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6月官方制造业PMI微降至50%,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仍不足

澎湃新闻记者 陶宁宁
2016-07-01 09:13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偏弱,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仍显不足。 东方IC 资料

7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6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0%,比上月份微降0.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

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6月PMI的公布预示着整个二季度经济成绩尚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但中国经济三季度的走势依然令分析人士们感到担忧: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内需疲软,与此同时,因为英国的退欧,让外部环境进入了一个更糟糕的状态。

未来的中国经济政策将再度面临考验:在稳增长与去产能、调结构中找到平衡点。

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剧,企业用工量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官方制造业PMI数据分类指数中的从业人员指数仅为47.9%,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让人担心的信号。”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已经导致了就业出现下滑,而最终负面的影响将被传导到消费领域。“目前,消费数据还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但这种状态恐怕在未来很难持续。”

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指数的明显下滑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就业的压力,因为相比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型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对于经济下行的敏感度更强,也会更快地削减企业用工量。

国家统计局公布信息显示,6月大型企业制造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且持续高于临界点,走势总体平稳;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7.4%,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中小型企业PMI回落幅度较大,表明其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更为突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同样于7月1日发布的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走势,财新6月制造业PMI指数仅48.6%, 较5月下降0.6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运行进一步放缓,且放缓幅度为4个月来最显著。相比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的样本,财新PMI指数的统计样本更多的为中小型企业。由此可以推测,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确在加剧。

英国脱欧会让外部需求更加疲弱

6月官方制造业PMI分类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也表现不佳。新订单指数为50.5%,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库存指数下滑一定程度反映了企业对于未来经济基本面的担忧。”章俊分析,企业没有补库存的动力,一方面是因为新订单的下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信心不足。

国际经济环境可能也大幅放大了企业的担忧情绪,由于英国选择退欧,世界经济被引向了一个更糟糕的局面。

“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偏弱,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仍显不足。”赵庆河分析,6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6%,连续三个月回落;进口指数为49.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受世界经济增长疲软、美国加息预期、欧美等国家贸易保护措施、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近期制造业外贸走势偏弱。”赵庆河说。

稳增长或再度成为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

三季度,中国的经济政策或将面临更深层次的考验。分析人士预计,英国脱欧导致的外部环境恶化,或使得稳增长再度成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

“若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意味着稳增长的政策力度也必然会加码。”章俊预测,下半年,去产能或许会进入一个循序渐进的状态,未必会集中发力。

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章俊认为,未来的货币政策虽未必会回到一季度时相对宽松的状态,但也绝不会趋向收紧。

而财政政策方面则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地方债务置换力度可能会加大,另外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布局也会加快,以此来给经济托底。”章俊说。

民生宏观团队也认为,下半年考虑到房地产逐步回落、通胀回落、去产能力度加大、外需不确定性加大等因素,经济可能再次向底限靠拢,届时一定还会有新的宽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