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浙江一家人采摘误食剧毒白蘑菇,送沪救治两人救回一人身亡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6-06-28 21:1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

6月2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获悉,近日,该院急诊科收治了三名食用“野蘑菇”中毒的浙江患者。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两名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另一名患者因食用较多毒蕈而中毒严重,不治身亡。

医生特别提醒,野外郊游切勿凭借所谓的经验采摘野蘑菇食用,误食毒蕈后果严重。而民间传说的鉴别毒蘑菇的方法,比如色泽艳丽或切开能流出汁液才是毒蘑菇等说法,并不完全靠谱,不可轻易尝试。

家中孕妇没有食用而躲过一劫

院方从患者家属处获悉,6月18日上午,浙江义乌青年小张带着岳父岳母到郊外游玩,当时有其他人在采蘑菇,岳父、岳母见树下蘑菇生长茂盛,便想采摘一些新鲜的作为午餐食材。他们特意避开了颜色鲜艳的蘑菇,采摘了一些与平时菜场所见的食用菇非常相似的品种,并与当地人“确认”所摘的是无毒品种,当天中午,他们就做了一盘生菜炒蘑菇。

“其中,岳父岳母食用许多,小张由于不喜欢食蘑菇,因此只吃了些许生菜,而他怀孕的妻子由于早孕反应严重,没有食用而躲过了一劫。” 瑞金医院急诊科周与华医生表示。

当天晚上11点,小张的岳父、岳母相继出现呕吐和腹泻、腹痛的症状,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在按照急性胃肠炎处理后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当地医生高度怀疑其为“毒蕈中毒”即“毒蘑菇中毒”,随即患者被迅速送往上海瑞金医院。

鉴于病人病情危重,瑞金医院急诊科将3人同时收治急诊ICU。周医生指出,在中毒的三人中,小张的岳母食用最多,因此症状最重,出现了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在经过紧急血液灌流后无明显好转,并出现肝脏、肾脏、中枢神经、胃肠道、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虽积极治疗,但仍然无法挽回生命。

此外,小张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检查后发现肝功能异常。最后,小张与其岳父经过血液灌流后病情趋于稳定,目前小张已出院,其岳父仍然留院观察接受治疗。

涉事蘑菇外观“朴实”,但中毒死亡率95%

瑞金医院急诊科周与华医生透露,造成这起悲剧的罪魁祸首正是有着“朴实外表”的剧毒蘑菇白毒伞,“民间有许多鉴别毒蘑菇的方法,比如色泽艳丽、与大蒜同煮后可使大蒜变黑或切开能流出汁液才是毒蘑菇等说法,这些虽然有一定的依据,但都是一些经验之谈,并不完全靠谱,若非专业蘑菇养殖和鉴定的专家是很难分辨其毒性的。”

周与华透露,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毒素的主要成分为毒伞肽,可对人体的肝、肾、血管内皮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已知的中毒死亡率高达95%。

毒蕈中毒通常可分为肝损害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呼吸衰竭型及光过敏型六大类,症状可局限于某一型或同时几种型别的症状同时出现,轻症患者可仅仅表现为皮疹,而重症患者可表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毒潜伏期一般为6-24小时,中毒的严重程度常常和摄入毒蕈的量相关。”

“目前,对于大多数毒蕈中毒的患者仍然缺乏特效的解毒剂,所有的治疗都是针对清除残留毒素,对于已经造成的机体损害则只能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专家进一步建议,如没有掌握确切可靠的鉴别知识,市民应避免采摘并食用野生蘑菇,如不小心摄入,应尽量在6小时内就医,及时洗胃清除胃内残留,并配合血液净化技术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素。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