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家谈欧洲未来:默克尔式人物难再现,中美欧互动将塑造国际格局

澎湃新闻记者 闫颂阳
2021-10-18 19:4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德国大选9月底结束后,新政府组阁进程顺利推进,已经连续执政16年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任期进入倒计时。默克尔不仅在德国国内而且在欧盟内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被称为“欧洲女王”。

从如今的视角看,默克尔2005年上任时仿佛是一个与今日大相径庭的“昨日的世界”。在她执政期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给欧洲乃至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欧洲社会日益极化,民粹主义势力增强,政治碎片化加剧。

随着全球局势的变化,欧盟频繁提起“战略自主”,并对涉华问题作出多处表态。在后疫情、后默克尔时代,谁将扛起欧盟的大旗,中欧关系又会如何发展?

“后默克尔时代”谁来领导欧洲?

对于欧洲来说,英国“脱欧”是一个关键的转折。在英国“脱欧”后,欧盟领导者由德法英三国变成了德法两国。现在,无论谁接任德国总理之职,其资历和声望在短时间内难以企及默克尔,而且德国可能出现的三党联合政府也可能不够强势。许多分析认为,这将成为法国总统马克龙施展其领导雄心的好机会。

法国是目前欧盟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并将于明年上半年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和德国相比,法国战后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相对独立,马克龙延续了这一传统,并进一步推动欧盟“战略自主”,提出了建立“欧洲军”的设想,甚至还曾放出“北约脑死亡”的爆炸性言论。

“法国在战略方面走得太快,其他国家跟进有困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10月15日举办的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雅工作坊“巨变时代的欧洲与中欧关系”期间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他指出,如果“欧盟的战略自主”最后变成“法国的战略自主”就难以继续,这是法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崔洪建同时认为,虽然默克尔不再执政,但短时间内德国在欧洲发挥的作用还会持续,德国会通过财政和规制两方面在欧盟继续发挥作用。

至于后默克尔时代德国和法国在欧盟内的领导力,崔洪建指出,“默克尔之后德国(即将出现的)三党联盟是一个弱政府,但德国在欧盟事务中又有巨大的影响力;法国有领导人物,有战略思想,但实力跟不上。”因此,德国和法国需要“重新搭配”。

路透社9月底的一篇报道分析称,与默克尔不同,马克龙的行事方式“直接、生硬”,容易引发他国反感。路透社采访一些欧洲国家外交官表示,虽然默克尔也曾推动“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等争议问题,但是她会小心地避免使用马克龙习惯使用的挑衅性语言;外交官们还认为,马克龙需要与意大利总理德拉吉以及荷兰首相吕特加强合作。

而且想要领导欧洲,马克龙还需要挺过一项重要考验——明年4月的法国总统选举。

对于后默克尔时代的欧洲,许多分析者也指出,欧盟内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可能取得更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法恩瑞(Enrico Fardella)在上述工作坊上表示,英国“脱欧”完成、德国默克尔时代结束、法国等国于明年举行大选,意大利则正在担任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而且现任意大利总理德拉吉曾任欧洲央行行长,拥有较高的个人威望,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德拉吉提升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英国《卫报》指出,德拉吉今年2月上台后在意大利本国的疫苗接种、疫情控制、经济发展、司法改革等发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而且他在意大利民众和欧盟机构中备受尊敬。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今年6月访意时曾说:“无论何时,当德拉吉对欧洲理事会发表讲话时,我们全都静静倾听,这可不是经常发生的事。”

法恩瑞强调,德拉吉也正在试图加紧与德法两国的合作,在一些表态上靠近德法的立场。德拉吉10月6日称北约对欧洲的兴趣减少,法恩瑞认为此话是对马克龙“战略自主”的回应。

在后默克尔时代,欧盟机构也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10月4日发表分析称,近些年来欧盟委员会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提升,欧盟在数字监管、气候政策、自贸协定等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接下来可能很难看到默克尔这样标杆性的人物,但这对欧盟倒是一件好事。”崔洪建告诉澎湃新闻。他认为,将所有问题完全寄托在一个政治人物身上会造成不稳定,而且可能造成欧盟的大国与其他国家关系出现更多问题。“如果欧盟未来能进一步把大国的权能转移到欧盟机构,会是正确的方向,但是这一方向现在不太顺利。”

中美欧关系未来如何发展?

默克尔执政初期也曾采取不甚友好的对华政策,但很快改变了路线,积极推进中德和中欧合作,她任上曾12次访问中国,走访了许多中国城市,并积极推动中欧投资协定。

许多分析认为,默克尔卸任后德国总理府对于外交政策的影响将会下降,而德国外交部将有更大权力制定外交政策。可能出任新总理的社民党人、现任副总理朔尔茨立场相对温和,但可能参与执政的绿党和自民党对华态度较为强硬。另外,预计出现的三党联合政府或将出现更多分歧,这也会对新总理及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形成掣肘。

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国也将对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和欧盟对华政策产生一定影响。美国总统拜登今年1月上台后发出“美国回来了”的强烈信号,美欧关系一度迅速回温。今年6月拜登访欧期间,双方搁置了旷日持久的航空补贴争端,并宣布共同成立“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美国和德国也在“北溪-2”项目上达成了妥协。

但是美国决定阿富汗撤军,以及美英澳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澳大利亚撕毁与法国的潜艇合同等事件损害了欧洲的利益,使得欧洲对拜登政府大为失望。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对“AUKUS”一事批评称,美英澳对待法国的行为“不可接受”。

美欧关系未来如何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在上述工作坊上表示,美欧双方有可能因为战略重心异化而日益疏离;有可能因中国因素而重振联盟;但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是美欧“有合有分”,其关系“随时、随事而定”,欧盟将趋向战略自主。冯仲平表示,美欧双方将加大对华立场协调:在涉华人权、民主、和平、秩序、技术这五大方面寻求一致立场;而在对华经济问题上,双方既竞争又合作。

欧盟2016年提出“战略自主”的概念,近期又多次强调,并意图推动更多具体措施落地。今年9月,冯德莱恩发表上任以来第二份“盟情咨文”,向全世界宣示“欧洲能够并且显然应该有能力、有意愿独立做更多的事”。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提出名为“全球门户”的基建计划以及保证欧洲芯片供应的“欧洲芯片法案”,并且要建立“欧洲防务联盟”。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在10月宣布,2022年将成为“欧洲防务年”,展现出欧盟提升防务自主性的愿望。Politico指出,米歇尔同时承认欧盟的实力主要来自经济而非军事领域,他称欧盟“更大的自主性”由社会经济发展和安全两个支柱支撑,但对于安全领域,米歇尔依旧强调北约的作用。

崔洪建在上述工作坊上指出,欧盟目前仍然处于战略选择试错和形成的过程中。欧盟在政治观念方面上正在“觉醒”,但觉醒方式受制于路径依赖、“硬实力”受限、资源约束、空间制约以及动力问题等因素的影响。

冯仲平认为,欧洲会拒绝在中美之间“二选一”,欧洲已经意识到,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已经从欧洲转移,因此欧洲没有必要随美国起舞。

冯仲平指出,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欧洲的影响力和分量增加,同时欧洲也对中美之间发生的事情高度关注。“中美欧(之间)的互动今后将会塑造国际格局,中美欧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身对世界格局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张无为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