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女英雄“美”小胖妞形象惹争议:外国人的刻板印象何时变

澎湃新闻实习记者 李晓庄 江易 宛静怡
2016-07-20 16:03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不久前,在美国暴雪公司推出的首款团队射击游戏《守望先锋》中,来自中国的英雄“美”引发了热议。其背后,是外国文化对中国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国人自我认知所产生的冲突,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长久以来,出于对中国“功夫”、“太极”等因素的强调,外国文化中的中国形象似乎成了刻板印象,李小龙和旗袍,成为中国男性和女性对外的模式化形象。最有资格代表中国的元素仍然只是旗袍、熊猫、汉服、武侠这些听上去就很有年代感的陈词滥调。

早在今年三月份,“美”的设计概念图流出时,前来围观的吃瓜群众纷纷留言“丑”“好胖”“没有中国味道”“设计师充满恶意”……各种负面言论甚嚣尘上。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对中国女性形象的侮辱和抹黑。这名31岁的英雄身着蓝白色冬大衣和厚厚的长裤,圆脸和黑框眼镜不由得让大多网友吐槽“土肥圆”。

不过,也有玩家对这一设计大加赞扬:“顶尖的气象学家”、“为保护环境而选择战斗”、“引入划时代的发明创造”等等背景都是外国主流游戏公司对中国女性形象进行设计的一大突破。“在西方人眼中,东亚文化男权严重,女性评价总以美丑为最高标准,在这样的国家,这样一个一反常态的高学历、坚强独立的女性角色,不知道比那些传统游戏中的美艳旗袍长腿女高到哪里去了。这种既聪明又热爱自然热爱冒险的新形象,作为日渐开放的中国人的代表,有啥不合适?”知乎用户Carmack Zh在问题“如何评价暴雪游戏《守望先锋》中来自中国的英雄「美」?”下的回答收到了最多的“赞”。

在主要由日本艺术家所组成的、以插画交流为主的网站PIXIV上,诸多同人画手对“美”的形象都较为认同,二次创作的风格以“萌”“可爱”为主。

暴雪设计师Arnold在上海试玩会上阐述设计理念时,解释“美”背景故事中的探索和冒险精神是为了致敬中国的航天科技,而其技能的设计灵感则来自中国北方的冰雕艺术。虽然部分玩家质疑“美”的形象缺乏中国元素,但玩家留心细节便可发现,“美”的防冻服上的“云气纹”、“如意纹”等装饰无不渗透着中国的传统工艺风格。

撇开情怀不谈,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制作方对市场的考量。从审核到庞大的玩家,众口难调。最终,“美”作为一个积极正面、极具有亲和力的形象出现。

 

《守望先锋》中的中国英雄Mei。

在之前的游戏中,具有标杆性质的是《街霸2》中的“春丽”,这一角色奠定了日本游戏界对中国女性的认知基调——旗袍、包子头和功夫。春丽的装束是外国人对中国老式香港武打片中女星形象的误读,但又设计得过于成功,以致在国外充当了中国女性的形象定式。日本游戏《死或生》中的中国女性雷芳,身着金色旗袍,擅太极拳。而《刀魂:失落之剑》中外观颇像哪吒的雷夏,则擅长太极剑……这些设定虽然高度同质化,但却可以使玩家“秒懂”角色的身份、背景。然而这种简单贴标签的人物塑造方法则有待商榷。

而在美国游戏《生化危机》中,艾达·王改良版的高开叉旗袍可能是她的装扮中最具有中国元素的。然而这真的算是旗袍吗?

 

日本游戏《街霸2》中的春丽。

 

日本游戏《刀魂:失落之剑》中的雷夏。

日本游戏《死或生》中的雷芳。

美国游戏《生化危机》系列中的艾达·王。

这些人物塑造套路的形成也有其合理之处。“制作方也要考虑到审核的问题吧,照搬传统就是非常稳妥的选择。但没什么大的开创性,比较小心翼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浸淫ACG文化多年的京酱肉丝这样表示。

类似的问题在日本动漫中也十分显著。在日漫中,中国女性形象离不开两个元素——旗袍与包子头。这两个富有辨识度的符号,构成了日漫中最典型的中国女性形象模式,动漫中的中国女性大多至少具备其一。如《乱马1/2》里的珊璞,经典搭配就是包子头+旗袍。《樱花大战》里的李红兰、《黑执事》里的蓝猫,虽然不是包子头,但一身旗袍也传达了她们的中国女性身份。《魔卡少女樱》里的李莓铃,包子头的造型和印有太极图案的服饰富有辨识度。

