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佐良百年诞辰|没有翻译,世界宛如脱掉锦袍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6-07-20 11:2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王佐良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于北外举行。

王佐良去世后,胡文仲去看望王公的遗孀徐序女士。他看到书房的桌上放着王公的照片,一切都井井有条。徐序打开抽屉给他看:“你看王公把一切都整理得那么好,我查了他的东西,发现所有该发的文章都发出去了,没有任何事情需要我做,只有一件事没有来得及,就是出版社送来了一套金庸的小说,要他看,他没有来得及看。”7月16日,王佐良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回忆往事。

他说:“我们感到王公有些预感,他对自己的身体都了然在心,提前做了安排。”会上,先生生前的亲属同事及学生也到场回忆并缅怀了王佐良先生。

王佐良先生为1916年生人,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

北京外国语大学彭龙校长在谈到王佐良的事迹时说:“王佐良一生著述丰富,是中国现代以来少数几位用英文撰写比较文化与文学的研究论著的先驱。王佐良先生是杰出的翻译家,他以民族文化为立足点,吸纳西方先进的方法,形成独特的具有前瞻性的翻译理论。王佐良先生也是享誉文坛的诗人、作家,此外,他更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大批外语人才,他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介绍,为向王佐良致以深刻的怀念和崇高敬意,值此次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北京外国语大学决定设立王佐良外国文学奖,以激励后进继承王佐良先生等老一辈教育家留下的传统。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介绍:“今天是王佐良先生的百年诞辰,今年同时也是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我想起了在王佐良先生的最主要的著作之一,就是英国文学史里面他用了20多页的篇幅对莎士比亚做的评价,我感觉到这是400多年来世界上各界的学者对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所作出的评价中最深刻、最感人的一个评价。”

“在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的评价里面,王佐良用八条意见来总结他的想法,除了对莎士比亚里面的人物、故事、时代各方面的背景,对人悲欢离合的描述,对人类生活的复杂所作出的描述以及他的语言和文字之外,最后第八条是这样说的,他说:‘莎士比亚写尽了人间的悲剧和不幸,给我们震怒,但最后又给我们安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世界里面希望之光不灭,他从来没有声言要感化或者教育我们,但是我们看到他的剧,读了他的诗,却在过程里变成了更多一点真纯情感和高尚灵魂的人。’我想这个评价是对莎士比亚的最高的最中肯的评价。”陈琳说。

南京大学朱刚就王佐良与美国文学的关系进行发言:“大家看一看《王佐良全集》会发现王先生最杰出的贡献主要在英国文学,在我国,美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开始得很晚,英国文学却有很多年历史。直到1930年代中叶在上海有个刊物叫《现代杂志》,才推出了现代美国文学专著。1936年,美国的小说《乱世佳人》出版了,王佐良先生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把全书从头到尾看完。我觉得这足以说明王先生的学术敏感,也说明当时的知识分子那一代人忧国忧民的历史责任感。”

“王先生对美国文学研究有很大的贡献,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是他对文学史的看法,1980年代之后,发表了很多文章,很多新的理论,但是对我而言,王先生的著述里面占很大比重的是他的文学史,对我们当时编新编文学史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王先生提出来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史的模式,态度上要一丝不苟,文字上要简练具体,风格上要有文采和生动。我个人觉得王先生的说法最简洁、最根本、最到位,也最深刻。”朱刚说。

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曹顺庆说:“王佐良先生在翻译领域成就卓著,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他的论著契合成为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之作,是我们中国比较文学的经典,为中国比较文学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会场内景

“一天中唯一的运动是去食堂”

王佐良在《严复的用心》中说:“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对于任何民族文学、任何民族文化都有莫大好处。不仅是打开了若干朝外的门窗,还能给民族文学以新的生命力。如果去掉翻译,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将大为贫乏,整个世界也将失去光泽,宛如脱了锦袍,只剩下单调的内衣”。

他有许多精彩的翻译,如下面的《论读书》: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Of Studies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论读书》(王佐良先生翻译)

1949年,王佐良在英国牛津大学Merton学院。

王佐良《今日中国文学之趋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中载说:“我想说的是诗人王佐良。与其他诗人不同,他不只是写诗,还评诗、翻译诗、编诗集、写诗史,读《王佐良全集》可看到他毕生用心于诗,他的全部著作中有七部与诗有关。1936年他才20岁,诗作《暮》就展示了他的才华。他讲外国文学讲得最精彩的也是诗,一是因为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造诣很深,二是作为诗人,他讲课时能把诗人的激情都投入进去,因此极富感染力。他使我们这些听课的学生爱上了音律诗,他讲课有诗人的风度,走进教室往往是空手而来,不带讲稿,在讲台站定后,从西装口袋取出几张卡片放在讲台上。王先生有超强的记忆力,能成首背诵诗,成段背诵莎剧。我们这些学生印象最深的是他讲的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和《友谊地久天长》,这两首诗几乎传遍了英语国家,后者成为歌词后更是唱遍了全球。”

“1980年代是先生学术成果丰收期,他有近30部著述,令人惊叹的是他的厚积薄发和勤奋。对我们来说,耽误了几十年的时间,就特别想把损失的时间尽量补回来,那几年王先生每周只回家两次,礼拜三和礼拜六,平时都在宿舍里日夜工作,那个时候我和王先生是近邻,一起住在北外西苑四号楼2层,他常常工作到深夜,一天中唯一的运动的是去食堂,吃完饭后我们一起上楼,北外西苑有一个田园风光,田间有小路通往昆玉河长河,有时他会看西山落日,大有夕阳无限好的喜悦,却无半点只是近黄昏的感叹。”张中载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说:“ 我离开学校已经快40年了,王公曾经跟我们说,这个书你读过就是读过,没读过就是没读过。很简单,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这是做人最基本的本质。”

《王佐良全集》

今夜处处窗子都亮着,却有寂寞从四面袭来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陈众议说:“我早年也曾留学海外,我由衷感觉到他们这一代之所以能够回归祖国,确实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王佐良先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写的文章里,有非常好的诗句,他说今夜处处窗子都亮着,却有寂寞从四面袭来。这是他在海外写的。所以让我想起《诗经》里面充满了乡愁和家国情怀的这些诗句。我在这里由衷地缅怀他。”

王佐良先生的大半生是在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中度过的,王佐良和夫人刚到西南联大的时候,两个人分到了过道中间的小屋子,他们的孩子在一个闷热的天出生,小小一间屋子,他们开始了家庭生活。战争中,物价飞涨,为了一点糙米,夫妇两人经常要排长队。王佐良自述:“大学里工作重,有一阵我的兼差有六种。”还有一次,他们家煤气中毒,两口子差点抢救不过来,孩子还有一个有智障。

胡文仲说:“‘文革’结束以后有一天我去看望他,他左手骨折还缠着绷带,还住在原来的住处,但是‘文革’期间他家一部分房子被强占了,他跟徐老师住得十分拥挤,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坐在炉火旁边一个小凳子上面,前面是一个椅子,在椅子上面一边放着他已经写好的文稿,一边放着一些白纸。看到这个情景我心情非常沉重,但是王公不谈‘文革’,不谈他自己的处境,也不谈他骨折的事,只谈眼前在写的这本书,他谈笑风生,若无其事,心里只有他正在写的这本书,他的豁达乐观和敬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终身难忘。”

“王公的英国文学史基本完成以后,有一天我对王公说,现在有时间了是不是该写个回忆录,他说我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好写的,我说就是您经历过的那些人和事就值得写,很多事情我们都不了解,他说不写了,至今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缺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