项的受理、转办、审核、上报;村居依托现有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帮扶救助站,负责协助乡镇(街道)开展代办、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等工作。此外,对帮扶救助事项审核审批流程进行流程再造,将38项救助事项整合为一张申请表,困难群众在办理时仅需提供“一证一书一表”(身份证、授权委托书、申请表)即可申请救助,切实提高救助效率。

第二变,是变“上门求助”为“主动发现”。以构建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救助协理员(网格员)“四级联动”的社会救助机制为基础,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主动发现队伍,主动了解、收集符合低保、特困供养等条件的困难群众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依托全市帮扶救助信息系统集成困难群众信息和各部门救助政策的优势,结合困难家庭收入比对系统,实行“二次比对”和“事前比对”,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对纳入系统人员开展动态监测,触发预警的第一时间推送至责任部门和各镇(街道)进行调查核实、研判分析。同时,救助协理员采取入户走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所辖区域困难群众进行摸排走访。对家有重病、散居特困、贫困户等对象,走访核查每月不少于1次;对遭遇突发性临时基本生活困难的对象及时走访及时上报等。

第三变,是变“单一救助”为“多元帮扶”。在充分发挥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扶贫等基本生活救助,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以及临时救助等急难救助的社会“兜底”救助的基础上,积极整合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公益基金等的政策和资源,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推动社会救助由传统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保障、生活帮扶、精神慰藉等转变,积极探索社会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型。持续加强专业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尤其是专业型服务型社区类社会组织。有效落实专业社工人才奖补政策,对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奖补。完善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管理制度,并大力推广“全科社工”,对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者每月再另外给予相应补助等。

网友

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针对这一情况,宿豫区民政部门是如何做好困难人群的救助保障工作的?

一是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残疾人两项补贴等,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依托帮扶救助系统主动预警和村级组织、乡镇社工站、社会救助协理员等主动发现队伍作用,做好困境群众监测和全面摸排核查,确保困难群众底数清、对象准。尤其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走访探视,提高探访频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精准实施兜底保障政策。用好兜底保障政策,重点抓好重病、重残、困境儿童、“单人保”政策的落实,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继续采取就业帮扶、结对帮扶、慈善帮扶等帮扶措施,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精彩回顾↓↓

本期就到这里啦

我们下期再见哦

来源:老年周报

原标题:《宿迁专场 | 2021年“基层民政大家谈”访谈实录(精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