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交通大整治三个月:变化“静悄悄”,教育一代人

澎湃评论员 东平
2016-06-27 14:0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从整治方式来看,大整治的常态长效也是有底气的。 贾亚男 澎湃资料

交通大整治启动至今已满三个月,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交通违法行为少了、道路更通畅了,大整治的成效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市民的感受度与获得感上。在当前路车矛盾空前激化的大前提下,即使无法全面提升城市的整体通行速度,但至少能减一分窝火、多一分安静;减一分争执,多一分有序,这也反映出了城市的文明水平。

交通大整治,让市民得了实惠

乱鸣号少了。

4月11日早高峰,延安西路武夷路路口车流量较大,稍微有拥堵,乱鸣号的现象就会很严重。一位姓金的驾驶员因为前车车速太慢而按了喇叭被长宁交警拦下。“我知道外环线内不能按喇叭,但是习惯了。”另一位自称“老驾驶员”的徐先生也表示,知道规定,但忍不住。“我刚才打灯了,前面的车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理我,我就按了喇叭。”

而在交通大整治三个月之后,再来到延安西路武夷路路口,基本听不到乱鸣号的声音,所有车辆都安安静静地排队等待通行。哪怕有人耐不住性子,下意识地按响喇叭,边上的驾驶员很快会投来鄙夷的目光。

乱变道者守规矩了。

延安路高架通往延安路隧道的两根高架车道,排队较长,以往许多车辆会在下匝道入口处实线变道插队。现在该路口安装了拍摄违法变道的电子警察,并配有实时显示违法车辆车牌号的显示屏,司机安静排队通过,基本杜绝了乱变道。

公交车专用道空出来了。

“以前跑一趟要80分钟,现在只要65分钟。”925路公交车司机徐师傅,对延安西路交通状况发生的变化十分有感触。以往,私家车占用延安西路公交车专用道的现象十分普遍。经过三个月的整治,尽管车流还很长,但大都静悄悄地等待通行、鲜有人随意鸣号,道路右侧公交车专用道始终空空荡荡,公交车跑得不堵心了。

停车不敢“心存侥幸”了。

上海公安引入黄实线管理措施,对黄实线路边停车一律扣三分、罚200元;同时,通过智能电子警察在违法停车路口自动抓拍。上海的“有车族”周先生说:如今自己停车“很仔细”了,一定会注意路边上是不是黄实线,一点侥幸心理都不敢有了。于是,之前大大咧咧,如今却是习惯成自然地“瞻前顾后”了。

……

大整治已经三个月,初步效果正在显现。3月25日大整治启动以来,全市发生一般程序以上事故同比下降41%,伤亡人数下降37%,浦西城区快速路拥堵指数下降了11%。市统计局4月底5月初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96.7%的受访群众支持大整治工作,78.7%的受访群众认为大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其实,惩戒交通违法、改善通行能力,最终是让老百姓得实惠:路顺一些,车少堵一些,路上窝心的事少一些,孩子上下学更放心一些……

2016年4月28日,上海五角场,杨浦交警会同辖区军事院校的纠察员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过往军车进行检查。 朱伟辉 澎湃资料

大整治不走寻常路,常态长效有底气

这些变化能不能保持下去?大整治的力度会不会因为在届满三个月后逐月递减?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从以往的经验看,不少集中整治落入了运动式执法的窠臼中。

然而,这次上海开展的交通大整治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全新尝试,不设“重点区域”、“没有时间期限”,上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白少康明确指出,要通过“零容忍”交通违法行为“立法律规矩、正尊法风气”。

或许,有人不理解,交通大整治为什么要管乱鸣号这种“小事体”呢?