珊璞                                                                                        

虽然旗袍与包子头代表了动漫中大多数中国女性的形象,但也不乏打破这两个元素的例外。如《Infinite Stratos》中的凰铃音、《驱魔少年》中的李娜丽·李。虽然她们也有穿着旗袍的造型,但更常出现的的双马尾与服饰搭配都很难令人联想到她们在动漫中的设定是中国人。“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女孩在形象上比较单一刻板,早期的似乎都是围绕着功夫与美食,是个中国姑娘就会做好吃的、就会功夫。不过现在人物塑造还是比较多元的,背景和设定都比较丰富。但是在外形之外,能够真正体现中国姑娘性格元素的东西有时也被二次元文化本身所消解了,比如其中出现的傲娇、贫乳等属性,都是二次元的特征,她们有的只是二次元人物的特征,而非中国女性的特征。”喜欢日本动漫的杏子坦言道。

凰铃音                                                                 

李娜丽·李

而在以美国、英国为主拍摄的电视剧电影中,中国女性角色更多的偏向点缀,其身上的异域特色不甚明显。同时,中国女性单一传统的特性被放大,譬如丹凤眼、温柔的品性。

例如《哈利波特》中的秋张,作为小说中唯一的华裔女孩,其黑长直的发型很符合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同时电影中的塑造的也是典型的温婉可人东方女子形象。来自荷兰的Bart对东方女性的印象就很符合英美片的塑造,他说:“感觉中国女性比较传统,更加温顺、有礼貌,在家庭里常常扮演着主持家务的角色。”而中国的小方则不这么认为,她觉得中国女性形象在国外的更新比较慢,大家的观念还停留在上世纪,有一定歧视,让人感觉中国女性好像常常受到压迫。

以中国女性为主角的《尼基塔》,人物特点则是绕不过去的“身手敏捷、神秘冷艳”。  

英国电影《哈利波特》中的秋张。

我们还收集了一些90后对“游戏影视剧动漫中中国女性形象”的看法:

戴,22,女:带有一些神秘感,属于较为冷淡的那种,好像很少见过影视里面有那种很嗨很热闹的角色。

熊,19,男:比较传统,固化,带有偏见,譬如《傲骨贤妻》里面似乎对亚裔女性偏见就很多。

丁,20,女:我觉得太古老了,都是古代的形象多。我感觉中国女性的动画形象就是花木兰,还停留在古代,就是那种穿着棉布衣扎着头发的。

赵,24,男:我觉得刻板印象太严重了,不怎么符合现实吧,但毕竟是艺术作品,不符合也是有点正常的咯。他们太加强某些单一的特点特征了,比如丹凤眼、舞文弄墨经常说点别人听不懂的话啊,烧菜很好吃啊,类似这种。还有就是比较保守,国内的影视作品先不说,西方人其实经常分不清韩国日本中国女人有啥区别。

江风如止,21,女:动漫里的中国女孩子大同小异吧,外观上多旗袍啊什么的一眼看出来是中国女孩子,设定有点扁平化。不过有一些设定还是比较用心的,比如蓝猫就是因为鸦片战争流落到英国的,但是感觉还是臆测比较多。

Zeta,18,男:感觉动漫里的中国女性形象比较传统,旗袍美女这样,还比如日本人提起中国就是炒饭,但炒饭在中国其实是处理剩饭的方式,中国女性也不是只穿旗袍。中国还有很多很棒的东西没有被挖掘运用,需要新的元素。中国虽然有很多文化,但是可以拿的出去的还真是捉襟见肘,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爱护。

过分的贴标签让人乏味,彻头彻尾的改变又难以让人信服这是一个中国女性。当今中国的流行音乐、小说、电影、动漫等尚无足够的影响力。摆脱扁平化、刻板化的印象,文化输出端口仍需发力。游走在女权、文化、政治等边缘的设计之路,任重而道远。这些不仅是作为受众对创作者的反馈,更是作为一个输出者所应当思考的问题。对中国元素的输出和表达,抛弃已形成路径依赖的符号,才可以更好地促成理解和认可,才有底气去指点他者的看法和见解。或者说,与其强调异域风情和猎奇以吸引眼球,不如反躬自省以打造自己的“中国元素”。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