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朱作言②|质疑转基因食品长期安全的问题是“欲加之罪”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实习生 樊雨轩
2016-07-11 12:1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转基因食品普遍安全吗?

这可能是“挺转”者和“反转”者争论最为胶着的一个问题。

尽管“挺转”者均称,转基因食品已通过安全性评价试验,但“反转”者依旧有疑问:人类现在食用的农作物已历数千年历史,而转基因食品不过才几十年,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检验出其是否绝对安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应该是这样的,中国有专门的委员会监管一个食品或药品是不是安全的。包括转基因食品在内的所有的食品或药品,如果国家指定和授权的专门委员会、权威的机构,认定它是安全的,那么它就是安全的。不能这个人说安全,那个人说不安全,这个人说需要三年验证,那个人说需要十年,这是一个无解的争论。我们只能按照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定。当然,其他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官网显示,朱作言是湖南省澧县人,1941年9月出生,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朱作言取得了多项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成果,为鱼类基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全球第一条转基因黄河鲤鱼也诞生在他带领的团队手中。但31年过去了,这条鱼还没有“游”出实验室,“游”上餐桌。而比该转基因鱼研发较晚的转基因三文鱼,已在美国批准上市。

转基因大米。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朱作言谈转基因安全问题

情形一:将一种食品的基因转入另一种食品

澎湃新闻:即使是吃了转基因食品,食品中转的那个基因,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吗?

朱作言:不能这么说,“转基因”这个词太泛了。

首先我们要看转什么基因。比如说黄金大米的基因,转的是维生素A前体类胡萝卜素的基因。

类胡萝卜素,实际上,人们从别的地方也吃得到,吃药也能摄入。维生素A嘛,对人体就没有影响。

把这样一个基因转到大米中去,大米本来不含类胡萝卜素,现在含了,像其他的胡萝卜一样,有了这种营养成分了,你说这有什么影响?

澎湃新闻:你们研究的转基因鲤鱼呢?

朱作言:我们做的那个(转基因)鲤鱼,说白了就是,把一个草鱼的生长基因跟鲤鱼杂交。

因为草鱼长得快嘛,就把草鱼长得快的基因拿出来,跟鲤鱼杂交,放到鲤鱼里边。如果说转基因,是转了这么一个基因。

草鱼嘛,人们天天在吃,鲤鱼,人们也天天在吃。这有什么问题呢?没有任何问题,或值得怀疑的地方。

这样说的话,即使再笨的人他也能理解。

但是“转基因”三个字,别人一听到,只知道是转基因进去,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澎湃新闻:这个鲤鱼的安全性评价实验也做了?

朱作言:对,都做了。

澎湃新闻:就等着国家批了就可以上市?

朱作言:还有很多程序,要一步步走,这不知道猴年马月的事情。

情形二:将非食物基因转入食物中

澎湃新闻:还有其他转基因情形吗?

朱作言:转基因还有一种情形是,原来吃的食物里没有这种东西,现在转进去了,大家可能有一点担心。比如说抗虫蛋白,你转一个基因进去让水稻或者玉米抗虫。

Bt蛋白是一种抗虫蛋白,棉花上的铃虫吃进去后,它消化不了,肠道会胀起来,最终死掉。

这种基因转进水稻之后,就可以抗虫,少打农药。

但是疑问就来了,棉花可以,因为我们不吃棉花。但是水稻,我们是要吃的呀,这是不是安全?人们有担心。

澎湃新闻:人们这种担心有道理吗?

朱作言:科学的实验证明,第一,人对这种蛋白没有反应。吃了之后,这种蛋白不会对人产生(副)作用;第二,转进去后,它在稻米中含量极少、极少、极少,非常微量。

微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田间害虫的情况,可以使用农药,其中一种很有效的农药就是这种抗虫蛋白农药。农民们在田间喷洒的时候,天女散花一样,拼命洒,空气中都是。这时候,喷药的人接触的量,是稻米中的成千上万倍。

没有人担心这件事,也没有哪个人担心农民使用这个农药会对身体不好。但这个(转基因)水稻中有几百万分之一的含量,有人倒关心起来了。

当然有些人就讲,科学证明了“第一年、第二年我吃了没有(副)作用”,那第三年呢?

这就有点儿胡搅蛮缠了。

澎湃新闻:为什们说是胡搅蛮缠?

朱作言:现有的科学都证明没有问题了,你说未来有没有问题。

那我可以说,现在任何一种东西,比如说,开发出来的野菜啊,很多时髦的绿色的食品,比如说以前不吃的树叶啊、或者草啊,变成了新的市场产品。有谁做过实验?没有任何人做过实验。这反而被当做绿色食品来推广。

我也可以来问一下,“好,你今天吃了,没有(副)作用;那吃了两年以后,有没有(副)作用,对后代有没有(副)作用呢?”照样可以问这个问题。

这些问题,相当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本稿件发布前,未经中科院院士朱作言审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