其实,违法没有“大”“小”之分,都是违法,违法了公安部门都得管。只不过,过去交通整治多多少少成了“抓大放小”——“抓大”当然没错,“放小”却造成部分司机的错觉,以为“小违法”警察不会管。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全覆盖”,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没有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区别,只要是违法行为,都要依法整治,依法查处。

“零容忍”就是树立法律的红线意识,“立法律规矩,”让所有司机以及交通行为人明白;交通法规就是交通法规,“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酒驾、闯红灯才算违法,乱鸣号、占禁停线等小事一样是违法。“零容忍”执法起点高,才能强化规矩意识。

从整治方式来看,大整治的常态长效也是有底气的。全市新增的1.8万套电子警察正的逐步推进之中,交通违法行为视频举报平台已经开通,任何一起随意的交通违法行为都不能逃脱由科技编辑的恢恢法网,“警不在现场、法自在人心”的氛围正在形成。

“全警动、全民动、全社会动”的整治氛围已经形成,企事业单位纷纷“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医院、商圈纷纷将员工车位让出来留给患者和顾客,学校、组织家长老师志愿者管理校园周边道路秩序,缩短接送学生车辆停留时间……一场全民参与的交通整治,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上海一师附小,位于静安区万航渡路的新闸路和武宁南路之间。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前,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车辆时常“打架”,停靠在最内侧车道的学生家长接好学生准备离开,却被旁边车道还在等待接学生的车辆挡住去路,你出不来,我也进不去,交通完全被堵死。几百辆机动车在学校门口停靠上下客,车辆多时甚至占据三根车道……

这次在大整治中,静安交警支队在严管的同时,也拿出体现“巧实力”的治理方案,根据学校上下课及校活动时间,弹性安排临时停车时间,并与学校、家委会三方一起,发放专用停车证,避免了社会车辆“混迹”于其中的同时。大家参与交通治理,从我做起,安全感提升了,获得感增强了。

2016年5月11日,上海长乐路,骑车的人在长乐路西端等待绿灯。 杨深来 澎湃资料

教育一代人的交通文明

上海老伯陈先生,因为骑自行车带幼儿园的小孙子回家(未使用固定座椅,直接把孩子放到书包架上),结果被交警当场处罚了20元钱。一开头,陈老伯还是挺心疼那20块钱的,但是,他后来想到自己3岁的小孙子就在自己自行车上,目睹自己违法被处罚的全过程,他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给小孙子的负面影响,还真心觉得被罚得不算“冤枉”。如果能通过这桩小事,让孩子学会尊重交通法规,敬畏生命,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毕竟爷爷不能接送小孙子一辈子,但遵守交规却能保护孩子一辈子。

在5月10日的电台节目中,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白少康讲述了他目睹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的一幕,他还当场报出车牌号,为驾驶员点赞。之后,媒体跟进调查发现,被副市长点赞的沪BCE263车有着“完美”的零违法记录。该车驾驶人姜贺松表示,自己在国外学车,以行人为主,感觉礼让行人是应该的,“这一点跟国内开车的习惯不太一样。”他建议他们开车缓一点,做个换位思考就不会那么着急了,“因为当你下了车,你就从驾驶员变成了行人”。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口号叫“激励一代人”,其实交通大整治也是“教育一代人”的机会,让上海市民(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参与、围观、传播大整治的过程中,从心理认同遵守交规、文明驾车的重要性,形成自觉的“肌肉记忆”。

我们经常会一边艳羡发达国家的交通安全意识强,一边却在现实中“随大流”搞“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怪圈应该改改,而且必须从现在改起。

交通大整治不是“运动式执法”,“没有时间限制”,不会来得快去得快,而是要在全市范围内树立对交通违法“零容忍”的意识,重申这个城市的“规则意识”。

上海是以“规则意识”而闻名的,但是,民众的守法意识、规则意识,是需要得到执法部门的正向反馈和强化的,需要法律呵护、舆论点赞,既有对违规鸣号这种“小事”的及时惩戒,也有对司机主动礼让行人的大声表彰。中国的法律并不缺,缺的是法律的严格执行与自觉遵守。

交通大整治给上海带来的变化,不仅是通路通畅、安全提升的实惠,更应该成为一笔精神财富,成为上海“规则意识”、市民素质盈科而进的平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